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应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法治进程,我们认为决定法律素质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法信仰,本文借助调查问卷来了解当前大学生法信仰的现状,进而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生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法律信仰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动构成了阻力,现阶段,我国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及法制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讨重塑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路径与方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思考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法律信仰危机,从而提出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设性路径,以供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梅 《法制与社会》2011,(29):230-231
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是大势所趋,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脊梁,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素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是法治常识较为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因此,本文在深八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4,(13):231-232
法律信仰决定了国家未来公民的法律素质,也影响着我国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之前,必须研究和分析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各项因素。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学校两方面入手,分别从法律信仰的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不仅对于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我院作为司法部直属的唯一的普通高等警察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路径应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温和凤 《法制与社会》2010,(14):226-22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从法治的视角看,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律信仰是法治进程中的精神支柱,而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树立可以在全民树立法律信仰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法律信仰,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来揭示大学生法律信仰树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在我国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法律的本质归属和精神家园、是维系法律信仰的动力支撑、也是法治国家的终极价值追求。法律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建构是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高度。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准在于人民大众是否形成了对法律的虔诚信仰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法律的信仰成为推行法治的动力支撑。而法律信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文精神的兴起。因此,建构法律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建构法律人文精神,我们要注重本土文化精神,反对完全西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反对急功近利的法治热情。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应用性本科的法制教育,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用型本科法制教育存在重技能轻法律、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需多渠道进行教学创新,以建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佘俊凯 《法制与社会》2011,(18):232-233
大学是人才之摇篮,大学生是国家之未来。如今我国的法治建设正朝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初步完成了有法可依的历史任务。在接下来的法治建设中,加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配套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在现今条件下培养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大学生对我国今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从而形成有秩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认为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两种法律意识,即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应通过构造法治之现实和构造法律之真实这两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路径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构对国人法律信仰的培育意义深远。文章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恶性案件说起,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失法律信仰的原因,阐明了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具体路径。目的是让法律信仰植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杨青  田淑霞 《法制与社会》2010,(14):241-241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缺陷的现状入手,并结合当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律信仰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并就法律信仰问题,从法律为何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人们信仰;法律被信仰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季连帅  何颖 《法制与社会》2014,(11):223-224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具体的说就是国家机关和国民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来实施权力(权利),要真正实现法制社会,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提升国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具有法律信仰和法律信仰的坚实度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6.
张启江 《时代法学》2008,6(1):87-9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与传授,而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的精神与实质的领悟、法律信仰的确立。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法律教育的思路与模式难当此任,应紧扣新课程方案与时代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被认定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法律信仰对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法律信仰状况令人担忧,培养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其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对当前推进"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应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民主教育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实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就是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营造法律意识氛围和法律实践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