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能力是政府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能力。在影响政府能力的多个因素中,机构设置处于前提和基础的地位。所以“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地方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工作核心,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工作重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同时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大部制”改革与构建协同型政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 《长白学刊》2008,(4):47-51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为推进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后新公共管理时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实践的新特点,推进“大部制”改革需要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和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推演,并以此为契机构建协同型政府。我国历次政府改革的经验以及转型社会治道变革取得的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行“大部制”,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的重要选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实行“大部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4.
3月10日,在遭受了沙尘和雾霾的双重袭击后,北京罕见地迎来了碧蓝如洗的天空。在当天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同务院公布了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将在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4,(17):3-3
领头羊是在羊群内部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有着超越普通羊的能力、66性和威望.是“权”和“威”的象征它为羊群确定前行方向,遇到岔路,要作出选择,碰到豺狼虎豹,也要第一个面对,整个羊群的命运部寄托在它身上。  相似文献   

6.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以“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常以“主权在民”“、住民自决”为口号,为其“台独”分裂活动制造法理依据。今年年初,陈水扁再次提出所谓“新宪公投”,叫嚷要“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在2008年前催生一部新“宪法”。陈水扁“民间版”的“公投”,就是对“住民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高校“两课”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以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两课”教育中进行创新,就要在“两课”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9,(12):38-39
以改革著称的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正在进行着被认为是中国当下“最大胆”的“党政大部制”改革,其大胆程度,甚至被称为“石破天惊”。顺德区委书记刘海根本没理会“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的讨论,“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刚 《同舟共进》2012,(6):20-22
“大部制”改革遇到“官僚制顽症” 我国改革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已大力推行了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起步甚至比经改更早。邓小平早在1981年1月就说过:“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1.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5):18-20
本刊2008年第二期刊登了有关“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资料,本期将部分国务院组成部门和部委管理国家局的“三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简称)方案的主要内容集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把武钢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强大竞争能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及钢铁精品名牌生产基地,必须更加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4.
众多猜测中,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揭开谜底。 国务院28个部委,撤并为27个,这和之前传闻称“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通过合并的方式,将部门数量降至21个”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5.
“顺德模式”在大部制改革中获得初步成效,适应了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但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既是推进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从下放和削减审批事项、突破“上下对口”的部门设置思维,实现因地设置部门及部门领导级别高配三个方面提出改革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殷礼”与“宗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勇 《求索》2008,(1):150-152
周初文献记载有“殷礼”与“宗礼”,历来学者有不同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铜器铭文、文献所载“成王周公之命祀”及封建诸侯等史实作了新的考察,认为“殷礼”指殷人之礼,“宗礼”指周人之礼,这有利于对周初相关史实作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谈谈“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8,21(4):83-85
“问题”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问题中的理论”是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中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理论中的问题”是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内的问题。“理论中的问题”只有来自于“问题中的理论”才是现实的;“问题中的理论”只有提升为“理论中的问题”才是深刻的。真正的理论是源自“问题”的理论。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是理论发展的根本途径,任何理论的发展史集中表现为问题史;离开“问题”的理论,就变成了书斋之中的幻梦,时代之外的遐想,世界之外的独白,注定缺乏关照现实的力量。当前要重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8.
“福”是由“一”、“口”、“衣”和“田”构成。也就是说,老百姓心目中美满生活的基本标准:“一家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只有具备了“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算得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公安工作的改革要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必须突破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公安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新形势实现管理体制的“扁平化”和公安工作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