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基本案情2008年,犯罪嫌疑人张某、王某、陈某、李某作为刘某的下线相继加入刘某的传销组织,每人入会时各交纳了21万元的入会费。2010年初,该传销组织无法继续进行并予以解散,张某等四人便要求刘某赔偿损失或让刘某交出其上线。刘某既无法找到其上线也不愿意赔偿张某等人损失,于是刘某更换了电话号码及住址以躲避张某等人。张某等四人在无法联系上刘某的情况下,为了迫使刘某出面,于是共谋伪造了一份  相似文献   

2.
张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段某,又通过段某认识了崔某、李某。2007年底,张某谎称能以3500元每平米的低价购买某高档小区的房子(当时该小区商品房市场价为11000元每平米),称自己和那个公司的副总关系很好,诱骗被害人段某、崔某、李某购买房屋。2007年1月底,三名被害人分别交付张某购房首付款9万元、8万元、4万元。张某将购房协议分别交给段某、崔某、李某。  相似文献   

3.
赵靖 《法律与监督》2006,(11):42-42
案情 张某系某国有公司的总经理。2004年5月,张某之妻王某因注册成立一私营公司而欠李某10万元债务。2005年5月7日,王某欠李某的债务到期后,张某便挪用本单位10万元公款归还了该债务。2005年5月20日,张某被群众告发。  相似文献   

4.
多层次传销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次传销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单文华传销的实质是通过人际传播与人际网络来达到销售的目的。具体来说,传销组织通过多层次的、独立的传销员来销售或提供劳务,每个传销员除了可将货品销售出去以赚取利润外,还可以介绍、训练他人为新传销员,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并通过该...  相似文献   

5.
[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相似文献   

6.
犯罪嫌疑人赵某,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市分公司(国营)业务员。李某,男,某市宝山实业商贸公司(个体)经理,与赵某是夫妻关系。1995年9月的一天,李某得知赵某有一笔公款需要存入银行,便要求赵某将钱存入其朋友张某所在的某农业银行,为张某揽储,赵某表示同意,并当即将14万元现金交给李某,李某随即携带现金前往张某处,由张帮忙,将钱存入银行后,李某以该存单(活期)抵押贷款12万元。之后,李某将抵押贷款的情况告诉了赵某,赵未提出异议,但要求将存单拿回交公司做帐。第二天,李某便通过张某找关系将存单借出后交给赵某,并…  相似文献   

7.
李霞 《中国审判》2010,(3):88-89
1999年4月,李某、郝某与张某、张某某4人投资组建了一家有限公司,其中李某、郝某占公司股份的50%,张某、张某某占公司股份的50%,在经营过程中李某、郝某与张某、张某某之间产生分歧,造成公司于2002年底停止经营。2005年张某、张某某对公司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章程,并—直经营至今,期间张某、张某某曾用挂号信的方式通知股东李某、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传销是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它包括多层次传销和单层次传销。 多层次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通过发展两个层次以上的传销员并由传销员将本企业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经营方式。 单层次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  相似文献   

9.
杨卫玲 《江淮法治》2012,(12):54-54
【基本案情】李某因经商缺少资金,想从银行贷款。经朋友张某点拨.两人商量将李某所有的一套房屋过户给张某.以此获得银行贷款。于是李某和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贷款手续和房屋过户手续。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后,李某获得银行贷款28万元,房屋仍由李某居住,并由李某偿还银行贷款。后李某父母知道了此事.担心张某以后不认账,遂准备将银行贷款还清,将房屋重新变更至李某名下,但张某反悔,坚称房屋是自己买下的。李某无奈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张某所签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将房屋恢复至自己名下。  相似文献   

10.
[案情]张某从事煤炭经营,为一般纳税人。2009年10月份因货源不足,张某找到李某,让李某为其寻找货源,并约定按每吨5%给其提成。李某提出自己所找的一些小型煤矿无法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可以通过关系找A公司(从事煤炭经营,为一般纳税人)代开,A公司收取11%的费用,为防止税务机关检查,具体账目也从A公司走账,张某表示同意,于是在与A公司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根据张某与李某间的货物交易情况张某接受了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22张,票面金额2560350元,税款为372016.76元,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 张某是某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李某是该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2009年,李某因业绩突出获集团颁发奖金300万元。李某觉得该成绩的取得.与集团财务总监张某的支持密不可分.而自己与张某平时素无往来.为感谢张某对自己工作的无私帮助与大力支持,李某从所得奖金中拿出30万元送给了张某。案发后,经侦查查明,张某与李某确无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本案情] 1999年3月25日20时许,倪某到被告人李某家向李某索要传销费用,并因此事与李某发生争吵继而在李家堂屋内互相厮打,被告人之妻严某、与倪某同去的程某以及租住在同院内的张某、王某闻讯赶来劝架,被告人李某将倪某推倒在堂屋内的沙发上后上了西里间,其妻严某见状随即  相似文献   

