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实现男女间真正的平等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社会性别理论认为 :男女之间的差异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 ,是“社会体制习俗”把人组织到规范好的“男性”“女性”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结果 ,而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特征而自然产生的。其分析方法要求考察女性与男性面对的不同的社会现实、生活期望、经济环境等因素 ,分析社会公共政策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 ,尤其是可能给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而修改社会公共政策 ,以期消除男女之间的实际不平等。我国 2 0 0 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仍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 ,规定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但以社会性别平等理论来分析审视现行婚姻法 ,其结婚、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离婚等具体制度中 ,某些规定仍缺乏性别意识 ,并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 ,特建议从社会性别平等的角度对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经验研究中常常会发现,女性学者偏好选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女性话题。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趋势发现,性别与研究方法偏好之间只是阶段性的相关;诸如父权制、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等“想象的他者”是女性学者构建理论解释的重要切入点;而研究关系中,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情感剥削”与研究客体对研究主体的“权威依赖”,对于具有“天然优势”的女性研究者亦不能幸免,继而引发了对质性研究本土化及学者自省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先进性别文化的快速传播,针对社会性别偏见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音乐领域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力量不可忽视,但女性在音乐领域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劣势却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女性领导者和获奖者比例偏低,与女性更加擅长音乐的日常经验相悖。专业学习者、专业领导者、专业创作者、社会音乐人这四个音乐领域专业群体的性别分布情况能够很好地说明女性在音乐领域的现状。在音乐教育领域,音乐学院女性学习者的总人数远多于男性,但随着学历的提升,女性的占比逐渐下降并最终低于男性;就音乐学院或歌剧院的领导者群体而言,男性独霸领导权;在社会音乐人群体中,女性创作者及获奖者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占比的偏低直接反映了女性在音乐领域面临的严重不平等,而性别平等及性别优势教育的深化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塑造是消除音乐领域性别不平等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性别理论考量岭南女性文化,是一个新的视角。发掘早期岭南文化遗存的性别信息,揭示民间对女性始祖崇拜的文化意蕴.探寻百越之族女性首领的豪爽气质,寻找中原文化浸润中织女们的成就,并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居住方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岭南女性文化独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其进展状况既与其他国际学术思潮密不可分,又同各种社会运动息息相关.我们通过"交叉性"和"男性研究"两个相关学术概念,可以看到这个领域在国际上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大陆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但是在社会性别概念被中国妇女研究界相当广泛地运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发展深度尚有不足.社会性别研究者要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其走出学术的边缘境地,短兵相接地同男性中心文化交战,发挥社会性别批判性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性职业发展不仅对女性自身十分重要,对于家庭和谐及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性别观念对女性职业地位上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化性别观念对女性职业晋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观念越趋向现代化,女性职业地位晋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女性的经济状况越独立,现代化性别观念对女性职业晋升的影响效果越明显。性别观念通过女性晋升意愿和每周家务劳动时间的中介作用影响其职业晋升的结果;女性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对性别观念的作用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承认问题”是现代社会的难题,由此而引发的“承认话语”成了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波伏瓦从性别的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承认话语”,探讨了两性之间相互承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性别之间相互承认的伦理原则等问题,从而打开了“承认话语”的另一个空间.深入研究波伏瓦的性别间之“承认话语”不仅有利于和谐的性别关系的建构,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当代“承认理论”.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性别既是文化隐喻,又是基于物质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实践。因此,媒介与性别研究越关心技术之日新月异,就越应当将技术发展的历史性和建构性带回新技术“横空出世”的神话。对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妇女研究论丛》5种刊物,以及国外的Feminist Media Studies和Gender,Technology&Development两种刊物近五年共188篇涉及技术和性别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国内相关研究集中于性别气质和亲密关系劳动,国外相关研究集中于数字女性主义运动的自我赋权与风险。立足我国本土现实与既有理论资源,借鉴国外性别与技术研究中对网络性别暴力和性别公正的技术行动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成为我国媒介研究进行性别与技术知识在地化生产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倪芬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2):153-154,169
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主体是多元的,在强调党和政府、妇联、妇女组织、大众媒体等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公众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们应该是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最基本的主体。构建先进性别文化需要男女两性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要以两性协调发展为基础,体现出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对立统一,尊重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差别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当今女中学生的性别压力与性别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中,性别观念呈现出两极共存、互相对立的状态。法律和政策所倡导的性别平等与市场经济所催生的性别偏见,构成了青少年女性生存环境中的性别压力,影响着她们的性别理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北京市部分中学女生所面对的性别压力,分析了存在于她们的性别理想之中、展现在她们对“完美女性”的展望之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女性,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势必对整个和谐社会中两性和谐关系的构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发现,大多数女研究生基本否认了男女工作能力的差异,并肯定了自我地位的独立性;也冲破了传统性别社会分工模式,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但部分女研究生仍然认同男性社会发展空间大于女性,并对婚姻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当代女研究生的社会性别意识这类矛盾现象归因于她们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在对传统社会性别意识进行反叛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社会中两性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中国男性在推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际社会对性别关系的追求从妇女解放到性别平等的转变,男性参与的立场也从推动妇女解放转向推动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途径也更加多元和深入,包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决策中将性别观念纳入政策和方案的主流;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参与生育健康与计划生育;与女性建立性别平等的伙伴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在摒弃性别歧视,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在批判和矫正性别歧视的同时,不能尊重和满足人类性别关系的本相。性别和谐是一种基于“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双重理念基础上注重性别个性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主义女性观提出要尊重男女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基于差异达到的性别和谐。这一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主题下性别和谐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本文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探索社会性别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理论与实践进行中德之间的比较研究,既能增进彼此了解,又可促进相互学习。回顾历史,中德两国妇女运动的产生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当代女性形象未能摆脱刻板僵化的性别角色模式,并常常受到媒体和商业化误导的影响。在女性就业方面,德方专家强调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理念,中方专家则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质量、女性平等获取资源、为家庭工作平衡提供政策支持等建议。全球女性主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拓宽女性主义思想的范围;而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20多年来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成为女性颠覆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发出女性声音、言说女性个性体验的中心策略.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的独有性,以绝对的个人体验介入文学批评并将其贯穿于女性写作的实践中.但女性批评中性别批评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女性写作(尤为身体写作)仍有其不足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预算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手段和方法,用以评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女性和男性、女童和男童产生的不同影响.社会性别预算的分析和倡导可以为制定有效和公平的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必须做一些必要的相关准备,借助于一些分析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有效地进行预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矛社会性别的女性心理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行为方式,基于社会性别下的女性自我意识不强,成就取向较低,自身期望值不高。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使新的社会性别建构成为可能,巴特勒提出了“表演性颠覆”这一概念,认为社会性别的行为是表演性的,人们可以通过表演性颠覆来建构新身份。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制度对处于劣势地位的非正规就业女性产生明显的排斥。对于非正规就业女性遭受制度性福利排斥的根源,性别公民权研究领域中聚集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公民权与社会性别两个概念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社会性别研究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敏感性审视现存的知识体系,它对公民权的重新解释和概念化,确立了女性主义福利意识形态的核心分析范式,进而揭示出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趋势与女性遭受福利排斥及在福利体制中劣势地位之间互动过程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