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头     
《小康》2006,(8)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本书首次展现曾国潘十二年京宦生活,一段没落晚清官场现形记。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榜,却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九年升十级,有清一代至少在湖南为空前绝后。官运如此亨通,是何缘故?本书作者中年作家汪衍振,十多年前就开始探究这个问题,在占有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的只是吸收其"术",不顾其"道"。在湘军幕府时,某天,李鸿章谎称头疼,不愿参加曾国藩主持的早会,曾国藩几次派人去叫,说是"人不到齐不开饭"。李鸿章只好匆匆前往。曾国藩板着脸没说话,待李鸿章吃完饭,丢下一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和用人密切相关。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可概括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断的培养磨炼,激发人的潜能,将每个人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正是凭借这种本领,曾国藩成为"一代名臣",晚清最为优秀的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里,为国为公。清统治者推崇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毛泽东对曾国藩曾有较高的评价。曾国藩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和他处世治事坚持"廉、公、谦、慎"的四字官德紧密相关。廉,即廉洁,是为官第一要义。曾国藩生活节俭,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一般一餐只吃一菜,  相似文献   

5.
涤生读经史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顺时应变,创立了地方武装湘勇,在清廷八旗、绿营官兵颓败不支时,异军突起,使封建腐朽统治得以苟延残喘;又以湘军主帅、洋务首领的身份著述等身,成为“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在“朝秦暮楚”的宦海,面对咸丰帝“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的忧叹和猜忌,曾国藩仍能建功立业,持盈保泰。为什么能这样?兹介绍其勤读经史事略一二,亦可知大概。  相似文献   

6.
蒋立文  赫坚 《长白学刊》2009,(2):135-138
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曾国藩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私属武装——湘军,并用其全新的制度取代了八旗、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代替了兵权执于兵部的世兵制度。军队与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军阀的本源,实发端于湘军,而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也正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7.
刘铁铭 《求索》2011,(9):238-240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主帅,其军事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始至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才使一大批仁人志士凝聚在他的周围,这是曾国藩取胜的法宝。曾国藩组建湘军,以忠诚倡天下,用“忠义血性”改变世道人心,这就使他的湘军与日益没落的国家正规军队有了本质的区别。曾国藩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以“诚”待人,以“诚”召人,以“诚”育人。因为曾国藩的军事德育思想以德为本,把修身提到了最高的位置,所以他的军事德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他认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所以他把军队变成了陶冶人才的基地。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训军情理并茂。他为帅以身作则,带兵平易廉洁。他事行霹雳手段,爱民赏罚严明。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9.
晚清名将曾国藩,去长沙读书以求取功名。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  相似文献   

10.
湘军淮军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淮军异同论●王继平湘军与淮军均为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湘军与淮军之间存在的继承与渊源关系,是史学界认同的不争事实。罗尔纲先生的《湘军新志》和王尔敏先生的《淮军志》对此均有精辟之论,《淮军志》还对湘...  相似文献   

11.
江泳辉 《传承》2014,(7):132-133
曾国藩是晚清一代理学大家,治学成就卓著。学习曾国藩的读书治学之道,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治学目的,找到良好的治学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治学成效。探寻曾国藩的治学目的与方法,并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不韦被逼自杀身亡,霍光死后惨遭灭族,张居正遭诬家破人亡……自古以来,权臣很少有善终的。曾国藩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力挽清廷于狂澜,是不折不扣的权臣,然而他却能一次次渡过危机,他作为权臣的安身立命之道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正>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道光二十年(1840),曾国藩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14.
方尧尧 《传承》2009,(19):40-41
曾国藩生活在旧秩序行将崩溃的晚清社会,而他却于乱世中十年七迁,青云直上,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成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1864年7月,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曾国藩都是晚清政局中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得到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左宗棠因收复新疆有功于民族国家而名垂青史,被后人称颂为民族英雄;曾国藩则因办理天津教案而为人诟病,呼之曰“刽子手”、“卖国贼”。这似乎成为一个定论而被人们接受。然而,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曾、左的思想、活动究竟是大相径庭、水火不容,还是相互影响、大同小异呢?这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  相似文献   

16.
1851年,太平军从广西出发北进,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发展。清政府八旗、绿营兵根本无法抵挡其进攻。1853年1月,咸丰帝令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湖南团练。从此,曾国藩打着团练旗号,开始筹建近代规模的湘军。他参照明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湘军编练体制,对近代军制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六个方面对曾国藩的后勤保障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苏新有 《求索》2007,(7):221-223
湘军的创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大事。虽然说曾国藩是湘军的鼻祖和领袖人物,然而溯源其始,理应追溯至罗泽南创办的湘勇。罗泽南是前期湘军的重要将领和湘军的战略、战术主要制订者之一,他以深厚的理学底蕴和强烈的经世报国精神,在湘军的崛起中奋力打拼,或运筹帷幄,或决胜于千里之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桃李满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本人虽不善带兵打仗(曾亲率大军上阵,结果全军覆没,几乎跳江自尽),但他那帮连皇帝圣旨都敢不遵的湘军悍将只要收到他的书信,就立马变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的失败,有着种种原因,其一就是它遇到了强悍的对手——湘军。剖析湘军魁首曾国藩的治军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这支军队为什么较绿营有更大的能量,竟能使奄奄一息的清王朝起死回生,苟延残喘于一时。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6,(8):85-85
本书首次展现曾国潘十二年京宦生活,一段没落晚清官场现形记。 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榜,却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九年升一级,有清一代至少在湖南为代前绝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