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冷战的结束为界,对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合作与分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印对非政策差异、中印边界分歧和国际格局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印两国在非洲问题上的合作。发展中大国印度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非洲的合作,对于增强亚非团结与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21世纪,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一些分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国在非洲的合作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夏吉生 《亚非纵横》2005,(2):27-32,80
亚非经贸合作指亚非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内容包括贸易、投资、援助、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它在南南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非经贸合作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真正贯彻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权益,是亚非经贸合作和整个南南合作的典范。亚非经贸合作正在中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广泛开展,体现了南南合作的新成就,也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查韦斯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韦斯执政期间,委内瑞拉的外交日趋活跃。查韦斯积极倡导建立多极世界,主张加强南南合作,改变超级大国主宰世界事务的局面,寻求打破制约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委内瑞拉以地区外交为核心,大力推动拉美国家尤其是南美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和一体化;提出一系列有关南南合作机制的设想,加强与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以能源外交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参与变革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从总体看,查韦斯的外交政策有力地提升了委内瑞拉的国际影响力,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第三世界国家在新旧国际秩序交替进程中寻找更为适合自身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5.
罗建波 《西亚非洲》2013,(1):116-131
纵观中非合作关系的历史变迁进程,中国注重推进同非统乃至非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与非统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对非统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积极声援和坚定支持,中国也因此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进而极大改善了自身的国际环境。新时期,中国同非盟开展南南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中国与非盟的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双边关系的定位逐步清晰,合作内容也得到显著拓展。中国与非盟关系的全面展开,拓展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与形式,成为当代中非关系全面提升的重要体现。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化,对于非洲发展、中非关系及世界体系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兴援助者日益活跃,它们几乎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其援助对象指向发展中国家。新兴援助者在非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尤其突出,它们强调非洲作为受援者在援助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力图建立一种双向互动、援他与助己相统一的援受关系。这种新兴的援助关系已经超出单纯的援助范畴而日益显示出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共同发展的特色,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的发展平台,拓宽了非洲获得外援的渠道,改善了非洲发展的外在软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与南非建交10年来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在推动非洲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以及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争取世界沿着更平等的方向发展等方面,加强磋商与合作,正在建设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将随着双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8.
非洲国家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中,非洲国家再次受到影响,经济发展遭遇许多困难,表现在:产品出口受阻、产品价格下跌、旅游业遭受重创、侨汇大幅度减少、国际援助减少和直接投资萎缩、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失业人数增加等.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非洲国家可通过自身政策调整、积极参与北方国家解决危机的国际议程、加强南南合作,以期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通过斗争实践日益认识到,改革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和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必须立足于加强自己的经济独立和集体自力更生。在这一方面,开展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反帝、反霸、反殖洪流中兴起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运动,是当前南南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拉美走在这一运动的前列,开始得很早,形成的组织较多,参加的国家最普遍,包括了全部拉美国家,在60年代初期就已经具有全洲性的规模。一拉丁美洲是一片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而又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地区。目前有32个国家和13块英、美、法、荷殖民地。它幅员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国家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运动中,在解决中美洲冲突和在债务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推动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做出了贡献。积极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迫使西方发达国家改变策略。他们通过种种手段继续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不公正、不平等和不合理的旧国际经济秩序的受  相似文献   

11.
试析冷战后印度对非洲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体系和非洲形势的变革,印度对于非洲的政策出现了新的趋向。印度加强了与非洲在能源、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印度试图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旨在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促成政治大国的目标实现以及巩固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同非盟关系,非盟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非盟机制建设日趋完善及其在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推进非洲一体化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表现。随着非盟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非盟关系也朝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但非盟自身问题及中国-非盟密切互动中产生的矛盾与分歧也对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挑战。在高度认知非盟对实现中国对非洲政策与战略目标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建设,有助于把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整合发展成更具战略意义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评析外国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基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深化。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已经成为带动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非洲大陆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的不断增加,外资在非洲东道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当前外资对于非洲国家的资本形成、制度变迁、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非洲国家应该权衡利弊,提高对外资的吸收能力,更好地通过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就发展援助而言,马来西亚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技术援助是其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援助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盟和非洲国家,同时积极参与南南合作。马来西亚拥有独立的援助管理机构,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确保援助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非洲的海洋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为此,非洲各国采纳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法律机制。其中后者虑及了非洲近岸海域独特的自然、地理及人文等方面的独特性,较好地推动了非洲区域沿海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但基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等诸多因素,非洲各国政府未能有效实施海洋污染控制法律机制,导致了海洋污染形势的恶化。因此,非洲的海洋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关注,更需要非洲各国自主地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fighting poverty have yielded unsatisfactory results in some African countries, and have been positively damaging in other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xpenditure on the part of both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international donors have been ineffective in some countries, while in others they have exacerbated poverty.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is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support for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stems from Amartya Sen'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poverty, which conceptualises poverty as a lack of capabilities, leading to social exclusion. The lack of such governance has led to the failure o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n sub-Saharan Africa.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s a tool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meroon.  相似文献   

17.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special section explores and explains how the European Union's (EU's) overal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as evolv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rise of a group of emerging economies has not only provided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greater choices, but has also further enhanced their agency, thus questioning the EU's leadership and even relevance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European level, the various (paradigmatic) shifts in each of the three key external policies—trade,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and the EU's aspiration to project a coherent external action have collided with the EU's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umerous tensions characterize the various nexuses in EU external relations, which ultimately challenge the EU's international legitimacy and (self-proclaimed) identity as a champ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Nevertheless, the EU has made more progress than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in making its external policies more coherent with its development policy. Moreover, the EU's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less asymmetrical, though not because of the EU's emphasis on partnership and ownership but mor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agen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国对非洲外交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显著特色,然而,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此原则在对非洲外交中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渐多。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非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是中非友好关系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西方国家批评不干涉内政原则,既有价值观的差别,又有经济利益的冲突,并有打压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的目的。随着非洲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将不干涉内政原则和中国的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参与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及热点问题的解决,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Fragile states     
Since the 1990s, states that lack the capacity to discharge their normal functions and drive forward development have been referred to as ‘fragile stat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frica, which not only has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prototypical fragile states, bu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scholar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practitioners. The author reviews competing analyses of the post-colonial African state and concludes that its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institutions, poverty, social inequalities, corruption, civil strife, armed conflicts, and civil war are not original conditions, but are rooted in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both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fragility if such states are to get the assistance and empowerment that they need – not only for the benefit of their impoverished citizens, but also for the sake of global peace, prosperity, and security. Ultimately, it is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ing when states are no longer fragile – not ‘benevolent’ donor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ose prime motivation for interventions supposedly to strengthen the state is to ensure that fragile states find their ‘rightful’ places in the hegemonic global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