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席楠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28-131
《赫索格》中的"自然"是犹太知识分子主人公赫索格悖论性认识论的客体化反映。它既象征着赫索格对"田园"传统和超验主义、个人主义的继承,也象征着赫索格作为犹太人对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盛行的美国社会的焦虑,"田园"幻灭为不受控的"荒原",他改造"自然"的试验受挫,最终他不得不回归社会。这一双重"自然"悖论也体现了美国犹太作家贝娄1960年代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2.
傅守祥 《思想战线》2004,30(2):67-71
作为一部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既是对"浮士德精神"的颂歌,也是对浮士德式追求的反思;既是对人的自信,也是对人的怀疑;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夏腊初 《理论月刊》2004,(10):128-131
“浮士德难题”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如何将个人发展、幸福欲求与个人道德自律以及社会和谐要求协调一致的思想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浮士德难题”也出现在中国文化工作者面前。西方哲人对“浮士德难题”的种种解答,对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假若一个人对眼前手头的工作敷衍了事,不肯钻研,不求完美,只想着个人成名成家,对事业、社会、人类漠不关心,其个人愿望也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的。编者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这样评价他:"在科学技术界,谢家麟是一座丰碑,更是一座灯塔。"科学家李政道说他是"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他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刘长 《思想战线》2004,30(2):72-75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都在庸俗与伟大、妥协与叛逆的两极之间痛苦摇摆的产物。作者的双重性格使得浮士德身上呈现出二元对立的性格倾向:看思想伟大而崇高,看行动卑劣而渺小。浮士德的意义正在于揭示了当时追求进步的新兴资产阶级想有作为而又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致行动起来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的困惑,乃至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类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不仅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数百年思想史的概括,也包含对现代人精神困惑的深入思考和回答。浮士德身上"灵"与"肉"矛盾,涵盖了自然欲望与道德理性、自由与必然等深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7.
屈原与浮士德并提,这原本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离骚》闪耀着他自己的光辉思想;浮士德则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长篇诗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在浮士德身上有歌德的影子,但浮士德到底不是歌德。  相似文献   

8.
我珍视的那位捷克作家在论述英雄和英雄行为时下了个定义:"英雄,这就是在决定性关头做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的人."写下这一论断后,他以身作则为保卫祖国抗击纳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英雄古今中外无数.岳飞、文天祥、卓娅、马特洛索夫、赵一曼、杨靖宇、戴安澜……还有最近发生在高速公路,被陡然飞来的铁块击碎肝脏,忍着剧痛停稳车子,拯救了24条乘客生命而牺牲的杭州司机吴斌,他们都是在人类社会生死攸关之际"做了"应做的事的英雄.我们因他们而骄傲.他们是有意而为之的.即使无意而为之的比如布鲁塞尔那个半夜起来撒尿,凑巧浇灭了导火线拯救了全城百姓性命财产的小男孩于连,也是英雄.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愁容     
索尔·贝娄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比一般得奖者写得好。在《赫索格》中他写到拆房子,“到了路口,他停下来看拆卸队的工作。巨大的金属球摆动到墙上,轻易地穿透了砖面,进入房间,懒洋洋地浏览着厨房和客厅。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或个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同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思想实质在于: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和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6,32(5):114-119
李广田趋避政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介入生活的消极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大学文化的浸染和京派同人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前得到了强化表现。他重建了“新的生活态度”,从消极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其思想嬗变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他对救国之路的思考和探寻,是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求赎之路--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不享有独立的实体权利,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诉讼当事人。为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第三人可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法院依据相关实体法规定可裁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建议以诉的理论为基础,以“准独立第三人”和“辅助参加人”概念代替“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重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孙祥伟 《桂海论丛》2009,25(2):113-117
长期以来,发生于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被视为"卖国外交"的典型,并把其与袁世凯称帝野心联系起来,即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主动接受了"二十一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深入、外交档案的公布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往来,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已经有不少论著和论文发表.本文试就近三十年中大陆有关期刊和论著观点做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a Chinese saying: If you present someone with a fish, he has food for a day; if you teach him how to fish, he can feedhimself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This Chinese maxim characterizes the work of the Deutsche Gesellschaft fur Tech-nischc Zusammenarbeit (GTZ) GmbH  相似文献   

16.
Guo Wei's wish for the New Year of the Ox is stunningly simple. And probably universal. "I wish life would return to normal," he said simply as he sat in front of a screen monitoring heart beats. "I wish people can go about their normal activities once more and production and other economic activities resume. Not only in China but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7.
周朴园是一个被封建伦理异化的人.他的悲剧在于他被异化后主动放弃父性、夫性乃至人性.实际上,他自身的悖论人生故事却是<雷雨>之源.在周朴园痛苦的人生选择之后,隐藏的是一颗挣扎的心灵,纠缠的是他反人性后寻求回归人性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8.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