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华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对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ODA决策也是出于其自身经济和国家战略安全利益考量,并已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近年来日本炒作对华ODA问题,只能暴露其对华外交的情绪化和简单化,我国可泰然处之,理智回应。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对外开发援助始于1954年以援助国和受援国双重身份参加的“科伦坡计划”,①日本作为加盟国,从1955年开始实行对外援助.196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fficial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OECD②)在美国和加拿大支持下宣告成立,1964年日本以援助国的身份加入OECD,成为政府开发援助又称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⑤)的会员国之一,开始正式对外实施政府开发援助.2008年后,日本ODA的实施与管理由日本国际协助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 负 责.  相似文献   

3.
日本于1979年决定向中国提供以日元贷款为主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此后,日本对华ODA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日本对华ODA的国际环境、中日经济发展势头和政治关系等诸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日之间发生了“ODA摩擦”。日本已决定于2008年结束对华日元贷款。随着“后ODA时期”的到来,中日经济合作迎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经验积极推进环境外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环境保护是日本开展对华援助和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华环境外交作为加强和改善两国关系及合作的重要领域和行动方式,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的基轴之一。但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欲从环境问题入手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作为其大国化战略的一部分扩张日本文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对其形成依赖进而有控制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意图,对中日关系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龙虎 《东南亚纵横》2004,(10):14-16,21
一、基本情况自1993年越南政府开始争取国际社会对越南提供ODA政府发展援助 ,截止2003年底 ,共获得各国和国际组织承诺的ODA发展援助达253.89亿美元。越南就ODA援款与各援助国及组织签订协定、计划等价值达196.3亿美元 ,占ODA援款总额的77.19% ,其中贷款159亿美元 ,商签协定352个 ;无偿援助37.3亿美元 ;到位资金达131.81亿美元。上述援款为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消饥减贫、行政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越南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基本特点11年来国际社会对越南提供了巨额ODA政府发展援助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条…  相似文献   

6.
对非洲援助是中非关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中非关系的利益面,也是中非关系的责任面。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发展援助潮流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面临提高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加强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拓展对非洲援助安全内涵等新挑战。当前中国对非洲援助面临五大"战略平衡"问题:援助国和受援国双重身份的平衡;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不干涉内政和参与非洲内部事务现实需要的平衡;加强透明度和保持对非洲援助的主导权之间的平衡;双边与多边援助合作的平衡。未来对非洲援助战略应结合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总体战略,适时调整援外体制,满足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性要求,并将重点放在推介中国发展理念和经验上。  相似文献   

7.
1979年日本开始实施对华ODA计划,它期望将经济援助作为协助中国现代化政策的一部分,让中国成为爱好和平的参与者,并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日本的ODA计划深受道德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谢意。2005年3月,日本宣布计划自本财政年度开始削减对华低息贷款规模,到2008财年逐步终止全部计划,同时继续提供用于人员培训和环境保护计划的赠款与技术援助。日本终结对华ODA计划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人认为这项计划是“出于日本的利益考虑”,挫伤了日本的积极性;二是中国的经济成功、军备增强及其对日本利益的影响等;三是日本ODA政策的总体变化。笔者认为,致使日元贷款计划终结的情况变化表明,中日双方利用历史问题实现政治目的充满风险。历史问题在日中关系中几乎无处不在,仍需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处理。面对中国从日元贷款毕业的必然趋势,中国和日本相关政府机构和政治家都应具有相当的政治远见,从而避免决策过程如最近那样受到日中政治关系恶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援助是在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要促进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背景下产生的,20多年来,日本对华“援助”在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谱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变化,中日关系在逐步倒退。日本开始改变初衷,即对华援助从过去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转向以政治利益为目的。日本对华ODA政策作了大幅调整,“援助”金额逐渐减少,而且,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对华经援“总有一天要毕业”。日本方面出现了与初衷不同的做法,给两国关系正常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外援助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一方面,作为一种由援助国提供的特殊性国际公共物品,它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领域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对外援助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发挥着战略性功能。在国际政治中,有志于发展的对外援助都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援助与安全之间的联结经历了从一般关联到深入互嵌再到"安全化"的演变历程,安全思维越来越多地影响对外援助过程,冲击着连接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援助资源载体。面对嵌入对外援助过程的"安全化"趋势,通过聚焦援助与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趋势,试图诉诸安全视角来审视援助载体,并因此提出了"援助安全"概念框架。该框架致力于从国际结构转型、援助国和受援国关系及相关国家国内政治等不同角度探寻援助过程中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与制度资源分别面临的多元安全威胁和风险来源。援助安全可以从技术条件性、透明性、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援助安保人员训练和改革全球援助体系等举措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积极和平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日本的ODA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呈现出由"经济开发型"向"战略支持型"转变之势。新一轮调整在援助目的上更加注重对日本外交、安保的支持效应,在援助领域上解除了对支援他国军队的限制,在援助对象上突破了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更看重对日本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安倍政府此轮调整的主要战略考量是,基于ODA自身战略功能的扩大,从而使之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化的战略目标,并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来制衡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更具针对性的ODA增加了周边外交的复杂性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树立亲疏远近的外交意识,打造援助—投资范例和适度扩大军事援助来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赵磊  张晓旭 《东北亚论坛》2023,(3):3-20+127
当今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间相互不信任感随之上升,构建一国国际信誉成为国际合作的重点与难点。作为经济外交的一部分,对外援助是一国国际信誉生成的重要方式。本文建立一个由交换结构、归因机制、兑现承诺构成的理论框架以解释对外援助中国际信誉的生成逻辑。交换结构分为议价交换结构和互惠交换结构。援助国在不同交换结构中通过兑现承诺生成不同类型的国际信誉。议价交换结构下,受援国对援助国援助行为进行情境归因,偏向于对援助双方交易性关系的感知,此时,援助国兑现援助承诺生成商品型国际信誉。互惠交换结构下,受援国对援助国援助行为进行属性归因,偏向于对援助双方社会性关系的感知,此时,援助国兑现援助承诺生成认同型国际信誉。国际信誉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援助双方的交换结构。通过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和欧盟对非洲援助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一理论框架。从中可以获得启示,对外援助中要树立正确义利观,坚持互惠交换结构,建立高水平国际信誉。  相似文献   

