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测定大叶贯众多酚(CMPE)对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笔者将9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80 mg/(kg·d)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试验组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的CMPE,健康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400 mg/kg的CMPE,持续18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第24小时,每组抽取3只小鼠用碳粒廓清试验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3只小鼠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其余小鼠称重后颈椎脱臼处死,采集内脏并称重,计算脾、胸腺指数,测定心、肝、肾匀浆液中T-AOC、MAD、CAT、SOD和GSH-Px水平。结果显示,3个CMPE组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SOD、CAT、GSH-Px和TAOC活性;而3个CMPE组MDA水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结果表明,CMPE可以逆转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器官萎缩,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和巨噬细胞功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可作为潜在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参芪多糖口服液对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免疫抑制鸡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选用180只0日龄白羽种蛋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CY模型组、3个多糖口服液组(CY+低剂量组、CY+中剂量组、CY+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CY+左旋咪唑组)。从10日龄起,除空白组外,3个多糖口服液组、左旋咪唑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均腹腔注射80 mg/(kg·d)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多糖组给予不同质量浓度[75、150、300 mg/(kg·d)]的参芪多糖口服液,空白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 mg/(kg·d)的左旋咪唑,所有试验组用药时间为10~20日龄、25~35日龄,同时在14和28日龄给各试验组注射新-支-流三联疫苗。于21、42日龄从各组随机采样,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空肠结构的变化和杯状细胞的数目,并检测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对比CY组,多糖中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多糖高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绒毛高度(P0.05),肠V/C值的大小(P0.05),肠肌层厚度(P0.05),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和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P0.05)。结果表明,参芪多糖口服液可以拮抗环磷酰胺对鸡空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空肠黏膜的发育,从而发挥提高鸡肠道黏膜免疫的药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复方苦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和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造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不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苦芩制剂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d,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mL(80mg/kg)制造免疫低下模型,1次/d,共3d。于末次给药后第1小时,测定碳粒廓清指数、脾指数、胸腺脏器指数及T、B淋巴细胞转化率;建立犬细小病毒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复方苦芩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复方苦芩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增加T、B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碳清值,降低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增加,升高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苦芩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升高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连续6d注射25mg/kgZEA后,试验小鼠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胸腺明显萎缩,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峰,脾指数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淋巴细胞未见典型的凋亡峰;单次注射50mg/kgZEA48h后,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均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均显著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2/M期;连续3d注射50mg/kgZEA后,小鼠胸腺和脾出现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胸腺皮质减少,髓质增多,脾白髓萎缩,局灶性坏死等。证明ZEA对小鼠胸腺和脾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160只7日龄肉雏鸡随机分为8组,除健康对照组和免疫抑制对照组的雏鸡外,其余健康雏鸡或以环磷酰胺复制免疫抑制的雏鸡分别按50、100、200μg/kg连续5 d肌肉注射人工合成胸腺五肽(TP-5),并于12、17、22日龄测定各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TP-5对健康雏鸡及免疫抑制雏鸡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200μg/kg剂量TP-5肌肉注射能显著提高雏鸡增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提高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脾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功能,并能有效拮抗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但不能对抗由环磷酰胺所引起的腔上囊损伤.另80只7日龄肉雏鸡被随机分为4组,以研究200μg/kg剂量的TP-5对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证实,TP-5除能显著提高新城疫疫苗免疫雏鸡的各项免疫指标外,还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雏鸡血清的新城疫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polysaccharide,PAP)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PA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能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显著增殖(P<0.05);100、200及40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极显著增殖(P<0.01);与对照组相比,PAP以不同浓度(50~400 mg/L)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一氧化氮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与ConA或LPS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参芪多糖口服液对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的鸡咽部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把180只白羽种蛋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CY模型组、CY+低剂量组、CY+中剂量组、CY+高剂量组、CY+左旋咪唑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30只。