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青少年不象成人那样与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直接联系。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指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家庭进行的。家庭是个人了解社会的起点,家长则是他们的第一个教师。学校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就得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取得家庭的配合。我们德育教研室在1982年5月对学院79、80、81级三个年级釆用问表形式进行了一次抽查。每年级抽一个班,共100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提出的“美育”这一概念,不仅是指青少年在学校或专门机构所受的音乐、美术、体育和其他艺术科目的教育和训练,还包括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諸如文学作品、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美育与青少年德育之间的关系,并试对目前青少年的美育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加强和改善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环境,有社会的和自己的两种。在社会环境中,又有大社会环境(国际的、国内的形势变化)和小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单位、街巷、群体等)之分。就小社会环境而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的,与青少年犯罪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家庭环境中那些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联系?它又是如何发生影响呢?就此问题,笔者对某少管所1989年至1990年的两年期间收押的少年犯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共抽取样本800名,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青少年个体确立同一性以及产生同一性混乱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在该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成功度过该阶段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必须优化以上四项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青 《民主》2013,(1):21-22
由于现代社会文化因素中开始出现多元特别是不良思想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当缺乏,再加上青少年个人认知模式偏差等原因,使得当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对自身生命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网瘾、早恋、厌学、吸毒、犯罪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学校、家庭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6.
李慧萍 《学理论》2014,(12):282-284
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其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学校的引导、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同时个人自制力差,再加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预防的措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感化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避免其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文化的国家,为了使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在青少年中形成认同和内化,强调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国家认同,新加坡编织了立体网络,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四方相互协调,积极互动,为青少年共同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现代社会是"淑女"与"女汉子"并存的时代,通过对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调查和研究,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份出人意料的问卷调查结果:●当前导致农村青少年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贫困,而是厌学●不少农村家长接受的教育观念只是城市的而不是科学的●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 我国有80%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农村,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决定着我国少年儿童总体发展水平。当前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妇联联合课题组进行的“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与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亟待治理,农村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偏差。厌学导致辍学 …  相似文献   

11.
流动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开展流动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意义重大。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流动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的社会联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动青少年在依恋和信念两个层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而二者在承诺和参与两个层面则无明显差异。基于此,从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提出预防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9)
青少年创造力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它不仅应当得到开发,而且能够得到开发。但是,青少年创造力开发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能,而是包含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地方政府、群团组织、科研院所和科技场馆等在内的各类社会主体的共同职责。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度,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来建立一个统筹有力、协调配合的社会支持体系。结合中国科技城的实践探索经历,提出了由一个目标、三个平台和四项保障构成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建构与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庞祎晔 《学理论》2012,(28):249-251
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从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有着特殊背景的四川灾后移民区的青少年,由于迁入新的社区,其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物资层面、社区组织层面、文化环境层面的改变对新迁青少年都产生了各种影响。为了能更好地培育青少年的高尚道德,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消除外在不利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必须紧密结合,形成联动机制,发挥合力,共筑青少年道德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一、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的必然选择 青少年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同时接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不同结构的影响。而这三个教育领域中奉行的价值原则却又不尽相同。在学校领域里施行的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与政治理想教育;在社会领域里,流行的则是外来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后产生的各种时鲜文化,这类时鲜文化在大城市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在家庭中,父母则仍然按照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对孩子进行教导。社会主义正统文化、社会流行文化和传统中国的  相似文献   

16.
王红柳  余林 《学理论》2010,(8):91-92
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亲社会行为弱化是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且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途径和价值评价依据。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舆论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亲社会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数据,研究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恶化显著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身体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而社区环境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就心理健康而言,住房环境和社区环境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研究结论获得进一步支持。建议要重视青少年的居住环境问题,避免因住房不平等造成青少年健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1)
道德榜样体现出社会的价值导向,道德榜样教育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而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正确认知榜样的力量,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道德榜样日趋淡出青少年的视野,明星偶像崇拜成为风潮,究其根源在于树立榜样的缺失,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树立榜样脱离现实,内容脱离生活;另一方面,宣传媒介娱乐化,虚拟化,宣泄化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榜样环境,来塑造青少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社会化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化是指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规范,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而社会人则意味着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参予社会生活、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青少年社会化主要是借助于学校和家庭完成的。 一、缺陷教育的一种结果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升学主义的教育,老师和家长只要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在文化上缺乏自觉性导致其文化判断和选择上的困惑与盲从,因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是青少年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文教育,为青少年文化自觉的形成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个体自主意识与能力;引导和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为培养青少年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