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应急管理体制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从"事后型"体制向"循环型"体制转变;从"以条为主型"体制向"以块为主型"体制转变;从"独揽型"体制向"共治型"体制转变。《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突破性规定,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国在推进涉外法治建设过程中,急需一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依据"法之运行"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涉外警务执法人才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保护公民海外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等涉外执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走出去"进程中的"安全伞"和"护身符"。  相似文献   

3.
在执法实践中,实行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工作组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执法协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逐步完善,提高了保护效率,拓宽了保护渠道,加大了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形成了协调、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处侵权盗版案件,对于达到刑事处罚门槛的,移交刑事司法机关处理。为减少地方保护对执法的干扰,建立了西北五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区域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了案件异地处理和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  相似文献   

5.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目前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为:刑事案件数量上升趋势较快;犯罪类型高度集中;连续性犯罪和跨地区犯罪现象较突出;共同犯罪、单位犯罪较多;案件专业化、智能化程度高;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和具有涉外因素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为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应转变侦查理念,坚持精确打击、全程打击的执法策略;苦练内功,提高侦查技能,强化侦查力量;加强调查研究,严格掌握法律政策界限;积极拓展渠道,加强信息沟通,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一直存在价值理念冲突、监管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各方利益争夺难以协调等问题,由此导致监管的"碎片化"。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成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需要政府强化生态监管理念,完善法律机制,整合部门职能,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发地区",与之相应的法治建设也应前行,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应当走在前列。但囿于我国的立法体制在单一制的政体之下,地方立法的创制功能十分有限,在立法层面只在互通信息、标准设立、执法到位方面有些作为。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区域法治协调重在执法协调层面,尤其是行政执法方面,还有司法协作、政法综治层面,等等。本文着重在梳理和探讨执法协调问题上,为长三角区域法治推进提供许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由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监狱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妥协执法","交易执法"甚至"违法执法"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关系犯"这一新的监狱现象,从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性等方面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模式上来说,新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向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转变,我国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从理念到架构的重塑。  相似文献   

12.
公安执法应对入世必须确定的目标是 :统一、接轨、协作、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从制度改革、精神转换、体制重构以及教育改革做起 ,才能适应入世后客观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对我国今后15年改革和发展任务的科学的高度概括,是纷繁复杂工作链条的中心环节。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际上已经进行17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跨境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隐蔽性高、监管难度大、犯罪成本低、跨境执法难,使打击此类犯罪的难度增加。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我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探索警企协作的有效模式,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制假、售假行为的刑罚力度,推进国际执法合作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保护水平差距,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改革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加大执法力度,理顺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法院审判模式,完善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知识产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泰州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但还存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加强、企业维权成本高、执法维权力量比较分散、知识产权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加大执法维权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合作、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细化案件  相似文献   

17.
侦查协作是应对当前刑事犯罪特点和发展趋势所采取的一项有效的组织措施,但是我国目前的侦查协作情况却不容乐观。引入新公共管理中的“碎片化”概念,从六大维度分析我国侦查协作的现状,进而从整体性治理这一社会治理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侦查协作的完善思路与方法。侦查协作的整体性治理对策包括加强侦查协作的整体性认识、侦查协作的整合、侦查协作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侦查协作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建立和完善侦查协作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安机关与世界各国警察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在进一步加强 ,涉外治安管理和涉外刑事管辖进一步国际化 ,迫切需要国际型的高级执法人才。公安院校应开设涉外警务专业 ,完善涉外警务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建设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执法能力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满足国际社会惩处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社会信任也正在经历转型,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户口所在地内流动到户口所在地外,从计划体制内转移到市场体制,从熟人圈内延伸到熟人圈外。由于"三内"向"三外"  相似文献   

20.
问: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和执法上取得了哪些新进展?答:中国从70年代末即着手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和法规。目前,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其立法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在执法方面,中国规定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途径与行政途径。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相继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也将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国务院建立了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机关,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中国的执法是有力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