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扬  武深树 《湖湘论坛》2002,15(3):73-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由传统单一的行政分配体制开始引进市场机制,使得农村土地利用逐步向合理化、高效化迈进。在新的体制下,传统农地制度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针对这些影响创新农地制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普遍关注的内容。一、传统农地制度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1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的意识淡漠,土地被随意侵占、抛荒以致严重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来十分稀缺的耕地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0,(12):87-87
黄花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新信号。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农村土地矛盾的深层原因。如何从法律层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将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5.
张纯 《求索》2008,(8):155-157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对土地的权利是人权的应有之义。土地征收中对当事人土地权利的侵犯即构成对其人权的侵犯。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对于农民财产权、生存权以及其他人权保障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征收制度中相关范畴界定不清、监督不力、救济无力、征收权滥用等。笔者主张通过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征收程序、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健全监督救济体制、建立和谐农村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完善与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产权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方式受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畅进行.因此,要从明确界定土地产权主体、规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合法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保 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已越来越不适应一些地区发展的要求。土地流转这一农村土地变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近年来由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不失为我国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8.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这不是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而是建立真正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近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表示,今后的中国改革包括,将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土地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如在稳定现在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高失地农民的政策补偿水平;启动农村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收益”试点。(10月1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1,(8)
正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探索建立更适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需求越来越多,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其中最富代表性和发展较为广泛的是农村产权交易所、农业合作社、土地信托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上海》2014,(8):11-11
记者获悉,上海将试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实现流转信息向社会公开发布和土地流转的招投标式竞价交易,逐步建立规范有序、信息快捷、网络健全、公平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大胆创新,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行有益探索,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分析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农村土地证券化发展模式,总结了发达国家在农村土地证券化制度设计与运行上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而言,现在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券化有了部分探索,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一种初级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土地制度,文章提出了我国应发展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制度创新的构建模式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军  贾栋 《中国发展》2013,13(3):44-51
成都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引发全国各地竞相学习和效仿,河南省土地改革饱受争议。河南省在实施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对农村土地使川制度相应进行了改革,在全面分析成都土地改革成功背后的逻辑,以及与河南省农村土地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该文对土地收革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真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改革提出了提高农民在上地增值收益中分配比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破除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发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都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却出现众多侵害农村权利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因此,思考、探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法律化、规范化,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念 《广东民政》2009,(11):20-21,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承包土地的多种形式流转,适度提高农地经营规模。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经营现实和发展要求提出的重要决策。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农村土地流转能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使非农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杨佳  王红玲 《理论月刊》2007,(9):159-162
都市农业要求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符合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加快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武汉市都市农业建设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8,(13):44-45
江西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具体要求,着力提高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江西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共同探索保障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经国家土地总督察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江西省共同推进建立保障科学发展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的经济收益源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要求土地要素在合理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形成最优组合。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将就当前阻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几大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抛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并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复杂而又深刻 ,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方能治标又治本。而增加投入 ,改善环境 ;保护耕地 ,稳定粮价 ,改革粮食流通体制 ;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不失为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