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乐山市粮食产需平衡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粮食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历来对我国粮食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本文分析了我市粮食产需现状、发展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自平求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多种多样,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是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粮食安全观念;要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在受人口刚性增长、国内消费升级、城市与工业用地拓宽以及灾难性气候等因素的硬约束下,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抗灾减灾能力、服务网络体系等多种能动性因素的制约下,未来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到严峻挑战。以江西为例,粮食主产区能否继续为平衡国内粮食供应做出重要贡献,关键看其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粮食经济的波动性和潜伏的粮食生产的各种隐患,必须着力于从战略上解决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要创新发展观念,形成统筹和产业化的思路。纵向统筹粮食再生产诸环节,探索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一体化、规模化、协作化;横向统筹区域发展与市场布局,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协同运作,从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流通水平,增进粮食经济效益,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推动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和部门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使云南成为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势头较好的省份之一。云南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实现了全省粮食自求平衡的目标,整体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世纪将要来临之际 ,让我们回顾中国农业的过去 ,展望光明的前景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经过50年特别是近20年改革与发展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 :一是伴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村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连续5年农业丰收 ,使得人均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既要做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又要做到产业安全、结构安全。通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发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和区域分化明显。从产业来看,各类粮食作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区域来看,粮食生产日益向少数优势产区集中。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粮食生产上未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亟待优化。因此,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应该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层面,要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顺应比较优势、完善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村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通常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立足于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总体格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改进和完善粮补政策,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需求,有效控制粮食进口规模。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主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和行动纲领。一、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是一个短期的方针,而是一个长期的方针,经济不发达时要坚持,经济发展了仍要坚持。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切实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新的重大现实课题和重要的理论课题。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制度,科技人员的思想文化教育缺失,农民作了长达50多年的超常贡献,对农业科技投入较少等都制约了利用农业科技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信发 《理论前沿》2003,(20):47-48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历史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紧迫感,更需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必须运筹帷幄,落在实处,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十六大为我们指明的方向。在调整思路上,要坚持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尽快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在调整战略上,要从过去单纯以保障粮食供给安全为主转移到…  相似文献   

18.
杨昆 《社会主义论坛》2011,(10):38-39,41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多年来,云南农业综合开发步步为营,以中低产田改造,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着云南农业基础;以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势农业产业打造,推进着农业结构调整;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集结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牵引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提升着云南农业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品质不适应市场、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因此,大力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各业之间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对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现代化 ,首先是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 ,粮食生产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 ,农村小成镇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