13.
张某系某市环保局监察站站长,负责监察辖区内环境卫生,2000年5月,张某得知其管区内有某商品楼的土方施工工程,于是找到其朋友李某,问李能否承揽该工程,因为张某和该工程总承包方熟识,可以从中介绍.李某答应承担该工程部分作业。之后张某找到该工程总承包方该市某国有建筑公司经理孙某,要求孙某把部分工程分包给没有施工资质的请托人李某。孙某答应。工程完工后,2001年4月,李某将一套价值20万元的商品房赠与张某,作为感谢张某为其介绍工程的好处费。  相似文献   

14.
[基本案情] 案例一:李某是某国有公司总经理。1988年,该市税务局一科长杨某,带其亲戚张某前来公司,为张某私人进货贷款。李认为张某与杨某在工作中有联系,且当时公司有部分闲置资金,所以同意借款,并签字批准将公司7万元借给张,具体由财务人员办理了出借手续,约定还款利息1%。之后张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份至2003年年初。涉案人王某称其认识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某(此人为王某虚构),可以借此关系把被害人化某的儿子安排到法院工作。并以此为名,先后从被害人的手中骗取钱财共计26.9万余元,后由于此事久拖未果,引起化某怀疑并让王某退还其被骗钱财。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2006年3月份王某找到涉案人李某.让其冒充副院长张某,李某在明知王某诈骗的情况下仍以副院长的身份先后多次会见化某及其家人.为王某掩盖犯罪事实真相直至案发,并在第一次冒充副院长张某会见化某及其家人后收受王某现金1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案情]某高校招生期间,吴一、孙二、张三、李四、王五想到该校上学,但该五人不符合招生条件,李四听说其友张某与该校负责招生的领导关系很好,于是此五人找到张某,想让张某帮忙办理上学,张某同意,就联系了负责招生的校领导李某,张某说明了情况,并允诺办一个学生上学给李某1万元好处费,李某同意办理,张某就收了以上五人每人1.5万元作为办理上学的好处,张某送给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基本案情2012年11月至12月间,广西桂林市某农产品开发公司法人代表李某见该公司因资不抵债,财产被法院查封并进入拍卖程序后,为套取资金,虚构拖欠员工工资的事实,指使公司法律顾问张某借用社会人员的身份证件,伪造了劳动合同及拖欠员工工资表,草拟了民事诉状,并指使社会人员以公司员工代表的身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讨要拖欠工资,李某作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应诉。法院在李某等人伪造的证据蒙骗下,做出了由该公司支付拖欠工资80余万元的民事调解决定。事后,李某将其中70余万元据为己有,分给张某10万元,两名犯罪嫌疑人现已归案。  相似文献   

18.
李松  黄洁 《公民与法治》2011,(24):37-37
近日,北京警方对外通报,以互联网为宣传平台,通过“拉人头”等传销形式收取“会员”入会费,并向“会员”承诺若其发展下线即可获得高额返利的“天下粮仓”传销团伙被警方铲除。这也是北京警方破获的首起网络传销案件。  相似文献   

19.
郭某、李某、张某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一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期间,董事长郭某私自将公司200万元巨额资金借贷给某国有控股公司使用,收取利息。李某与张某发现后举报到司法机关要求治郭某的罪。对于如何定性意见出现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郭某作为董事长有对公司财产的支配权,不需要经过董  相似文献   

20.
基本案情某国有林场职工李某因工伤回外地老家休养后,该林场工会主席张某代表林场与医务人员一起对李某进行了病情鉴定,经研究决定给李某支付工伤工资。此后,从1991年12月至2002年8月,张某主动按时从本单位财务为李某代领工资共计3.2万元,其中给李某不定期邮去9千元,余下的被张某自己截留占用。2001年5月,因李某生活困难,其所在地村委会、派出所向林场发函请求给予李某生活困难补助。张某怕该函暴露自己私扣李某工资的行为,遂将该函私自扣下,未交给组织。2002年7月,李某的堂弟找到张某询问李某工资的事,张某当即承认自己将李某的工资款截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