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刑事法官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具有其普遍规律,二审法官进行的刑事自由裁量具有纠偏性裁量、先破后立、刑罚的不可加重性以及终局性的特点。二审刑事法官行使刑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形主要有:一、二审裁量的犯罪情节相同,但选择的刑罚不同;一、二审裁量所认定的量刑情节虽然不同,但选择的刑罚相同;一、二审裁量所认定的量刑情节不同,选择的刑罚也不同;二审期间出现了新的量刑情节,二审选择的刑罚不同。二审法官在行使刑罚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存在量刑不均衡、量刑情节适用的不统一、量刑程序不规范以及法官司法理念转变和刑事政策贯彻程度的不同步问题。二审法官进行刑罚自由裁量要遵循谦抑原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裁量 ,在中国是指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人裁量 ,适用刑罚的一种司法活动。定罪与量刑可以说是人民法院整个刑事审判工作的两大基础内容。实现定罪的准确性和量刑的合理性 ,是现代法制社会对整个刑事审判工作的两项基本要求。量刑公正的诉讼保障机制殊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司法和谐,体现国家的社会政策和刑事政策,刑罚裁量不仅仅要体现合法性,还必须实现合理化。量刑合理化就是法官在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在确保刑罚公正性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主客观诸要素,体现常情、常理,既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体现刑罚个别化。这有利于实现刑罚正义,确保刑罚裁量的实质公正和个案公正,体现对人民群众情感和利益的认同与保护,促进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范,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和我国的刑罚价值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根本要求。量刑合理化的实现,有赖于刑罚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确立与正确运作,并需要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程序的完善,以及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判例指导和量刑指南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罪刑均衡原则作为刑法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是支撑刑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错综复杂的案情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为实现刑法的公平正义以及追求最为均衡的刑罚裁量,带来了不小困难。现代文明社会要求严格恪守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更成为一个司法层面的问题。然而,司法的过程是复杂的,在司法的过程中,司法界精英们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功能。通过对刑罚裁量过程中各种辩证关系的分析和论证,努力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罪刑均衡的司法模式。因此,在刑罚裁量的过程中,既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又要从法益侵害及行为人特质二元的衡量标准出发,实现应罚性与需罚性的平衡。最后,以刑罚的效果和民众的接受度作为刑罚适当的重要衡量标准,将刑罚裁量的量刑法理学模式与量刑社会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并建议引入量刑听证制度,从司法的层面积极实现罪刑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刑罚裁量的含义与内容刑罚体系是静态地对刑罚的研究,而刑罚裁量是动态地对刑罚适用过程的研究。刑罚裁量简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并决定其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刑事审判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环节,两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首先需要确定行为人是否有罪,如果认定为有罪,则需要进一步裁量刑罚.并将所裁量的刑罚诉诸执行。  相似文献   

6.
徐玉  李瑞生 《山东审判》2004,20(3):26-30
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依照刑法规定裁量 和决定刑罚的一种刑事审判活动。就国家刑事司法活 动来说,制刑、量刑和行刑是其运用国家刑罚权的三个 必要环节。而在这三个环节中,量刑处于核心地位。科 学、正确的量刑不但能巩固与强化制刑的一般预防作 用,而且还能直接产生个别预防作用。俗话说:"轻罪重  相似文献   

7.
张华 《河北法学》2011,29(1):182-186
量刑是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是刑事司法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法治的发展,"同案不同判"等量刑不均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英美国家相比,日本量刑制度具有定罪与量刑程序合一的典型特征,量刑过程中注重发挥裁判官、检察官、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及其功能,进而发挥各程序主体对量刑结果的影响作用。中国现行量刑制度与日本有某种相似之处,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提出对我国量刑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的设想,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司法国情的量刑程序,进一步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刑事审判活动的不断实践深入,法官被赋予自由裁量刑罚的权利,然而目前我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这一领域的法律尚处空白,总结实践经验规范司法运作现状是现行及未来法治的必然要求。量刑规范化改革,旨在"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是规范司法运作的有效举措,具有相当的适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量刑程序是指与定罪程序相对而言的,在刑事诉讼中用来解决如何对被告人裁量决定刑罚的所有程序和制度的总称.在法制日益健全的当代社会,阳光司法呼声日益高涨,随着刑事庭审改革方式的日益深入,构建独立量刑程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为独立量刑程序具有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双重功能,有助于正确量刑,维护被告人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0.
引入量刑比例原则是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刑罚裁量的难题,探求刑事司法的正义,还给多数人公平。司法实践中,因为量刑幅度的存在,加之法官个体素质的差异,致使同罪异罚、量刑不当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刑规范,特别是设定具体的量刑基准和确立针对不同的量刑因素出现时如何换算的量刑比例就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李世清 《河北法学》2006,24(9):123-127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惩罚犯罪就是惩罚犯罪行为,所以提出在量刑中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而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注重对犯罪分子个体的研究,从犯罪个体中去研究惩罚的力度,在量刑的时候着重考察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两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中国的刑法理论界就是主要采取了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认为惩罚力度大小应该与罪行的大小相适应,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刑罚的轻重.那么对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在量刑时的作用究竟应该有多大呢?试从实践入手,针对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阐述一下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  相似文献   

