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人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的辩证关系,说明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凸现的理论根源在于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矛盾,问题的解决须找到两者间的一个平衡点.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在人权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异有深刻原因,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强权政治.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迷误、在人权对话或斗争中争取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权和人权这两个概念都是在西方产生的。在很长的时期内,这两个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人权思想和主权思想获得重大发展的时间段基本上是重合的。在这两个概念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内容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矛盾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始意义上的人权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人权保护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很大冲击。交叉的部分主要体现在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权学说为武器,进行夺取国家主权的斗争。重合的部分主要指二战后主权与人权的内涵在某些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20日,北约在南联盟军队全部撤出科索沃之后,宣布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这场历时78天、造成6000平民伤亡、近百万人颠沛流离、受害国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的战争终于划上了句号。停战后,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特别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更是趾高气扬。如何看待科索沃战争及其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转换生成语法”体系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同时也是具有强烈淑世情怀的知识分子,毕生都在对美国政府及其对外政策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进行猛烈抨击,从科索沃战争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批判美国一直试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国家主权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主权是惟一的和完整的,中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国家主权是人权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没有国权就没有人权;"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正确区分主权和主权权力为基础的,体现了对主权观现代意义的理解与运用.邓小平的国家主权思想,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关系,迎接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欧洲一体化看国家主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基础范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洲一体化发展了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相对于干涉主权理论而言,欧洲一体化强调国家主权的基石作用;相对于绝对主权理论而言,欧洲一体化关注于国家主权的发展.于是,我们有必要对主权概念进行再思考,其中包括:主权范畴的进化趋势、主权范畴的层化趋势、涉及主权法律的宽容度、主权范畴的人权解释.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17日在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维和部队和警察部队以及欧安组织观察员的监督下,南联盟科索沃举行了临时自治议会的选举.这是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科索沃地区举行的首次普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的积极支持下,塞尔维亚和黑山正在计划向阿富汗和伊拉克派遣精锐部队,英国国防学院冲突研究中心巴尔干军事安全问题专家阿马德奥·沃特金斯博士最近在英国《简氏情报评论》上撰文对它们的特种部队作了评述,过去因南斯拉夫内战、科索沃战争,西方传媒出于一己私利,大肆渲染该部队的“反人道行径”,如今新诞生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取代旧南斯拉夫,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特种部队到底还有多少战斗力,本文将给您一个全面的介绍,使世人得以具体了解这支可追溯到铁托时代的精干部队的本来面貌。本刊特摘译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战争正在从传统的对称战争走向非对称战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改变世界、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结果。本文假定把非对称战争理解为对抗双方可以“交手”的一种“均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非对称战争可以成立的理由,并推导出它的某些性质,以此解释两类不同性质的非对称战争:以强凌弱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以弱击强的“9·11”事件、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性攻击等。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学,以认识、判断和研究国际社会舞台上演的国际政治戏剧为主要任务,是与国际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主权、球权与人权、结盟  相似文献   

11.
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不少人曾经以为,随着两极争端局面的不复存在,人类也进入了一个“自由民主终结”的新时代,“万世太平”不再不可以想象。然而,话音甚至尚未落下,1990年在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先进飞机与舰艇云集,便上演了血火烟尘齐飞的惨烈一幕。而在其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接踵而来。战争与暴力仍在这个世界游荡,这也给中国的对外交往和中国人的国际观出了一道题目:面对不时发生的战争与暴力,我们该如何对它们进行伦理和道德判断?对此,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检验器,从中无疑暴露了当代中国知识群体在战争伦…  相似文献   

12.
王卓伦 《工会博览》2008,(10):103-104
美苏冷战已结束近二十年。然而,从北约东扩到科索沃战争;从西方推动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到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再到近期,格——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颠倒黑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语)的谴责,我们发现西方国家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假想敌。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是源于意识形态层面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今天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则十分耐人寻味。本文旨在揭示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相似文献   

13.
甄鹏 《当代世界》2009,(10):45-47
从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超,截至2009年8月底,共有62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科索沃也已被批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是,科索沃的国际地位并未明确,决定其前途的关键国际力量——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态度没有任何改变。科索独立的“既成事实”,实际上是由西方炮制出来的,对现有的国际法准则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这里说“再论”,是因为关于时代问题和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我在过去十多年里曾经反复谈论过不少。现在又“再论”,则是由于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新的情况,我也想趁机会陈述一下自己的意见并作点答辩,希望继续得到批评和指正。 一、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再次证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 科索沃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端轰  相似文献   

15.
空袭历来是美军实施不对称打击的重要手段。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军都是以空袭作战揭开战争序幕甚至赢得战争胜利。特别是在科索沃战争中,美英联军通过对南联盟实施78天的空袭最终达成战争目的,这表明美军空袭已不再是一种单独的作战保障行动,而已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16.
主权原则的确立及其在当代世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与法理的角度回顾了近代主权原则在欧洲封建体制中产生的过程,对历史上主权理论的内部和外部含义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的国际社会构成体对各国内部主权的相互承认是主权原则的核心因素,而该原则的确立则为维持一种和平有序的国际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诸如人权、民族主义、区域化等具体问题,认为在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对各国主权的尊重仍然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权问题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而又具有广泛影响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毫无例外地以促进和保障基本人权作为其基本宗旨。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的基本性质,各国对人权内容的侧重和由此产生的具体的人权政策都有所不同。这样的差别是自然形成的,它受各国不同的具体条件和政治体制的限制,除了一些例外之外,它受到一国主权的保护,同时也得到联合国认可的。1966年的联合  相似文献   

18.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先后发表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与政治》以及《解毒药方》等著作 ,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9·11”之后 ,乌尔利希·贝克更是提出了“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于 2 0 0 1年 11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哑口无言的失语状态———关于恐怖主义活动与战争》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何为“世界风险社会”以及在这一视野中对一些概念如恐怖与战争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及国家与主权等提出批评并重新作出诠释 ,本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以多元主义与连带主义为概念框架,构建出相对完备的人权话语体系。尽管布尔首次阐述这对范畴时主张多元主义,后来学派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连带派强调人权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干预在特定条件下的必要性;多元派认为为促进人权而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做法缺乏足够共识;平衡派则反对在尊重国家主权与保护基本人权之间二者择一。布赞明确区分了以国家为中心的连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连带主义,并试图用前者调和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英格兰学派的人权话语构建实现了从法律共识到法律与道德共识并重、从二元对立到相互接近和部分融合的转变,体现出以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为中心线索、以秩序与正义的优先次序为评判标准、以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为基本路径的特点,但也存在关注点不够均衡和概念过度延展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自南联盟政权更迭之后,该地区依然是麻烦不断.除黑山共和国在闹独立、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加紧在科索沃境内、塞尔维亚南部阿族聚居区和科索沃与马其顿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要求将南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引渡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受审,米洛舍维奇的命运已成为世人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