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妇女参政:中国的实践与思考———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五周年●安徽大学法学院袁敏殊妇女参政,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宪法所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总和,如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言论、结社、集会等自由,享有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2.
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础性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妇女宪法"人格尊严"的重要机制.中国宪法上的平等是一种形式平等,这种立法模式下妇女平等就业权也是形式平等下的宪法权利.形式平等下的妇女就业平等保护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危机,为走出危机,破解妇女就业平等保护的困境,必须确立就业性别歧视的普适性评价标准,并以此为基石,整合妇女就业平等权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关性别歧视的判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人仅指男人。第14修正案公然剥夺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了美国宪法对女性的制度性歧视。在美国,消除性别歧视的最初目标,就是使妇女实际上获得人的主体地位。美国宪法史上两性平等权的发展历程,同时亦是妇女争取享有平等宪法权、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历程。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有关性别歧视之典型判例的研究,揭示女性曾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批判历史传统、社会习俗乃至法律制度对妇女权利的漠视,阐明司法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颁布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又一可喜的重大成果。它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团结互助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精神。它对妇女财产继承权作出更加明确、更加全面的规定,为妇女享有继承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继承权男女平等。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它是根据我国宪法的精神制定的。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第四十八条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5.
北欧妇女参政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权运动出现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北欧五国的妇女一直以高涨的参政热情和斐然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本文旨在通过对北欧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分析,试图找出"北欧模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现象,平等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了实现男女平等,赋予女性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为女性参政给予了法律保障。女性参政权利的实现,在女性自身争取的同时,还需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女性参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地区,有不少人只重视男子的继承权而歧视妇女的继承权。在不少地区,排斥、干涉妇女继承权的现象十分严重.“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的旧风俗观念在不少人头脑里根深蒂固。闺女不分家产.也不用赡养老人,这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似乎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我国宪法、婚姻法、继承法都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继承权男女平等”等。嫁出去的闺女也应享受法律赋予她们的权利,履行法律应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法律排斥”与“社会排斥”既相关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法律排斥”具有法制根本性、权利本质性和过程系统性等特征。从宪法权利体系而言,农民的“法律排斥”突出表现在:农民的选举权不对等、土地财产权不明确、结社权悬空、物质帮助权缺乏等。解决农民的“法律排斥”问题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需从立法、行政、司法等多个方面予以完善。具体包括修改宪法和与完善专门立法,依法行政与实施普惠政策,确立司法保障与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虽然男女平等分担家庭、工作场所的权利、权力和责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男女平等立法的重要原则,但有关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在我国至今为止还处于缺席的状态。这反映了性别本质主义和公私领域的二元划分对我国女性工作权立法的影响,也暴露了我国立法对女性地位和作用的忽视。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的缺失已成为妇女充分进入工作领域的一个障碍,也与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女性工作权的立法趋势和理念相悖,中国女性平等工作权的实现呼唤中国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立法的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2.
丁亚丽 《法制与社会》2013,(25):248-249
平等就业权是妇女劳动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贯彻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保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有利于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劳动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原因,结合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在西方宪法语境中,未列举基本权利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和方法。其重要性依托于实效性的违宪审查机制,正是通过这一制度平台,一个个具体的未列举基本权利被推断出来,进而深刻影响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修宪程序的困难,以及司法能动主义的兴起,联邦最高法院在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保障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社自由、婚姻隐私权、堕胎权、学术自由权、平等选举权、迁徙自由权等,无不是通过宪法解释和宪法判例确立起来的。我国宪法学界对未列举基本权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徐爽 《现代法学》2012,34(1):168-175
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是实现两性平等以及妇女自身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将妇女平等权纳入宪法及法律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本文基于国际和国内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妇女平等权的立法保护进行了梳理,继而分析了"性别立法"和"性别预算"等促进妇女平等权的新政策工具在中国的开展和实施,以期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在中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11,(12):8-9
选举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统称,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除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凡是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011年至2012年,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退休权的宪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成为事实的当下中国,如何保障老年人的退休权益,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退休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具体权能包括社会保障权、社会救济权和医疗卫生权。实践中,男女平等退休和延迟退休制度是值得研究的理论难题,在社会调查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化解矛盾是可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崔艳 《法制与社会》2010,(34):357-357
当前,我国妇女平等就业权受侵害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从宪法理论上分析这种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性,考察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情况,对妇女平等就业权受侵害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宪法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例侵犯选举权案没有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月11日,北京民族饭店以王春立、常东蕊为代表的16名下岗职工,国选举权被侵害,将其原工作单位民族饭店诉至法院。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例宪法诉讼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选举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_民族饭店因其工作失误而导致职工选举权被侵害,这一敏感话题一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4名选民丢失选举权1998年10月,民族饭店为本单位职工进行了选民登记。11月川日,选区核发了选民证。11月川日,民族饭店与34名员工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随后在12月匕日举行的区、县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投票时,这34人被“遗…  相似文献   

19.
网搜人大     
湖南省:人大代表候选人女性应占30%以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日前新修订通过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了两个“百分之三十以上”刚性指标,明确了参政妇女的比例和名额,切实维护妇女参政权。这个办法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中,应当做好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宣传工作,代表候选人中妇女的比例一般应当占百分之三十以上”“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周青梅)  相似文献   

20.
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 《中国法学》2002,(2):72-80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扩大宪法效力、公民选举权的行使、裁决立法冲突等宪法解释案例,尽管不是宪法规定的宪法解释,但其作用与正式的宪法解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弥补了正式宪法解释缺位之不足而构成中国宪法解释的惯例。宪法上的宪法解释与现实中的宪法解释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国宪法之外的宪法解释机关对宪法进行解释的实际情况,以及宪法实施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