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在进行中国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在进行中国文学研究.这以印度独立以来的几十年最为典型.限于语言等多种复杂因素,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  相似文献   

2.
陈义华 《东南亚》2012,(3):47-51
现今流传的大量印度文学典籍,向读者呈现了寡妇作为一个数千年来受压迫的群体的社会地位的变迁以及印度知识界包括后来殖民时代印度社会改革者对于寡妇问题的思考,以此可以管窥印度传统文化中的压迫性因素在印度历史中的流变以及对于印度国家现代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谭中 《南亚研究季刊》2011,(1):89-95,114
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18年至1962年期间,印度对中国的研究多从文化、睦邻的角度进行。1962年至今,由于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政府与民间对中国有所敌意,但其研究却超越了"地缘政治范式"规律而折射出中印两大文明长期文化交流的历史,体现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说的印度永远不和中国为敌的宽宏态度。未来,当今从事中国研究的印度学者越来越多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参加到与中国学者交流行列的年轻人,他们在中印两国在全球舞台上如日方升的大环境下正在策划印度的中国研究如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吉卜林、福斯特和奈保尔是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三位重要作家,其创作与印度关系紧密。他们的印度书写不同程度地带有东方主义的思想痕迹,其作品均体现了文化身份认同之思考。探讨三位英语作家的印度书写及其文化身份思索对于深化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柬埔寨历史的研究,大致开始于19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以法国学者伯希和·戈岱司为首的西方学者对柬埔寨历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印度学者开始了对柬埔寨历史的研究。以上研究,使柬埔寨历史轮廓大致清楚。但由于他们本身立场的局限,一些结论有欠公允。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柬埔寨历史,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对印度文化与柬埔寨历史的关系,研究尚嫌不够。本文就是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度文化与柬埔寨历史的关系作一深入探讨。印…  相似文献   

6.
魏风江是研究南亚问题的资深专家。他于1912年10月14日出生于浙江萧山,早年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1933年,“中印学会”成立。当时泰戈尔呼吁发展印中文化交流,经蔡元培推荐,魏风江只身一人去了印度,进入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攻读印度历史和文学。他是当时国际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7.
林延明 《东南亚》2011,(4):76-81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一直对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宗教、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民族问题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学者们的成果类型,对中国学者对印度东北地区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8.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又同为新兴经济体,研究印度银行业改革对于正确认识中国银行业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印度银行业改革就是从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的转变过程,文章由此重点研究了印度银行改革的历史背景以及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而得出对我国银行业改革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其近邻印度同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相互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很早以前就开始关心和研究中国的情况。六十年前,著名诗哲泰戈尔在其创立的国际大学中率先开设了汉语课程,研究中国的哲学、历史和文化艺术。五十年代,独立后的印度和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印度从现实意义上看重对中国的研究。印度国际关系学院(后来并入尼赫鲁大学)开设了中国学专业,重点放在中国的国际关系方面。到了六十年代,德里大学设立中国问题研究系,重点研究中国的现代政治和现代史,同时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的速度加快,印度日益重视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印度学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中印经贸合作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总体而言趋向理性和客观。  相似文献   

1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菲律宾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中国有选择性地翻译、简介菲律宾文学名家名作;中期是菲律宾华文报刊与中国的报刊共同关注"菲华文学";后期是对菲律宾文学特别是菲华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菲律宾文学的总体性介绍;对菲华文学的宏观论述;对菲华文学与中国文文学学关系之探究等。随着时间的迁移,研究逐步细化,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比如研究整体上重"华文"文学而轻"非华文"文学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和储备人才,设立相关研究机构,组建最基本的研究队伍。该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出了一批高质量译著,为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后一阶段,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进入快步发展轨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东史研究新学科。另一方面,我国中东史研究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尚需同仁们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旅游已经在我国许多省份自发地开展起来。东南亚诸国中医药应用历史悠久,华侨华人对中医药文化情有独钟,面向华侨华人市场做好中医药旅游工作大有必要;目前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用中医医术治病;二是发展中药材和中成药购物;三是增加保健按摩等产品;四是发挥医药博物馆和中药种植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的华文报纸始于19世纪末,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剩下5家主要华文报纸。本文简要回顾菲律宾华文报业的历史发展,阐述菲律宾华文报纸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在泰国广泛传播,成为泰国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文学作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作品本身创作的成功;其次,大量的泰籍华人、华裔及泰国皇室成员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喜爱,是《三国演义》在泰国广泛传播的关键;第三,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保证了《三国演义》在泰国各个阶层、各种文化程度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梁祝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素材已被多种文艺样式所汲取,产生了梁祝诗歌、粱祝小说、梁祝歌谣、梁祝戏曲、梁祝歌舞剧、梁祝动画和梁祝影视剧等数量众多的梁祝文艺作品。由梁祝传说为母题而生发、衍化出来的各种梁祝文艺作品不仅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进行着非常广泛而又十分活跃的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梁祝故事及文艺作品的魅力也撼动着世界上其他地区和民族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尤其是与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很早以前便有了梁祝文艺的踪迹。本文仅以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为例,对梁祝文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华人在老挝、柬埔寨两国均有着较为悠久的移民历史,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华人进入老挝与柬埔寨定居并繁衍生息下来。华人迁入老柬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尤其进入近现代,老柬华人几遭灭顶之灾,其境遇令人同情。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逐步改善,现在又处于历史上关系最为良好阶段,老柬华人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地位得到改善,在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4,(12):59-61
胡志明市是越南华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也是华侨华人文化的中心。该市的华侨华人文化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华侨华人活跃在该市的文艺舞台上,在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华侨华人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华侨华人文化还与当地的越南本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这些都是胡志明市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个越南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1910年泰国拉玛六世登基到1944年披汶·颂堪军人政权的垮台,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泰国统治阶级掀起了泰中关系史上的第一次排华浪潮。可以说拉玛六世最先拉开了排华运动的序幕,创建君主立宪制的民党政府则将排华丑剧推上了舞台,而披汶·颂堪政府则把这出丑剧表演得淋漓尽致。纵观这期间的排华政策,几乎都是以“限制华人政治权利、打压华人经济、阻止中华文化传播”为主线,但在具体措施上略有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