12.
As a leading play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projected economic powerhous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significa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recognized around the worl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legal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has also received increasing global attention.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courts and sentencing laws and practices underlie many of the fundamental ideas of a fair and just legal system. 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on courts and sentenc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ed after 1990,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1) research on law and legal reforms with regard to courts and sentencing; (2)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riminal sentencing; and (3) research on capital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13.
冯春萍 《法学杂志》2012,33(5):98-103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的本质是基于刑事责任对被告人予以惩罚报应,同时,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被告人的再犯可能性实现预防犯罪。同样,作为实现刑罚过程的量刑也应在这种"本质"和"目的"的体系中进行。人民法院在对死刑案件进行量刑时决定是否将加害方及其家属等积极进行经济赔偿的行为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时,也应该首先从量刑的这种"本质"和"目的"的体系出发来判断。具体地讲,经济赔偿只有与案件的"犯罪事实"有着内在关联性,本来属于案件"定罪量刑"的要素时,并且,只有将其置于整个量刑体系下,在与其他众多的量刑要素的相互关系中被认定确实具有直接影响被告人的过去罪责(刑事责任)及其将来预防(再犯可能性)的意义时,才可以作为死刑量刑的酌定情节予以考虑,才可以成为慎用死刑立即执行而选择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Lin  Xifen  Liu  Sihong  Li  Enshen  Ma  Yong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22,17(2):127-155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entencing disparity under the sentencing guidelines in China. Drawing upon the firsthand data of 509 criminal cases from a county-level court...  相似文献   

15.
高通 《法学研究》2020,(1):154-170
赔偿作为一种酌定情节,对量刑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近3000份故意伤害案件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发现:赔偿对主刑量刑结果和缓刑适用均有重要影响;随着案件严重程度的增加,赔偿对量刑的影响相对下降,谅解对量刑的影响相对上升;赔偿时间对主刑量刑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和缓刑的适用率;谅解时赔偿数额的确定机制兼具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因素。受法院功利主义量刑思维的影响,故意伤害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机制的运行存在失范风险,如赔偿谅解后“量刑剪刀差”的出现、赔偿谅解中的“贫富差距”问题、谅解时赔偿数额的确定中非理性因素的放大等。为防范上述风险,可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完善故意伤害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rior sentencing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efendants with more extensive criminal histories receive more punitive dispositions and that criminal history influences sentencing decisions over and above its influence on the guideline recommended sentence. To date, these additional effects of criminal history have almost exclusively been treated as linear effects. However, there are plausible reasons to expect that criminal history could have curvilinear effects on sentencing outcomes that taper off at higher scor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curvilinear effects of defendant criminal history on incarceration, sentence length, and downward departure decisions in federal criminal cour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riminal history has curvilinear effects on each of these sentencing outcomes. As criminal history category increases, defendants receive more severe sentences, net of other factors, but only up to a certain threshold level, at which point criminal history effects taper off and even reverse.  相似文献   

17.
刘柏纯 《政法学刊》2010,27(4):50-54
量刑偏差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我国也是使刑事司法深受困扰的难题,量刑偏差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机关的威信,危害极大。导致量刑偏差有多种原因,必须有针对性在采取措施,预防、避免量刑偏差。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晏磊  姬凯 《政法学刊》2011,28(2):59-64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出现了量刑失衡的现象,这与我国现阶段量刑程序中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规范量刑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在职务犯罪刑事诉讼中,保证控辩双方掌握证据的完整性,加强控辩双方之间对抗性是检察机关提出合理量刑建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普遍存在量刑差异,但该结论实证依据不足。本文借助于德阳市5个法院的1039个样本,检测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情况。研究按四组配对比较后发现,三组法院量刑均衡。盗抢罪量刑受数额、前科、审理程序、自白、律师参与、从严处罚等影响,故意伤害罪因伤害程度、受害人个数、赔偿等有别。2010年量刑意见有助于规范量刑,但法官更倾向于从严处罚。中国未来的量刑改革,还需具体规定如何适用从宽从严集合情节。  相似文献   

20.
左卫民 《法学研究》2010,(4):149-158
对抗化的量刑程序改革试点效果不尽如意,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制度改革所赖于支撑的理论根据。该理论认为,量刑制度的主要问题是量刑程序不公正,解决之道是借鉴英美模式,建立对抗式量刑程序。然而,真正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乃至广泛质疑的是量刑不均衡与量刑僵化问题,这主要是实体法问题;认为英美法系在传统上采用对抗式量刑程序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英美法系量刑制度与实践的误读。未来的量刑制度改革应以实体性改革为主,程序性改革为辅;而在量刑程序改革方面,不宜大改,可以小改或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