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钧  黄莹莹  郑雯 《中国减灾》2012,(5X):44-46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的体制、预案、机制、法制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全面进步,并持续推进向风险管理的转型。顶层设计趋于完备,应急管理的体制日趋完善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日渐成熟,优势明显。目前我国"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发挥出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使国内应急法制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确定行政紧急权的界限,保护公民权利的应急法制基础理论研究继续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各项应急制度的研究从无到有并不断深入;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取了重大进展。但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凸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严重不足。这突出地表现在:应急管理体制是单灾害防御体系;应急管理重心偏高;《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有益经验,推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实进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应急管理综合防御体系;实现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增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框架,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走向法治化的重要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应急行政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文本分析尚显薄弱,就立法目的而言,该法第1条列举了其所着力实现的五重目标,存在贪大求全、实施不能、语句重复、位阶错置等诸多问题。该法本身所能实现的目的应以规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活动为限,以宪法为立法根据,这需要立法者以及突发事件应对主体在应急实践中予以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的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地稳步推进。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工作基础不断得到夯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各地各部门也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正8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印发实施《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预案》。预案依据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预案》《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规文件编制,在征求38个成员单位和29个街镇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员单位"三定方案"和"海淀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情景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9.
廖业扬 《前沿》2010,(21):155-160
我国现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制,经过近年来的多次重大应急管理实践表明,这一体制具有体制、机制、组织网络、主体构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公共危机治理的功能;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同时,随着公共危机产生、演变及其危害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面临着从应对管理范式向治理范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以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预警1.3亿人次,为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支撑。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是强化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建立健全与灾害特征相适应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因此,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研究,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1.
张磊 《中国减灾》2007,(12):15-16
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为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为在自然灾害应急情况下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设立了程序规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12):4-5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办法,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闪淳昌表示,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突发事件应对的比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平 《求索》2008,(9):149-151
比例原则曾被誉为行政法上的“皇冠原则”,适应突发事件应对中权力与权利博弈的需要,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引入了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彰显了突发事件应对中权力有限的理念,为权力与权利的合理界分提供了一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标准;并通过对应急管理主体权力有比例的分配和对具体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比例的控制,避免产生绝对不受约束的应急行政权力,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旭坤 《中国减灾》2008,(10):27-29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突发事件应对和紧急状态制度分别立法”、“法律规范体系和各级预案制度相结合”的应急立法体系和应急机制。但是从《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一条和第六十九条可以看出.其留下了一定空间以衔接将来的紧急状态立法和其他配套立法.这其实也是应急立法体系还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10月25日(此件公开发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6.
苏政发[2020]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10月14日印发的《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废止。2020年1月20日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全面提高本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17.
《宁夏政报》2013,(22):3-6
国办发[2013]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我国近两年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因此,有必要从思想观念上和制度建设上对现行的减灾法律体制作深刻检讨,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减灾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晋政办发[2014]5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新修订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7月18日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相似文献   

20.
宋俭 《学习与实践》2008,(12):75-80
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改革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后出台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关键和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成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综合配套改革的重中之重。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重实现两大转变:从经济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体制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和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