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献珍的“综合经济基础论”坚持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了历史和逻辑方法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基础论”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历史考察和对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进行分析界定,作出了中国过渡时期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领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衡发展”的综合经济基础的科学结论。建构了合乎逻辑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和党的十五大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论断,充分证明了“综合经济基础论”的客观真理性。  相似文献   

2.
凯尔森的宪法思想根植于其法哲学背景,特别是纯粹法理论中的两个重要部分:规范的层级结构理论与基础规范的概念。而施密特对凯尔森的批评、对这些批评做出的回应,是理解凯尔森宪法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当代中国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争论中,存在着部分政治宪法学学者对施密特不成功的“复活”,以及规范宪法学学者对凯尔森一些基本命题的背离。  相似文献   

3.
任何与游戏命题相关的研究都无法绕过赫伊津哈的“游戏论”,游戏论代表着文化批评的一种范式,作为对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该命题影响了无数学者,也是赫伊津哈的文化观念的集中代表.赫伊津哈的另一个命题是贯穿学术生涯的“历史图像”,这一命题召唤出了历史研究中以图像为基本论证要素的“图像证史”方法和理论,在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背景下,赫伊津哈的历史图像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因此,在赫伊津哈的诸多理论中,“文化游戏论”和“历史图像观”两个命题尤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有两个热点,一是主体性问题,一是认识的本质问题。然而,这两者都是由“反映论”所引发的。在这一时期内,“反映论”特别是“反映”范畴成了一些研究者批评的主要对象。有人认为反映论不过是“照像理论”;有人则认为反映论不能避免消极直观性,等等。一句话,“反映”范畴不能揭示认识的本质。与此相应,学术界突现了“选择论”、“建构论”、“创造论”等各种不同的认识学说。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文敏 《思想战线》2007,33(6):121-122
孟子在以“仁”、“义”为背景的德性论体系中,通过对人伦秩序的追求,反思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论证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伦理价值,是我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对经济生活进行伦理辩护,是在道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功利行为的道德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孟子的“恒产”论、“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薄税以富民的经济政策3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经济伦理的实践品格。(一)“恒产”论。在孟子的社会经济伦理中,最能体现其实践品格的当推“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和孟子的…  相似文献   

6.
中时政要论共中央在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在全体党员中集中开展一次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央的这个决定,非常及时,非常正确,非常具有针对性。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这场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中以身作则,带头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一唯物论和唯心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铸成的“一整块钢”,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最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国文学批评界的“新方法热”渐趋冷却的时候,王先需同志希望对固有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重新估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期待由此诞生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对此我是深表赞同的。但是,对于这方法是否能够成为文学批评的“主干”或“基干”,是否能够包笼已有的诸家批评方法,我还有些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并没有提出过一种系统的文学批评方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只是后来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些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如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  相似文献   

8.
《群众》1999,(12)
今年6月份以来,镇江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两论”集中教育活动。7月下旬,在中央组织全党广泛、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的思想政治斗争后,我们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与正在全市开展的“两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的提出和把握,是坚持文艺社会主义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和必然要求。前一个时期,文艺界有人鼓吹文艺应当脱离生活,淡化政治,宣扬自我,疏离群众。这种观点,不仅体现在一部分文艺作品中,在文艺理论批评中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归纳起来,有以下5种表现。 1、认识不到位。集中表现为“四论”:一是“过时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时期的产物,现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提其重要性似有极“左”之嫌;二是“无用论或自然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功,是空洞说教,做不做与有没有无关紧要,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工作上去了,政治工作自然就上去了;三是“分工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委部门、政工干部的事,行政干部只要抓好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有一个命题,称“当前,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一命题见诸于一些论文,尤其还见诸于一些重要的政论文章,例如有些报纸的社论。还有更简单的说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笔者认为,上述命题是不妥的。经济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着的,但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相互关系、相互联系正是以两者并不相同为前提的,如果是同一回事,也就不是什么联系的问题了。因此说“经济就是政治”或者“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是基本概念的混淆。我们不能因为它们关系密切而混淆它们。  相似文献   

12.
商榷与补充     
<正> 郝孚逸同志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内容我基本上是同意的。一些观点论述得极为正确。如关于“文学是人学”的命题,长期以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可以走向正确、也可以步入迷途的命题。这里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人。郝文抓住了这一关键,并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由此在这一普泛的命题中引入了“人民”的概念,就使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了。全文关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及政治与审美的关系的论述,都是很好的。要我说一点商榷的话,就是我觉得郝文的标题似欠斟酌,有点题不对文。说实在的,我拿到文章后,弄不懂“双向同构”原理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四处求问,最后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总算查到了“同构”,在第7卷第821页上。所谓同构,原来是一个抽象代数概念,意指两  相似文献   

13.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4,20(5):20-23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而且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加快发展的理论,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并以系统、全面的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前提性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有“六论”,即:中国发展主题论;道路目标论;动力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力量论;政治保障论。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是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近年来讨论尤为热烈。有人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意识形态本性”论;有人强调文艺的审美性,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有人从艺术生产实践看问题,提出“艺术生产”论;也有人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问题,提出“艺术掌握”论,等等。这些论断各有侧重,多有新意,给人启迪。而今年年初郝孚逸先生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论,则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即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作了概括,提纲挈  相似文献   

15.
试析台湾“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制约两岸统一有诸多因素,但带有关键性的因素,是台湾方面所宣扬的“台湾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这里单就“经济优势论”作一考评。 经济上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 两岸经济相比,除人口、面积外,祖国大陆在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广阔等方面比台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来的。9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有了很大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和形态越来越清晰明了。江总书记在建党70周年讲话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科学论  相似文献   

17.
深 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党风教育 ,认真贯彻整风精神 ,自觉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既是“三讲”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也是开展“三讲”教育的重要内容 ,更是衡量一级党组织党内生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和检验一个党员党性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部分党员和党组织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丢掉了 ,党内生活缺乏原则性、战斗性 ,得了批评的“疲软病”。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 ,致使好人主义盛行 ,某些消极腐败的东…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理论月刊》2002,(6):49-52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以及“虚实相生”较早地把“有无”、“虚实”的观念化作绘画艺术的规律及命题。这些规律及命题被小说理论批评所借鉴,形成以“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以“白描”为特长,而“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是所谓“笔外神情”。“传神”既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小说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吴炫先生等人提出“第三种批评”以来 ,学术界已有不小的反响 ,赞同者居多 ,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一是认为“第三种批评”是否成立 ;二是从“第三种批评”建构个体文化的意向两个方面对“第三种批评”进行了否定 ,如陈晓明先生就持此观点。我对彻底否定“第三种批评”的态度是不能同意的。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来证明“第三种批评”的普遍意义。在阅读有关“第三种批评”的文本时 ,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动作性和超越态势。这种动作性和超越态势使它拒绝借鉴西方和回归传统的二分法 ,甚至拒绝东西方文化综合论 ,而要开创全新的知识型。显然 ,“第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中国文艺学知识转型和范式转换的视域中,王一川提出的感兴修辞论是一种重要的话语实践。本文从文学界定方式的转换、感兴修辞论的内涵、感兴修辞论的批评理论品格及其局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