12.
欧盟对华援助的主要表现在援助资金呈递增趋势、援助领域由早期的农业援助转向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援助项目要按照"标准化"要求操作等三个方面。从援助特征可以看出欧盟对华援助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正好吻合了新自由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生活进行必要干预的主张,把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内部的社会经验在援助国得以拓展,使其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朝着欧盟所拟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恰好表明欧盟对华援助的行为不可能偏离自利立场。但是,中国在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下,使得中欧关系逐步朝务实性方向发展,在合作基础上解决面临的共同难题,谋求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依然符合中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华经济合作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2000年,日本政府共向中国提供了四次政府开发援助(ODA)。这既为日本企业向中国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和进口能源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冷战后,日本对华ODA的政策方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是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相互妥协的产物。但即便在2008年日本对华日元贷款终止后,两国仍将在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在新形势下,作者提出了加强中日合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韩国迅速由ODA受援国转变成援助国。自1963开创援助供与国历史以来,韩国于1995年正式结束了借款对象国的地位并转变成援助供与国。这是国际社会中罕见的成功案例。但目前韩国ODA因无偿援助比例过低、限制性援助比例过高、赠与率过低、地区和产业分布不均等原因其ODA质量还很低,仅处于新兴供与国的水平,与DAC会员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2015年2月10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对“开发援助(ODA)大纲”作出修订与调整,并通过了更名后的新版“开发合作大纲”.新的ODA首次允许对其他国家军队提供“非军事目的”援助.这被认为一直以来主要在与军队无关的民生领域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日本ODA政策将实现重大转变,反映了日本政府在201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的将积极从战略角度利用ODA的方針,以及日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本政府修订ODA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安全保障,辅助武器出口三原则,但实际上可能损害日本的海外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是发展援助的重要领域,发展援助则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手段。近些年来,中国对外环保援助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环保援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环保援助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并积极利用非政府力量,创新援助模式,为援助对象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对外环保援助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并在拓展国际环保市场、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对朝鲜发展援助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发展援助对于援助国来说通常被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工具,而对于受援国来说,发展援助可以为本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诸多帮助。因此,发展援助对于援助国和受援国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具有互利和双赢效益的国家间经济合作方式和国际关系模式。根据朝鲜的要求及现实需要,国际社会对朝援助正由人道主义援助向发展援助转变。国际社会对朝发展援助目标是促进朝鲜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援助领域将更多地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等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筹措对朝援助巨额资金、如何提高对朝援助透明度和效率等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巴西对外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管理体制,详细梳理了巴西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援助方式、主要领域、地缘分布、政策演变、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最新动向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提供对外援助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逐渐由净受援国向受援国和援助国双重身份转变,对外援助发展迅速。作为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巴西对外援助是其追求地区领导力和加强国际地位的有力工具,对外援助也由此体现了巴西外交政策的多重诉求。尽管近年来巴西经济有所衰退,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降至第九大经济体,但仍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提供的技术合作在南南发展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以三方合作为代表的援助方式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国际发展援助版图,提升了新兴援助国的话语权。巴西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对外援助诉求有相通之处,分析巴西对外援助的发展现状、管理体制、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能够为中国对外援助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5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政策和援助情况,并对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ODA援助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