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琳  张敏  刘丹 《桂海论丛》2013,29(5):88-92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任务,也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文化基本权利实现的具体体现。这对政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政府在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公平适度、需求导向、社会协作的三条原则。在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推进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推进制度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推进社会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  相似文献   

2.
曹国旗 《今日浙江》2008,(22):58-5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力量办文化将发挥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近几年来,温州市针对民间市场活跃、  相似文献   

3.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朱立新 《乡音》2012,(8):16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是省第八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落实省委要求的重要载体。建议:1.省政府应把设区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三馆"建设作为提升河北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主要抓手,争取在二至三年内,按照国家标准,重点搞好设区市一级的"三馆"基础设施建设,让文化强省战略首先在"硬件"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2."三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专项工程,要纳  相似文献   

5.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前进》2008,(4):10-12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十七大报告在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提出了“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命题。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建设惠及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最近,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明确提出要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其主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6.
沃意琳 《前沿》2014,(3):140-14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主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它是在长期传承与创新中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有了解和认识其本质,才能制订出符合规律的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益民 《湖湘论坛》2010,23(5):120-124
确保公共财政资源有效地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于真正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提供模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必须坚持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研究和把握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拓宽有效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通过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育农村文化生态环境,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基本文化需求。通过对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傅关福 《今日浙江》2009,(22):53-53
近年来.婺城区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走出了一条“文化育文明”的创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思想工作》2008,(4):24-24
闫平在《理论学刊》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地各部门着眼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创作生产百姓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百姓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升级版”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着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统筹、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追求。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满意。公共需求可以分为显性公共需求和隐性公共需求,政府既要通过满足显性公共需求减少"不满意",也要注重发现隐性公共需求增加"满意度"。践行群众路线是发现群众真实公共需求的现实基础,也是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策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王世华 《群众》2012,(3):40-4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将进一步推进公共文搬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做好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1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公开向社会承诺:两馆共计13200平方米的文化设施空间、36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面免费开放,使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免费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 《人大建设》2014,(10):13-16
<正>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着眼和改善文化民生,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民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这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载体。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社会风尚、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晓明 《乡音》2015,(3):16-17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省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衷心拥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公共文化服务被赋予了新的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态势,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着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补齐发展短板,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升服务供给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等权利,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如下。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动“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价值耦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之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现实性。然而,公共文化服务能否促进“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其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耦合,还存在价值取向、供给机制、供给效能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优化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便成为实现“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加强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引领、完善全过程参与机制、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借助数字化治理工具等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正向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