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天明 《前沿》2005,3(11):197-199
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公正的建设。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经济公正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是当代中国大战略的两翼。要有效实施这一大战略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在国内大力倡导社会公正这一基本价值,并积极构筑起相应的机制和体制。这是因为,没有社会公正,就无法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国内和谐社会这一支点,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普遍认同,相应的实践也就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公正看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民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扩大社会保障的类型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面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就必须做到出台《社会保障法》,为其提供法律保证;大力发展经济,为其夯实物质基础;建立社保互联网体系,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其营造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坚持公正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原则。当前,我国社会救助还存在不公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助标准不公正,导致救助标准偏低和覆盖面窄;二是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存在不公正,影响了社会救助整体效能的提高;三是经费保障与责任分担机制不公正,导致了地区间社会救助水平的差异;四是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公正,导致社会救助管理效率偏低。如何实现公正社会救助是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吴晓俊  胡伯项 《前沿》2006,18(4):203-205
社会平衡、和谐的基础是在民主政治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活动运行中实现公正。公正对社会和谐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的手段性直接影响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而且还在于它的目的性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理想目标,人类美好的生活基础。社会公正还是实现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社会公正就是最大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但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地实现分配公正,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市场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尽量克服市场的缺陷;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合理的配置,但对我国分配公正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效率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的发展又要求我们必须把分配公正放到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毅君 《前沿》2007,(12):197-200
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因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社会和谐的价值性意义,使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社会公正在利益分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以及促进人的发展问题上为和谐社会的达成提供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制度保障。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建立在公正的制度之上。  相似文献   

8.
李垣  宋玉波 《前沿》2011,(13):177-18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 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社会的目标是公正。如何实现社会公正,中国传统社会的答案是“依靠道德”。历史告诉我们:依靠道德维持公正是失败的。为了追求公正,我们必须抛弃对道德奇迹的寄托,必须走向制度现代化。现代制度并不摒弃道德,它追求道德目标,但不依赖道德手段。现代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将道德写进制度,用制度去保证道德。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社会公正日益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社会转型期正确认识新闻媒体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探讨新闻媒体在促进社会公正中的作用、机制和实现方式,对于推进社会公正的实现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具有公共与私人等多元属性。社会公正是一个包含经济绩效、公民自由、机会平等和社会德性的多维复合体教育属性与社会公正之间存在复杂互动关系,张扬教育某种属性,实现某种维度的社会公正往往意味着带来另一种维度的社会不公正。推动社会公正前行,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多元属性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多面性,超越国家主义和市场主义对教育政策的左、右之争,从功能视角探索符合国家属性和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公、私比例。  相似文献   

12.
反思与构筑——再论和谐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蔚 《理论月刊》2006,3(3):131-134
社会公正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公正体系从总体上看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其缺失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严重、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腐败现象严重等,其严重后果导致了党执政基础的空心化,是社会不稳定和动荡的主要诱因。要建立公正体系就必须制定以社会公正为取向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公正体系的缺失引发了社会应力的增加,显示了社会公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是公平正义,社会分配公正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内容与核心要义。社会分配不公是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矛盾焦点,体制性的非市场因素、政策性的不平衡因素和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西方学者的分配正义思想为分配公正的实现提供了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的分配公正思想为分配公正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中国现阶段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必须以共享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坚持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弱势群体救助原则和依法分配原则,不断完善以教育公正、医疗公正和就业公正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以"提低、扩中、调高"为导向的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快完善与社会分配相关领域的立法和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正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工具和实践支撑,社会公正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目标及外部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凝聚文化共识等方面优化社会生态,推动社会公正和公民道德建设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公正缺失已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维护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协调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08,(9):19-19
社会公正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和追求.按社会领域进行划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应该包括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文化公正、性别公正等不同的种类.其中基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的则是经济公正。  相似文献   

17.
从公正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影响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落后,因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治理理论本身来看,治理的一个目标就是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必然要以公正的价值和公正的制度为基础。在治理视域中观察社会公正,通过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社会公正,不失为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深刻理解六中全会精神,领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本刊特别约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就党内和谐、制度创新、公平公正等问题进行了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颜怀坤 《前沿》2010,(20):91-94
建立一个社会资源与社会负担得到合理配置的正义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明显加快,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公正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敏感性增强,从政府责任的角度如何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以及通过何种方式与机制来建立公正社会,以此缓解这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环境公正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在代内公正、代际公正、人——自然的公正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加强环境伦理教育,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并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为保障,实现环境公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