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家长和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认识出发,对家长和孩子的异同点进行代际比较调查后发现,家长比孩子更注重对责任感、独立品质的培养,孩子比家长更注重对宽容、尊重他人等其他各项品质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家长和孩子的排序基本一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不断下降,家长对孩子各项内容教育频率也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家长和孩子的教育期望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趋于务实。这表明,在家庭教育内容、观念等方面,当代城市家长与孩子之间共同性在增多,差异性在缩小,这是中国家庭教育得到普及与重视之结果。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建议应从加强专业指导入手,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以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改变目前"碎片化"的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3.
孙君飞 《半月谈》2005,(7):61-61
对于孩子日记中的秘密。父母不但要允许其存在,而且要充分加以尊重,这是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当然,父母负有监护人的责任.常常需要进一步了解孩子.但了解情况并不等于掌握秘密,父母的权利恰恰在于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使孩子能够认识到秘密通常与责任紧密相连,拥有自己的秘密就等于要独立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25)
<正>"2017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长教育理念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共同成长",以及"要让孩子快乐"。但面对年仅9岁却要顶着高温在9个培训班之间马不停蹄赶场的"最拼小学生"时,坚决反对此举,力主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受访家长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不敢不报"。  相似文献   

5.
做家长需要学习,做残疾儿童的家长更需要学习."在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既是残疾儿童家长,又多年从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张伶俐对此深有感触:"很多残疾孩子,尤其是孤独症孩子,需要终身支持,家长一定要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而且要对机构的康复训练有辨别能力,因为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学龄前儿童喜欢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与教师了解一些他们绘画的心理特征,对科学认识幼儿、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绘画心理发展有三个明显的阶段: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绘画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涂鸦期(2 - 3岁左右) ,在这一时期家长需要注意:不将孩子的涂画看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将建立必要的绘画常规与维持儿童对涂画的天然兴趣进行有机的相互支持;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孩子的涂鸦,设置涂鸦墙;学会聆听孩子对涂鸦作品的解释,尊重孩子的表达。象征期(3- 4、5…  相似文献   

7.
同志来稿中称 上海市妇联日前进行了一项调查:目前上海大约有90%以上的家长,把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看作是自己最高兴和最担心的事情,这些家长存在着严重的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尽管家长自身大部分都是普通劳动者,或者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但在对孩子未来工作的选择上,许多家长却不能以一种宽松的心态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在被调查的  相似文献   

8.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处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9.
小学招生办公室是徐汇区招生办公室的一个分室,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咨询大厅里有一台领号机,记者上机一查,每月接待咨询量基本在一两千人次,电话咨询人数更多。“小招办”的老师要让家长们了解政策,给予指导,在权力范围内及时解决问题。“小招办”已成为家长和孩子认识徐汇教育的第一窗口。  相似文献   

10.
新语     
《小康》2013,(4):22
苍蝇妈妈,是人们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一种观点认为,苍蝇妈妈的出现,或许跟了解了太多的教育方法有关。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们必须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做孩子成长的观察者、鼓励者。我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总有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幼儿,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对班集体的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偏见会使教师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看到的全是缺点,孩子没有可爱之处,从而对他们失去信心。这种做法,只会越搞越怪,使特殊孩子更"特殊"。怎样才能做好工作呢?一、尊重幼儿,人格平等现代教育要求爱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尊重受教育者的人身价值。当然,尊重幼儿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幼儿;二者是统一的,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的期望和要  相似文献   

12.
4. 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在纠正孩子使用电脑的偏差时,要有决心、耐心和恒心,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决心是表达家长的态度,要让孩子明白,在原则问题上,家长决不能让步。耐心是指纠正错误要有个过程,包括孩子认识的过程,行动改正的过程。决不能简单粗暴,动辄打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恒心就是改正偏差过程中,可能有反复,要有思想准备。5. 纠正错误的认识有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还小,不需要管”;“我的孩子从不玩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我认为,孩子适当玩玩游戏没什么问题”;“我的孩子听话,不用管他也行”;“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没时间玩…  相似文献   

13.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8,(12)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重视才艺教育要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值得反思。一些家长和学校把素质看成才艺,把素质教育更多地当成了才艺教育,于是参加才艺培训班、艺术考级成了部分孩子重要的生活内容,快乐童年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步加强和改进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指出 我 》 :“国现有约 3 67 亿未成年人 其思想道德状况如 , .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 ,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因此 教孩子学会做 。”,人 是家庭 学校 社会的共同使命 是家长 老 , 、、 , 、师 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怎样教孩子学 、 。会做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 尊重 赞美 鼓励 “ 、 、 、包容 合作 这十字真言开始 、” 。 尊 重 尊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14,(7):21-21
上饶市信州区家长培训会会后一些农村家长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将农药、农具乱堆乱放,有的将农药灌装在空可乐瓶中,万一孩子喝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家长说,现在正值夏季,很多小孩到江河、池塘、水库游泳,过去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现在通过培训,了解了注意事项,掌握了安全知识,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幼儿名片     
近日,武汉有些家长多了件烦心事,为要给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制作名片。据位家长透露:孩子班上不少家长都印制了儿名片分发给老师。名片上标明了家长的职、身份,有钱有势、社会经济地位优越,老师就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鲁薇 《北京观察》2011,(7):35-35
从1994年以来中国就提出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个好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优胜劣汰的竞赛,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现在为了素质教育,孩子要上数学、钢琴、  相似文献   

18.
欧海燕  韦丽珍  韦灿梅 《传承》2014,(9):110-111
独生子女家庭代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文化、情感等。为改善这种状况,父母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不溺爱孩子,加强语言沟通,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同时,独生子女要学会理解、尊重和感恩父母。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家长的社会地位与孩子的座 位挂上了钩。家长的地位越高,孩子的座位越靠 前。因此,竟出现了家长乱加“长”、假戴乌纱帽的 现象。 最近。听说有个小学生回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什么‘长’?老师要我填表格。”他的爸爸深知自己的地位与教子的座位间的利害关系,为不使孩子在老师面前黯然无光,便对孩子说:“你就填我是公司董事长,你妈妈是工厂人事科长吧!”家长戴此乌纱帽,孩子的座位自然往前靠,不用在角落里远眺黑板了。 岂料,事隔不久,班主任向这个孩子布置了两道“家长作业”:“回去叫你爸爸帮我弄点……叫你妈妈替我把……”孩子的爸爸、  相似文献   

20.
吴桐 《公民导刊》2013,(10):49-49
<正>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们相互有好感说明孩子长大了,家长和老师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如果发现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大发雷霆,极为震怒,要"润物细无声",可以单独聊天私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