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贵  路媛 《群众》2020,(5):23-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制度架构及效能提升等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从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来看,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进一步锚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向,即要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总体战略谋划中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变革方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以制度化为牵引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切实提升“中国之治”的水平和效能。我们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构、制度执行和制度革新,夯实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意识形态根基。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领导干部是国家治理主体的主力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对于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调查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展开。实现治理现代化既要根植于中国大地,又要放眼世界。艰巨而复杂的治理任务,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同时也内在地要求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制度治理能力。我们要从党领导能力、制度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别是应立足于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变革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树立法治理念和信仰,从而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同时亦是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权安全的"最大变量"。着力建构深蕴现代特质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防范与化解当前网络舆论风险、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握内蕴其中的精髓要义,从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话语建构、治理技术驱动、治理方法创新与治理制度保障等五个向度精准发力、同向推动,以此来不断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掌控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意识形态掌控能力的现代化,是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面对互联网话语体系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诸多挑战,我们应通过舆论引导、强调时效、创新表达、完善机构等途径科学应对,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最终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而领导干部则是中枢与关键力量。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决策布署能力、法治反思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实现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桑丽 《传承》2013,(3):98-99
在新媒体时代,要成功引导网络舆论需要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意识和能力。要增强自身的网络舆情意识,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重视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体现为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的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内生的逻辑性,双方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唯有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党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应从提升对制度的建构与执行能力,从制度和组织层面加强政党自身治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达成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刘静 《重庆行政》2016,(5):74-75
正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治理体系。它在技术层面建构了虚拟社会与虚拟世界,并在制度层面形成一种虚拟的治理方式和治理路径。在技术与制度之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治理能力,开辟了领导力的新思维和新境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之中,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技术,懂得互联网的治理方式与方法,明晰互联网与治理之间的介入方式和介入路径。2016年10月9  相似文献   

11.
刘立松 《中国减灾》2014,(21):26-27
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发展和转型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了总目标,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新要求。公共危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领导者是重特大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的核心,提升领导干部对于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危机治理能力,是我们党执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立松 《中国减灾》2014,(11):26-27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发展和转型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了总目标,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新要求.公共危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领导者是重特大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的核心,提升领导干部对于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危机治理能力,是我们党执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入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方法步骤。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勾画出未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蓝图,更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治理的骨干力量,掌握着高校事业发展的方向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当下,从抓好民主集中制、强化廉洁从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明确一岗双责、提升互相补台能力、坚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做到应知应会党内法规,是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保障,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和关键表率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中央文件层面对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进行了重点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相似文献   

16.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失败的教训,对做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主旨是通过生态环境监管、经济政策、法治体系、能力保障和社会行动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而提升党的战略顶层设计能力、政府制度创设和实施能力、市场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决策能力。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法治正日益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否善用法治方式,关系到法治浙江建设的深入推进,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浙江的实现。我们必须把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领导干部厉行法治的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崇尚法治权威,提升依法办事能力,让法治成为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实践中国梦的强大动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建设关系国家发展,文化品质关乎国家品质并决定个人幸福指数和幸福层级。当代中国需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审视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的国家治理的政策体系更新与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短平快与文化事业的精神凝聚等难题。解决文化内容的质量问题,既需要制度正义的纠偏,又需要文化自觉的深入,而关键中的关键是切实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升文化治理能力、改善文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琦 《人民论坛》2020,(2):22-25
中国的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实践内化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与此同时,脱贫攻坚实践和贫困治理进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安排、实践策略和有效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创新案例和经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