除空白组外,另外5组在试验开始后第10天连续3 d腹腔注射80 mg/(kg·d)的环磷酰胺,同时在第10~20天、第25~35天给药,空白组和CY模型组灌服蒸馏水,CY+左旋咪唑组灌服盐酸左旋咪唑20 mg/kg,多糖组分别灌服0.25、0.50、1.00 m L/kg的参芪多糖口服液,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给各试验组注射新支流三联苗。第21天、第42天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7只鸡,进行免疫器官胸腺、脾和法氏囊指数的测定,并检测血淋巴细胞含量以及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的变化,再考察鸡咽部黏膜组织均浆s Ig A、IL-4、IFN-γ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与CY组相比,多糖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地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多糖中、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明显升高(P0.05),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淋巴细胞数、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的咽部黏膜s Ig A、IL-4、TNF-γ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参芪多糖口服液可以有效治疗因环磷酰胺带来的鸡喉部黏膜免疫功能的下降,增加免疫器官指数以及免疫因子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对肉鸡的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女贞子萃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12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观察并详细记录肉鸡的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肉鸡全部健存,无明显中毒表现,各试验组肉鸡的日增重及料重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女贞子萃取物对肉鸡的肝脂数、肾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明显作用;试验组肉鸡的肝、肾、胸腺、脾、法氏囊无异常外观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肉鸡对女贞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最大耐受量在45.0 g/kg(按体重计算)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IL-2和IL-4分泌、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小鼠脾淋巴细胞经桔梗皂苷D刺激后,M 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能够提高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诱导脾淋巴细胞IL-2和IL-4的分泌,提高脾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 0/G1期进入S期。证实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皂苷D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提高CD4+/CD8+亚群比值、促进细胞进入DN A合成期,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将1日龄天府肉鹅健雏200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作为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Zn100mg/kg),B、C、D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Zn900mg/kg、基础日粮 Zn1400mg/kg和基础日粮 Zn1900mg/kg,试验期7周,以研究高剂量锌对雏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锌的B、C和D组雏鹅淋巴器官发育受阻,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器官生长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胸腺、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受抑,胸腺、腔上囊、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鹅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对1日龄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后,胸腺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于14~49 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于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21~49 d极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干扰素(IFN)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49 d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SPF雏鸡受REV感染后机体免疫器官的分子免疫调节机能明显降低或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2.
采用MTT比色法、相对半定量RT-PCR法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胸腺九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I、L-2基因表达与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 ng/mL和1 ng/mL胸腺九肽处理鸡脾淋巴细胞8 h后,能显著增加由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反应,显著提高IL-2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含量(P<0.05);100 ng/mL的胸腺九肽虽有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反应以及提高IL-2基因表达和分泌能力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胸腺九肽能增强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反应,并主要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促进IL-2的合成与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胸腺五肽(TP5)的基因序列,进行植物乳杆菌(Lp1)密码子偏嗜性修饰,并克隆至由超强启动子SCP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植物乳杆菌表达载体p SCPSP,电转化表达宿主菌植物乳杆菌。通过PCR筛选出阳性重组转化子,并用胸腺五肽ELISA特异性检测试剂盒检测重组植物乳杆菌16 h、20 h、24 h、28 h培养上清中目的蛋白的表达含量。用培养第12小时的乳杆菌灌胃刚断奶的SPF级BALB/c小鼠,每日1次,连续14 d,以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清中IL-2的含量为指标检测TP5的生物活性。ELISA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4小时目的蛋白表达含量最高,且重组植物乳杆菌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血清中IL-2的含量,对脾指数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TP5在植物乳杆菌中成功表达,并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猪瘟病毒石门株RNA序列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0-E2cDNA全序列,并将其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4.0定向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4.0-E。