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兴起,社会性别概念被应用于传统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80年代末,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介入国际关系学科,社会性别也被引入国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揭露出传统国际关系学科所存在的性别缺陷和男性偏见,但是,女性主义学者在利用这一分析手段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性别分析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阎静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发表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中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缺乏性别意识,造就了一种全球性的性别等级,由男性的经历和视角所建立起来的理论被认为是反映了客观世界。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这些理论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建构起性别界限,因此没有充分解释世界政治中的历史变化和继承性,这一情形严重地妨碍了这一学科自身的发展。多年来,女性主义者一直努力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上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个派别都关注妇女生活,强调"社会性别"分析的重要意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女性主义理论中已取得话语霸权的“社会性别”,实际上已经遭受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双重困厄。一方面,作为社会性别理论基础的“二元论”已经广泛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性别状况使得社会性别理论无以言对。把情感引入到女性主义理论,是建构多元的、具有生产性和创造力的情感空间的一种尝试。情感政治,也是社会变革和改变权力布局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相关研究与学科产生妇女人类学(Women Athropology)是随着本世纪60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妇女研究(亦称妇女学Women’s Studies)于70年代产生,西方现在亦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人类学.妇女学研究现在多指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早期女性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成果.因此,女性主义人类学可视为妇女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观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演变,女性主义结合立场论、经验论以及性别心理分析法对性别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非主流的声音,其所采用的独特视角为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反思基础,丰富了正义论的内涵,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构建中国化的女性主义正义观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与妇女/社会性别学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妇女/社会性别学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对西方女性主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不足。因此,我们要力图推进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加强女性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中性别问题的解释力,以促进我国性别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对女性主义叙事学3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界定、学术传统、研究范围、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6个方面有其特点。作为女性主义和经典叙事学研究的整合,女性主义叙事学体现了一种文本形式分析和社会政治批评并重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其在学科界定、理论建设、研究方法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女性主义叙事学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范式、科学合理的学科评判标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科理论模型,以便促进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继续发展与具体研究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面对女性一直是处于国际政治"竞技场"以外的失语者和不可见者的境况,众多女权主义者们提出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以它独特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理论与现实,"社会性别"成为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随着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成长与成熟,此理论也形成了众多流派,即女权主义经验论国际关系理论、女权主义立场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女权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010年12月在美国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第八届伦敦专题研讨会上演讲时表示,不应再以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他指出,西方现有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论都产生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没有脱离冷战的时代背景,存在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11.
温特从社会文化视角开创性地提出了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社会结构为工具,强调观念分配,重视行为体的实践互动,关注国际体系文化的可变性与国际社会进化的可能性,其学术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研究框架,重新设定了国际政治的研究话语。但是由于存在理论缺陷,它也受到了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对观念因素的认识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早期理想主义者奉行观念至上论,卡尔“道德现实主义”奉行观念与物质的折衷主义。随着现实主义的逐步精确化和科学化,观念的作用几乎被完全忽视,观念因素也逐步被排除到国际政治研究和关注的视野之外。冷战后,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观念因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得以复兴。观念为人们观察和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文明史探讨对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这是因为,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人类文明整体演进到较高水平时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国际关系一经产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文明史探讨,或者在文明史的关照下研究国际关系,有助于拓展国际关系研究者的视野,丰富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容,矫正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不时出现的简单、机械乃至极端化的缺陷;有助于克服一些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所蕴含的循环论和保守倾向,凸显国际关系进化和进步的趋势、人的能动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建构功能以及观念和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转义(trope)和类比(analogy)是女性主义叙事意识形态阐释的核心逻辑,是对男权主义传统的“性类比思维”进行逆向类比推理,从底层思维逻辑质疑二元对立模式,受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思想学术界研究范式转型的深刻影响。以“个人的即政治的”理念变迁、伍尔夫叙事的价值之争、对《笑忘书》的意识形态阐释为例,可见女性主义理论批评从理念、理论批评到阐释案例不同层面以类比转义方式解构“二元对立”。借助类比转义,女性主义叙事的意识形态阐释得以深入揭示类比叙事、二元对立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深层社会意识和文化符码,但也可能因推理方式本身的缺陷出现主观偏误。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本文着重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探索社会性别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和类归,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视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其所隐含的价值论体系为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呈现流派繁荣和学科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科学与伦理、必然与偶然对立割裂等一些哲学意义上的重大缺陷。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需在哲学层面加强基础性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参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强调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应更具鲜明的实践品质,并尝试提出了“和谐的国际社会”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概念和命题。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人类学发微于妇女人类学,它成功地将妇女带回到了人类学研究社会的整体画面之中,同时它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壮大阶段,开始了社会性别及文化建构、权力、地位和历史建构等诸多内容的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受后现代化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义人类学进入了后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一直是具有争议的翻译研究学派之一,在其起源阶段,女性的话语权一直是被迫翻译成处于主导地位的父权话语之下。随着翻译的逐渐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使我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妇女运动不仅将性别意识带入到翻译研究中,而且对人们在社会刻板印象,语言形式,语言与政治翻译,译者的身份等方面的观念转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尽管女权运动警示学者们社会科学的发展应当以性别平等为前提,但是关于暴力犯罪的研究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西方犯罪学家梅塞施密特主张:"犯罪行为是男性表达男子气概的手段",[1]并指出对极端男子主义的理解是剖析暴力犯罪的前提。然而近年来,女性暴力犯罪数量大幅增加,尽管越来越多的犯罪学者试图从女权主义学理论中寻求指引以期剖析社会性别结构并探究性别与暴力的关联,但是针对女性主义与暴力犯罪的文献仍相对较少。因此,尽管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均证明极端男子主义与暴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是要形成对暴力犯罪的全面认知,极端女性主义也必须被纳入研究的范畴,即全面认知暴力犯罪不仅需要解构极端男子主义,同时也需要探索极端女子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论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一度被忽略,到20世纪80年代,战争的(历史)社会学兴起并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作者和作品.马克思和韦伯是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源泉.其中,深受韦伯影响的学者侧重于与战争相关联的相关因素分析(具有关系主义的特点),特别是探讨战争、战备与社会环境、社会进程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拓展了战争研究的范围.战争的历史社会学分析也证伪了某些国际关系理论假设,并在理论和研究思路上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