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孙宝珠 《前沿》2009,(6):123-126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可以做出相对意义上的分类,即:极化型、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型、中产阶层占较大比重并成为主导型、基本均质型等等;考量社会阶层结构优化与否应坚持以社会阶层结构本身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和谐以及由此形成整合社会各阶层之间共赢的利益机制,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及正义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是否有利于社会流动等多元维度。而考量社会阶层结构优化之多元维度视域的确立对于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推动社会建设或许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成之初就和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权利密不可分。当前很多学者将多元文化主义仅看成是少数民族权利理论,而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具体维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此本文从事实、理论、政策及意识形态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价值意义与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置于多民族国家构建之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范英 《岭南学刊》2012,(1):112-116
新著《海洋社会学》将研究对象分为四大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照、人类属性及其展示的主轴历史维度和总体时空的无限性;第二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重心维度和总体领域的广袤性;第三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海洋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主体维度和总体人际的趋利性;第四层次是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海洋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展示的主轴实用维度和总体平衡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管理是突发事件中各参与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过程。突发事件打破了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改变了系统的价值分配模式,使公共产品呈现"高需求、低供给"的非常状态,这决定了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具有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层次属性和权利属性。突发事件改变了人们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层次要求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供给。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需要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但具体到某一特定阶段,某种形态的公共产品需求会占主导。由于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需求的多变性和形态的多样性,公共产品供给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等有效参与、协调合作,以建立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伦钊  熊德明 《求索》2012,(7):213-215
尊重教育伦理规约是构建教育制度的前提。教育制度具有和谐、公正、共享等本然伦理属性,教育制度的构建应适应其伦理属性要求以期有效调节教育关系,促进教育外部、内部及权力要素和谐。针对当下教育制度现实,完善教育立法、落实教育自主权、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培育社会中介评估机构是依循教育伦理规约、构建教育伦理制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即社会思潮的交汇与碰撞、信息化新媒体的繁荣发展等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理论创新乏力和实践探索滞后的自身发展困境。在此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启示下,应尝试从多元主体和管理模式多样化两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创新路径;从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衔接两个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2,(8):94-95
齐学红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社会治理模式从统治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发展演进,学校道德教育功能也应发生变化,从体现国家——个人关系的一元维度转变为国家——共同体——个人的多元维度,从国家对个人的单一控制模式转变为国家、社会力量、个体等多方力量的多元互动模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也需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示范式榜样教育需代之以现代公民社会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李垣  宋玉波 《前沿》2011,(13):177-18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这两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这里引发的讨论是“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本文对相关理论做一个系统梳理,并借助这个梳理,以民间组织成员的社会属性为主线,从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的内在关系出发,试从社会分层入手,就中国民间组织及其社会功能、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佃来 《人民论坛》2014,(11):20-22
认识当前中国的公正问题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即权利维度、平等维度和道德维度.我们不可单向度地从某一维度出发来认识中国的公正问题,而应在理论与现实的统一中洞悉公正的多重意蕴,捕捉公正的多个触角,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在公正问题上的理论理解,而且也会促使我们将“公正”的事业向纵深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1.
认识当前中国的公正问题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即权利维度、平等维度和道德维度。我们不可单向度地从某一维度出发来认识中国的公正问题,而应在理论与现实的统一中洞悉公正的多重意蕴,捕捉公正的多个触角,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在公正问题上的理论理解,而且也会促使我们将"公正"的事业向纵深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政治学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政治学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华侨饭店举行。本次大会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了50余篇学术论文。围绕“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维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的理论维度1.如…  相似文献   

13.
学术前沿     
<正>社会公正是凝聚全体人民的关键所在2014年9月22日《学习日报》上发表了《社会公正是凝聚全体人民的关键所在——访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吴忠民认为,所谓社会公正,就是给每个人他所"应得"。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社会公正。首先,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控制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辉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5,31(2):111-117
在少数民族农村, 存在着性质不同、类型多样、机制复杂和作用各异的社会控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控制体系。民族农村的社会秩序不是某种社会控制单向作用的结果, 而是多元的规范和不同性质的社会控制机制之间复杂的互动所建构的。在具体的纠纷个案中正式社会控制与非正式社会控制具有相互替代的可能, 但是就秩序建构的总体过程来看, 二者又不可相互替代, 民族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不同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和主导价值取向,涵盖个体与社会双重的解放维度。在个体和社会维度的解放诉求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精神实质之根本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入认识其与人类解放的应有关系凸显为实践追逐与理论向导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哲学意义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聂劲松  邹飞雁 《求索》2010,(1):152-154
教育研究制度具有教育制度、科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重属性,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伦理规范,求真、正义、责任的伦理精神,追求公平公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伦理诉求。然而,现实的教育研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伦理价值缺失、教育主体性缺失和教育研究主体权益被忽略。重视和加强教育研究制度伦理建设,需要理顺教育研究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强化制度自身修复功能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许苏庭 《传承》2015,(2):58-60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包含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当前我国公正理念较为缺失,引发一些媒体传播不公正、生态保护不公正和代际发展不公正等现象。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正确发挥媒体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和切实推进代际公正等,积极探索社会公正理念的实现路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树立。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可以说它是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才属性的辩证统一,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建构和实现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促进课程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并寻求二者最佳的结合点,努力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吃透教学内容,挖掘人文教育资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个体公正感可以分为感知型公正感与应激型公正感。本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06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从个体公正感的主观感受(感知型个体公正感)以及被动反应(应激型个体公正感)两个维度,分析当代青年的公正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当代青年感知型个体公正感与应激型个体公正感与文化程度、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提升当代青年个体公平感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春玲  赵华鹏 《前沿》2006,(1):159-16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从某种角度看,它实质是通过"协调"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状态,其中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学原则--公正.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人为本"是协调人际关系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公正主张;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隐含着公正的价值判断;"五个统筹"发展原则体现了对公正伦理的深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蕴含着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