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网络犯罪呈多发之势,但网络犯罪的管辖权制度却并不完善,这严重制约了时网络犯罪的有效惩治.我们认为,应当以犯罪时IP地址所属的服务器所在地作为网络犯罪属地管辖的联结点;以双重犯罪为前提来借鉴长臂管辖原则对网络犯罪管辖权的积极意义;有效解决网络犯罪的管辖权冲突.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4,(11):10-10
由于网络犯罪的复杂性、特殊性,防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计算机犯罪专家唐·帕克说,将来,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能会不复存在,所有的经济犯罪都将是计算机犯罪,因为各种工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英国一位官员声称"15年之后,几乎全部的犯罪都将有计算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崔明轩 《犯罪研究》2016,(2):105-112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法律思想的任何发展都力图协调法律"稳定必要性"和"变化必要性"二者的冲突.①在计算机与互联网高速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均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法律如何在"变化必要性"运行范畴内解释网络犯罪现象并制定规制体系,国际社会又该如何协调基于国家利益、意思形态等不同,在构建国际性的打击网络犯罪的规则体系上的分歧,以及如何确保网络犯罪规则体系在国际司法实践中之具体效能,均为法律"变化必要性"发挥作用的重要范畴,推动法理、立法和司法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和以网络为犯罪工具的网络犯罪,只是"行为指向"标准下网络犯罪的两个归类.除了可以按照"行为指向"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还可按照"行为内容"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且其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或数据犯罪、网络财产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网络人身犯罪、网络公共安全犯罪和网络社会秩序犯罪乃至网...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犯罪必将呈上升趋势,势必造成更多的司法管辖冲突,解决这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现阶段我国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管辖权的主流观点是,网络案件行为(上传、下载、操作计算机)在国内发生,或者,发生在网络的案件只要对于我国内可以产生影响,都可认为是犯罪行为,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我国享有管辖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站所在地、下载地、操作计算机地、甚至是网页的浏览地等均可以作为犯罪地.针对网络犯罪管辖权难以确定问题,学界提出了:新主权理论、管辖权相对论、最低限度联系原则、网址管辖论、属地管辖权的扩大原则等.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管辖权的概念特征、吸收学界成熟观点,笔者认为,以扩大传统刑事管辖权的属地管辖权原则为基础,"便利"原则为补充,在处理国际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问题时还应把握相关禁止性原则,同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能够解决现阶段网络刑事案件管辖权难以确定的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网络犯罪管辖权制度的初步设计,以期对于以后的预防与打击网络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空间造就了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特点,以至于面对网络犯罪,传统的管辖原则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立法和司法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但由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皆未能解决其中的实质性问题.采取以普遍管辖原则为主,兼采属地原则、属人原则、先理为优为补充的原则是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网络赌博犯罪作为集网络犯罪与赌博犯罪于一体的新型赌博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时空跨度大、监控困难、危害极其严重等特点。网络警务是公安部门对网络赌博犯罪所采取的侦查、打击、取证及使用网络技术手段等的警务活动,其重要方面是侦查。提出网络赌博犯罪侦查策略主要有从网络平台入手进行侦查,从人员到案件进行侦查,从赌资流动链进行侦查几种形式,强调刑侦、网监、技侦相结合,建立适时打击的侦查理念;针对赌客登录赌博网站,通过网络赌博集团,利用网络视频等进行赌博活动的,提出相应侦查方法;认为侦查的主要难点是传统证据固定性与电子证据虚拟性的矛盾,侦查管辖确定性与网络犯罪跨地域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频发和难以侦破性使网络道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全面提升和优化网络道德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网络犯罪具有网络化、集中在经济领域等主要特征.原有网络犯罪刑法规定不能满足遏制网络犯罪的需要.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为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程序、工具罪,对我国网络犯罪立法体系有重要的补充完善作用,但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7月1日生效的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中的有关网络犯罪的规定对完善我国网络犯罪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Privacy, the right to an inviolable private life, is one of the most valued and most fragile possessions in modern human society. According to only one of the best-known definitions, privacy is the right to be left alone; the right for every human being to enjoy a space protected by law from arbitrary encroachment, including that of the government. "Every unjustified violation of individual privacy by the state, whatever the means used, must be regarded as a violation of the Fourth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S.S.]," as U.S. Supreme Court Justice Louis Brandeis noted in his famous opinion on wiretapping.1 Privacy i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and it has been meticulously studi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one classification scheme,2 privacy can provisionally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privacy of personal data, physical privacy, territorial privacy, and the privacy of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论互联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法应根据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互联网本身的规律,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信息构成互联网法的三个主要调整对象。在这三个不同领域,互联网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原则、治理手段、执法机制等均有差别,应分层处理。只有尊重互联网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法的不同作用,处理好互联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实现自由、安全、创新、秩序等不同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The Internet provides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a medium fo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widespread communication in cyberspace grows exponentially, the potential for Internet-related crimes, such as cyberstalkng, has accelerated. Children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sexual predators, such as pedophiles, on the Internet. This article reports cases of pedophiles who used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to exploit child victims. Two models of pedophilia on the Internet are discussed: a trust-based seductive model and a direct sexual mod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that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may play in the assessment of Internet pedophilia. For exampl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may provide psychiatric treatment to victims of Internet pedophiles. Psychiatrist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erpetrators of Internet crimes in a clinical or forensic setting. Governmental agencies,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school, or the media may request consultations by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prevention. Method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版权制度是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且,版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就注定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技术、无线和有线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不仅使得版权保护的对象日益扩大,增加了摄影、电影、录音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种类,而且扩大了作品传播的途径,如广播、电视、卫星传播等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品的传播又有了迅速而有效的,并且是面向全世界的新途径.版权制度再次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The Russian system of state internet censorship has been steadily expanding in recent years. The Russian government has succeeded in placing under its control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net companies operating in Russia and in establishing a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conduct mass surveillance of internet users. However, the state censorship regime remains incomplete, as it is focused on countering small numbers of dissidents and is not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among thousands of users.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治理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智 《河北法学》2004,22(12):100-102
分析和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论述互联网因其新奇性而出现的新问题,分析互联网规范与治理的理论、模式及其在互联网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恐怖主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是1996年12月在日内瓦由WIPO主持召开的外交会议上,由100多个国家协商一致通过的,反映了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保护版权和邻接权的新国际条约,因而被广泛地称为“INTERNET条约”。WCT和WPPT已分别于2002年3月和5月生效。制定新条约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已很难依据传统的版权保护规则予以解决。在WCT的序言中明确指出:缔约各方,“承认有必要采用新的国际规则并澄清对某些现有规则的解释,以供解决由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Issues of trademark law have frequently been raised in internet domain name system disputes. The results have often seen the rights of the trademark holder being upheld over others. Slowly, trademark law has been extended beyond its pre-internet regim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ssues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 and concludes that this is in fact an unresolvable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