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认为,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民族存在;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贵州有没有民族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贵州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历史上就居住着苗、布依、侗、彝、水、仡佬、土家、回、瑶、壮、白、满等十多个民族,还有些待识别未定族称的人们共同体。少数民族的数目仅次  相似文献   

2.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3.
就民族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的这一本质意义而言 ,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而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正是民族凝聚力汇集并展示其能量的历史过程。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文化的承载者 ,毋庸置疑地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生发力量。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肩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无以传承 ;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原创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无以张扬 ,民族凝聚力所赖以生存的共同文化基础也就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民族问题。认识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搞好民族地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对于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就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纷争与冲突,化解利益纠纷,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就有利于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反之,若国内民族冲突频发,就会阻碍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破坏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文章从民族利益纠纷、民族政治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以及其它民族社会矛盾等方面对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的基础。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是中华伟大文明和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本文就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主要内涵,民族文化的科学创新进行了探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升民族自信是公民个人自信、各民族自信到中华民族自信互动增强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公民个人的民族自信、离开了某一个民族的民族自信,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从个体民族自信向整体民族自信的逐步升级,是构建中华民族民族自信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0.
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诞生以来的社会历史表明,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最终损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品质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政治学的学科视野出发可以认为,民族国家是建立在一个或多个民族对于这一国家认同基础之上的主权国家。以掌控国家政权的民族(即国族)数量多少为分界,可以把民族国家区分为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就单一民族国家来讲,其特征主要为国族的单一性、国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存在显著差别、少数民族政策的非平等性和歧视性等等,其政治发展的方向是国族的多元化。就多民族国家来讲,其特征主要是国族的多元性、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国族间的竞争、民族分离主义成为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等等,其政治发展的方向为国族一体化。伴随民族政治的发展,国族的一体多元将成为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性。民族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就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色彩。如苗族的跳月和芦笙会,气氛十分热烈,但与西班牙舞和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风味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民族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因此,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构成民族差别的重要因素。只要民族的差别还存在,就必定有反映这种差别的风俗习惯。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  相似文献   

13.
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基础,没有民族间的交往就很难涉及民族关系,所以民族交往的程度和结果决定着民族关系的呈现态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取决于民族间交往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增进民族间的交往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近日召开民族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分析了我省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5.
试论和谐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民族工作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6.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与女性发展的民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民族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民族等的印记。本文就性别角色作了民族学与心理学的分析,本文就性别角色作了民族学与心理学的分析,尤其是对性别角色获得的文化与民族因素、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作以剖析,以期对民族性别角色获得及克服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不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多民族国家长期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就会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稳定发展。解决的不好,就会引发民族矛盾,影响稳定发展。我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起,特别是建国五十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民族国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订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政策和制度,走出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的三分之二 ,55个少数民族中有 38个世代生活在西部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全国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绝大部分在西部。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 ,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开发潜力很大。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 ,就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 ,也就谈不上全国的发展 ;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 ,就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因此 ,中央决定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 ,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学的研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问题,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地回答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它的含义及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是什么?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方面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问题的核心。国内外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人力资源开发充分的地区,发展就更快、发达程度更高,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结构失衡、高端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就民族地区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