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败现象缘何产生?江南春在我国社会中,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不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他们说,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时,必然产生腐败,无须大惊小怪。当前中国正处于腐败多发的阶段,只要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治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追根溯源,“贪人败类”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徇财曰贪,玷官曰墨”,贪官一词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3.
李文珊 《求索》2008,(7):209-211
吏治腐败是清末新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政时期,腐败痼习恶性发展,各级官员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呈现出结构性、整体性腐败的严重状况。同时,由于腐败的形式、领域是在进行近代化改革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吏治腐败又具有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的特征。吏治腐败对清末新政危害很大,它阻碍了新政措施的推行,破坏了新政的预期效果,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改革向心力。究其根源仍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衰朽的清政府虽然在面临危局时被迫选择了改革,但腐败之极的官僚队伍却无法积极履行改革者的职责,终使改革失败。  相似文献   

4.
黄靖 《同舟共进》2010,(5):18-19
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然而,尽管连年高调整肃吏治,社会对腐败现象亦深恶痛绝,腐败却似乎愈演愈烈,成为危及中国围本的恶疾。如何才能有效治理贪腐?  相似文献   

5.
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依靠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开选任,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目前实行和推广的“村官”民选、“公仆”公选、任前“公示”等选人用人方式和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干部路线的有力实践和深刻坚持,是对旧的选人用人体制和传统思想的革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配套改革。 用人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出在用人上。一个时期以来,之所以腐败难以遏制,尽管原因可以列出若干,但干部任用和监督体制上的弊端是问题的根源。成克杰、胡长清的…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根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能够根治腐败。(1)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一种自我净化能力,这是克服腐败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团结看作是夺取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视为我党“无价之宝”。实践经验证实党的团结关系到党能否…  相似文献   

7.
吏治腐败,是当前最大的腐败。如何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并消除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文章从分析吏治腐败的种种表现入手,剖析了导致腐败的制度诱因,并对如何通过完善用人机制来清除吏治腐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吏治腐败,是当前最大的腐败。如何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并消除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文章从分析吏治腐败的种种表现入手,剖析了导致腐败的制度诱因,并对如何通过完善用人机制来清除吏治腐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10.
腐败蔓延的特点及其严重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又不得不经常地思考它、谈论它。从有关调查和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看,消极腐败现象还在以相当严重的态势蔓延。1999年,在浙江省4个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中,有86.4%的人认为当前腐败程度比较严重。1999年四月,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与新华社件月谈》联合进行的对扣位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调查中,有“%的专家认为今后10年腐败现象“不可能”得到抑制;有24%的专家认为腐败现象“会更加严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也证明,当前腐败犯罪无论是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11.
关于“集体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分析高云近年来,在旧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治理的同时,另外一种具有新特点的并且有某种趋向性的腐败现象———“集体腐败”,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集体腐败,是指领导班子或具有一定权力的集体,作为全部集体或集体的较多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权力的伴生物。公开竞争是防范吏制腐败的根本之举。坚决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在于如何管住权力。要想管住权力,首先要管住“用人的权”和“用权的人”。而如何管好“用人的权”和“用权的人”,归根到底,在于坚持“阳光精神”,实行公开竞争:用公开代替“地下”,用阳光防范腐败。不实行公开竞争,不足以从源头上遏制吏治腐败。  公开竞争是文明与进步的动力源泉,是支撑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首要驱动力量。在现代文明与法制社会发展中,公开竞争原则已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上升为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保障,构成市场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古代反腐败理论简述(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吏治是否清明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即受贿而失德,失德而官邪,官邪而国败。可见腐败危害之大。明朝改革家张居正认为,豪强权贵和贪官污吏是“酿祸之根”。他向皇帝进言,“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有些君主也懂得吏廉兴邦的道理,唐太宗李世民劝诫官吏要自重守廉,‘冷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武则天说:“理…  相似文献   

14.
反腐须重防     
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曾经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反腐败,查处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只是治标。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些腐败分子蜕化变质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果从源头抓起,既治标又治本,防腐于未然,那么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就会小一些,就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防止腐败,首先要把住用人关。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招收录用公务员、选拔任用干部时,…  相似文献   

15.
梁胜 《人大建设》2004,(1):24-25
说“腐败从幕后走向台前”,似不准确,因为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见不得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走向台前。但是,本文提出的反对“台前腐败”的命题,的确令人深思。无疑,“台前腐败”也是前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和“幕后腐败”同存共生,如同两个孪生毒瘤,严重地危害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肌体,我们的反腐斗争如不对“台前腐败”重拳出击,后果照样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借鉴历史经验加强惩治腐败力度刘盛蒲腐败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个社会沉摘。从本质上说,腐败现象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剥削阶级从本质上是同人民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腐败斗争正在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反腐败机制呢?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严刑防腐机制与普遍性惩治腐败并重。严刑惩腐有其杀一儆百的震慑效果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但单凭杀一儆百的严刑惩罚不足以根治腐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借鉴一些国家在反腐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严刑惩腐与普遍性惩腐结合起来,从实际效果上讲;两种惩腐机制并用,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点”的腐败现象的打击,而且可以加强对“面”上腐败现象的治理。“点”与“面”并重,能更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8.
“两规”、“两指”措施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它的议论乃至争论也随之而起。强调它重要的有之,议论它不合法的也有之。党的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小而言之,正确认识“两规”、“两指”,是正确接受和正确使用的基础;大而言之,正确认识“两规”、“两指”,有利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一、“两规”、“两指”的由来及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国内腐败现象呈多发高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腐败案件的重任。当时,…  相似文献   

19.
“两会”前的半个月,交通行业三位官员先后“出事”。“工程上马,干部落马”似乎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宿命”。“修路腐败”,何时不成吏治之痛?  相似文献   

20.
腐败原由分析与综合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 ,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 ,且有严重蔓延之势。如何从探折腐败产生的原由出发 ,从理论上寻源把脉 ,既而找出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本文的思路。一 腐败产生的原由分析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腐败现象 ,但是 ,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 :1.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