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慈善组织是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安排所构成的集合体,由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信息本身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因此,应建立由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国人大》2013,(14):16-18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当建立公众有序参与的机制,法律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明确了公益诉讼制度。"6月2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作关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法律体系的健全,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议领域。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在一些发达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因此.我国应在现行的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的基础上,在拓宽起诉人资格、扩大受案范围、诉讼费用承担等方面.借鉴国外法治国家的经验,加快确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消费者都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写入公益诉讼内容,即新增的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原则性过强,剩下的具体制度设计工作全部依赖最高人民法院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是,公益诉讼是作为诉讼权入法的,而中国的诸多部门法中并无相应公益法权的实体法规定,公益诉讼权的规定显然是对实体法的一种超越。公益法权具有天然的社会权本质,要顺利实现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须完成公益诉讼的路径转化。以公益法权的社会权属性为据,为其寻求宪法上或民法上的权源,以实现公益法权实体法的弥补与司法配置。  相似文献   

5.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而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应当依据我国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通过确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6.
亦言 《中国减灾》2013,(6X):24-25
<正>自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类公益慈善组织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反应机制,救援灾区,他们的表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里面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国红十字会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由于前者是官方色彩浓厚的中国最大慈善机构,而后者为国内首家公募民间慈善基金,很多人有意识地将两者相提并论:五年前,中国红十字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壹基金才刚开始起步;五年后,中国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壹基金却已成为救灾界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7.
武威 《岭南学刊》2009,(2):68-71,105
现行诉讼制度基于直接利益关系原则而对诉讼主体资格有所限制,这影响了公益诉讼制度社会和法律功能的发挥。应当将公益诉讼主体扩展为国家检察机关、社会团体与组织和个人,同时在根本制度、诉讼费用、奖惩机制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律知识的普及多个层面进行完善与改进,以健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夏云娇  王国飞 《理论月刊》2007,(10):109-112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现象时常发生。据此,国内一些学者建议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从研究成果来看,对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这一前提性、基础性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界定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进而探讨律师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大量涌现公益诉讼,但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对此方面的规定尚是空白。因此,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急需在法律层面上建立相关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前沿》2010,(20):105-107
民事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存在着阻碍。为此,应当进一步取消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不适当限制,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诉讼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20,(1)
诉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经程序,对监督行政机关、分流诉讼压力有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检察机关所具有的司法谦抑性及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尊重。随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从试点转向全面实施,诉前程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目前诉前程序存在统一强制适用缺乏合理性、"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标准认定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进行区分适用,多方面增强检察建议的实质性效力以及简化诉前检察建议的内容、明确"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实际控制人的婚变、离职、犯罪、健康问题等私人事件的发生影响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但这些事件并未包括在我国相关法律列举必须在临时报告里公开进行信息披露的"重大事件"之中,进而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对此类事件进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合规性,阐述其中股东知情权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研究有关事件中信息披露的边界划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慧蓉 《人民论坛》2010,(11):82-83
我国非常重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法律体系包含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层面,但存在着缺乏可操作性、责任体系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2):131-13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原告具有法定性,目的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可以协助与补充国家机关执法,能够有效预防环境污染和损害。从我国有关环境诉讼的法律规定来看,与环境民事私益诉讼相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有其特殊之处,尤其是因果关系方面难以用举证责任倒置简单归纳,司法实践中应采"合理转移说"更为合理。通过考察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结合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可以从将环境污染推定为损害行为、不过分追求损害事实的证明、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合理转移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而无人起诉的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判决有关违法行为无效,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的活动。我国虽尚未建立该项制度,但是域外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构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常重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法律体系包含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三个层面,但存在着缺乏可操作性、责任体系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建华 《前沿》2010,(2):96-98
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纳税人知情权是税收中纳税人的其中一项重要权利,虽然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文的规定,也依然是有其存在的宪法基础的。我国相关法律虽就纳税人知情权做了一些规定,但既不全面也不具体,尤其是对如何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缺乏规定。故完善纳税人知情权的保障非常必要,除了完善一系列制度外,还应该强调从宪法高度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3,(4):47-47
刘显刚在2013年第5期《民主与法制》撰文《微博公益,法律何为?》认为,“微博公益”是借助特定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的一种新型公益性社会募捐行为,本质上属于社会慈善救助事业的一种,应纳入有关慈善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予以规范。然而,现有法律法规均因其滞后性而对微博公益没有任何规范,  相似文献   

20.
<正>白城市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主动监督检查,加强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两年来,白城市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检察院的充分肯定。一、纳入工作日程,研究制定人大机关实施方案公益诉讼是指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特定国家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