经提纯后,给试验组小鼠后肢胫前肌注射pcDNA4.0-E,每只100μg,15 d后再注射1次,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于二免后第10、203、0 d分别扑杀小鼠,进行免疫小鼠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极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血清抗体水平从二免后的第10 d开始逐渐升高,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该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旋毛虫TsGLS、TsGAD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将TsGLS、TsGAD、TsGLS+TsGAD重组蛋白分别与佐剂混匀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并检测重组蛋白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在强化免疫小鼠后,通过攻虫试验检测并比较7 d成虫和35 d肌幼虫减虫率,以及免疫小鼠在攻虫后第7、14、21、35天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各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G1(Th2)为主的抗体水平上升,而且IL-4和IL-10水平在攻虫后第14天达到最高,IFN-γ和IL-12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达到最高。攻虫试验后TsGLS组、TsGAD组、TsGLS+TsGAD组的小鼠中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35.55%、49.24%、37.34%和47.05%、60.01%、46.5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sGLS和TsGAD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获得免疫保护效果,且TsGAD重组蛋白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单独或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HEP的质量浓度在6.25~100μg/m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48h效果最佳;HE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570nm值高于ConA和LPS单独作用的,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HEP可单独或协同ConA、LPS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贾宁  方梅  薛妍 《中国兽医科学》2008,38(4):332-337
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流式细胞术、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等检测了梯度浓度的JA1(沙冬青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株Hep增殖的影响及诱导Hep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检测了JA1对小鼠皮下移植性Hep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小鼠Hep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JA1处理后的Hep检测样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了改变,细胞在G1期被阻滞.同时,JA1对小鼠皮下移植性Hep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JA1灌胃试验组瘤组织细胞DNA直方图有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在G1期也被阻滞,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大量凋亡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骆驼尿液对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观察骆驼尿液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生长、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及肝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病理损伤的变化。SPF级雄性ICR小鼠40只按体重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骆驼尿液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与骆驼尿液高剂量组分别以250 mg/kg(按照体重)、500mg/kg(按照体重)骆驼尿液冻干粉的剂量进行灌胃,阳性药物组灌胃剂量为50 mg/kg水飞蓟素,灌胃体积为10 ml/kg,空白对照组及酒精肝模型组灌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每天1次。28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灌胃17.7 m L/kg的50%乙醇(无水乙醇7 g/kg),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2 h后对小鼠进行称重,脱颈处死。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酶(GSH-Px)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即造模成功。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骆驼尿液高剂量组与阳性给药组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骆驼尿液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用活体成像技术对纳米雄黄体内外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进行研究,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B16黑色素瘤(B16-Luc)细胞,用生物发光法(bioluminescent method,BLM)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细胞形态学及AnnexinⅤ+PI双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B16-Luc细胞接种雄性BALB/c小鼠腋窝制作黑色素瘤模型,用纳米雄黄[4mg/(kg·d)和8mg/(kg·d)]灌胃治疗20d,以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取出肿瘤组织,固定、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和体内纳米雄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B16-Luc黑色素瘤的生长(P0.01);肿瘤组织制片观察时,经纳米雄黄治疗后肿瘤组织内微小血管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内部呈显著的坏死改变。结论:经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雄黄体内外能抑制小鼠B16-Luc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发挥抗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作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活体成像技术的灵敏度更高,在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方面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蛹虫草多糖(CMP)的免疫活性,将6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单独或与Con A、LPS混合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后第48小时,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D570nm值)的变化;将5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与Con A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和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62.5~500μg/mL时,CMP40+Con A组和CMP50+Con A组的D570nm值均显著高于Con A对照组,CMP5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多糖浓度在31.25μg/mL时,CMP4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CMP40在31.25~500μg/mL组、CMP50在250μg/mL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表明,CMP50协同Con A或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强于CMP40。CMP40和CMP50在500μg/mL组的IL-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MP40在500μg/mL组和CMP50在62.5~125μg/mL组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MP40和CMP50在合适剂量下能单独或协同Con A、LPS刺激T、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从而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