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中国慈善事业遭遇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红十字会等官办慈善,遭遇公信力危机;另一方面,"免费午餐"等民间慈善迅速崛起,催生慈善事业的变革和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慈善总会、各类慈善机构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然而,一起"郭美美事件",却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官办慈善公信力跌到冰点。民间慈善异军突起20岁湖南女孩郭美美冒用"红十字会商  相似文献   

2.
从红十字会"天价餐"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中国公益界遭遇信任危机,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官方慈善组织都受到连番质疑,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陷入了历史低点。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影响了官方慈善组织的"吸金"能力。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仅2011年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通过官方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意愿迅速降低。3-5月,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虽然公众不再信任官方慈善组织,但实际上全国捐赠总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受捐单位  相似文献   

3.
声音     
《民主与法制》2011,(27):2-3
“美美”热,慈善冷红十字会“郭美美”、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近几个月一系列的事件动摇了公益组织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公益界正在经历一场“阵痛”。  相似文献   

4.
从红十字会“天价餐”事件到“郭美美事件”,再到河南“宋基会”事件……一连串慈善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信任风暴。向来被认为是社会良心和仁义的慈善募捐事业,处在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上。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募捐的法律规范,使制度及时跟进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李秀江 《小康》2011,(12):42-43
2011年的中国慈善事业,既有令其蒙羞的一系列"丑闻",也有民间公益日渐壮大的"喜闻",在"黑"与"红"的嬗变中,中国慈善正面临新的契机2011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惶恐之年。从6月底开始,陆续曝出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河南宋基会事件等丑闻,引发全民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在一片责骂声中,中国慈善事业举步维艰。7月份全国社会捐款额度锐减一半,仅为5亿元。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相似文献   

6.
郭美美的偶然出场,让红十字会很是“闪了一下腰”。但仔细一思考,红十字会的“闪腰”与人肉搜索郭美美事件中的郭美美和“人肉搜索”,其实都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美美,一个20岁女孩的网络炫富之举,将中国红十字会拉进了舆论的旋涡。在过去一个多月内,这场质疑的风暴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与多家公司的勾连,逐渐演化到对红十字会这一官办慈善组织本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份报告指出,九成社会公众表示对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情况不满意或不太满意。“万元餐”事件、郭美美事件、齐中祥、“卢美美”事件,二件件刺痛着捐款人脆弱的慈善之心。人们甚至不得不怀疑,腐败丑闻一桩接一桩的红十字会,是否在某些领域已然蜕变成了“黑十字”?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4,(9):49-50
<正>近些年来,一提到"郭美美",人们都会联想到红十字会。尽管红十字会和警方几次说明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但是大众对红十字会质疑却始终没有停止。8月,公安机关公布的调查结果以及郭美美本人的供述显示:她的财产与中国红十字会毫无关系。3年的冤情总算得以澄清,红十字会也总算最终得到了一个清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新闻发言人姚立新对《法制晚报》表示,郭美美的所作所为不仅令中国人道、慈善事业遭受损失,也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是受害者。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郭美美不是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郭美美事件"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信任危机,而导致这场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红十字会运作的不透明,慈善信息的不公开。当前,中国红十字会在慈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慈善信息披露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关法律文件位阶较低;法律责任缺失;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慈善信息披露标准,将所有公益慈善组织纳入到统一的法律框架中去;引入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和利益相关者知情权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阮莹 《民主与法制》2011,(34):14-16
2011的中国慈善注定要与这样的两个人名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继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引出了关于慈善理念的广泛争议之后,微博认证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以活色生香的系列炫富微博彻底搅浑了慈善江湖,  相似文献   

12.
媒体     
1 《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11.7.11 现实、现实版的郭美美和现实中的红十字会一次新浪“加V”实名认证引发的全民讨伐炫富90后郭美美,这股浪潮横扫了整个7月。郭美美,原名郭美玲,记者通过联系与郭美玲早前在湖南时认识的熟人,试图侧面了解一个真实版的郭美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客等网络自媒体平台的风行,由民间热心人士和社会公益团体发起组织的微博公益活动也陆续蓬勃地发展起来,笔者印象较深的就有“大爱清尘”“免费午餐”“随手公益”“给孩子加个菜”“请农民工吃顿饭”等好多个。在官方慈善机构因“郭美美事件”的爆发而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之后,这些来自民间和草根群体的自发性公益行动不仅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也很好地弥补了僵化老旧的官方慈善架构的不足,功德昭昭,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受灾国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困难,深深牵挂着中国人民的心,中国政府和民间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社会各界自发地向灾区踊跃捐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组织开展对印度洋海啸灾区民间捐赠活动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此次民间对印度洋海啸的捐款统一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慈善会负责接受,民政部负责民间捐赠的组织协调、宣传报道、数据汇总、信…  相似文献   

15.
郭美美网上炫富事件意外伤着了中国红十字会。尽管这段时间红十字会极力在向公众做澄清工作,否认郭美美系其工作人员,也不存在郭所说的红十字商会,并且向公安部门报案,以证清白,但还是未能完全挽救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王丽 《民主与法制》2011,(29):54-54
数月前,小女生郭美美在微博上的口无遮拦,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风口浪尖。数月间。郭美美频繁亮相媒体作自我辩白,红十字会却已深陷信任危机而难以自拔,除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炮轰外,其直接后果是社会公众“用脚投票”。以深圳红十字会为例,今年7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捐款数剧降97%,其中一个医疗救助专属账号,一个多月时间里甚至仅收到100元定向捐款。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的制度,这也是世界通行的办法。何以我国公众无偿献血就会出现"血疑",并进而造成"血荒"?近日有媒体报道: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血荒,库存血量仅为标准的三成。由于红十字会参与义务献血宣传,而且不少血站也打着"红十字会"的招牌,郭美美事件在损害红十字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张亚东 《传承》2013,(12):146-147
对于红十字会应进行理性分析,正确认识其“去行政化”的长期性与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同时,红十字会也要重视日常慈善工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与其他慈善组织的合作,促进自身的改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19.
对于红十字会应进行理性分析,正确认识其“去行政化”的长期性与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同时,红十字会也要重视日常慈善工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与其他慈善组织的合作,促进自身的改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进入了《中国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全库》,打入“慈善”两字进行搜索,费时0.37秒,查询的结果是法律0篇、行政法规0篇、司法解释0篇,而与此同时,由“郭美美微博事件”所引发的对中国红十字会乃至对中国慈善事业诚信问题的舆论炮击仍在持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