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土耳其见闻     
最近,应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METU)黑海中亚研究所的邀请,本人随同代表团对土耳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虽然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还是抽机会细细品味了别具特色的土耳其风情。一土耳其地处亚洲大陆西端的安纳托利亚半岛,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半岛近似三角形,北、西、南三面分别被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和地中海所包围,这使得土拥有长达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同时,土耳其也是一个四周为重重山脉所包围的国家,只有中部以及沿海地区有小块平原。飞机进入土境后,在向西边的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飞行  相似文献   

2.
肖克 《西亚非洲》2001,(3):70-72
2001年3月21日,土耳其外交部长助理伊伊特·阿尔波安先生(Yigit Alpogan)和土耳其驻中国大使等一行6人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访问,伊伊特·阿尔波安作了题为“塞浦路斯问题: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讲演.与会的中方……  相似文献   

3.
2015年11月1日,土耳其第26届议会选举正式拉开帷幕,正义与发展党获得了49.04%的选票,第四次获得议会多数.11月24日,该党主席艾哈迈特·达乌特奥卢(Ahmet Davutoglu)正式就任土耳其总理.本文尝试对土耳其现任总理奥卢的生平、当选之路、内政理念及对外政策主张以及未来挑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9年1月8日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授权议会第四大党民主左翼党主席埃杰维特组阁,16日土议会以306对188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对埃杰维特政府的信任投票。 布伦特·埃杰维特,1925年5月28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教师家庭。1944年毕业于罗伯特学院文学院,后进安卡拉大学学习英国语言文学,194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于伦敦大学学习梵文和艺术史并在土驻英国使馆工作,1949年升任驻英使馆副专员。1950年回土从事新闻工作,1953年加入共和人民党。1954年赴美从事新闻工作,1957年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5.
吾实 《西亚非洲》2002,(4):71-72
6月3日,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比尔汗大使等人访问西亚非洲研究所,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隶属于土耳其外交部,主要从事国际和地区形势研究,为外交部提供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6.
昝涛 《西亚非洲》2012,(1):128-138
土耳其革命史把1919~1923年间在安纳托利亚发生的革命斗争定性为一场为了建立土耳其共和国而进行的民族独立运动。这种革命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史观忽略了当时历史情形的复杂性,带有很强的革命目的论色彩。在安纳托利亚的革命阵营中,存在着对奥斯曼王朝、伊斯兰教或土耳其民族等不同身份的忠诚,以及对所有这些忠诚的混合;更多人是忠于苏丹-哈里发的,并非一开始就有建立独立的土耳其国家的明确目标。以凯末尔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为了其革命目的和统一战线的需要,不得不暂时与强大的保守势力妥协。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从伊拉克北部频繁越过土伊边境,在土耳其发动恐怖袭击.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授权政府派军队越境打击库工党.美国一直阻止土耳其采取大规模越境军事行动.11月初,美国开始给土耳其提供关于库工党的情报.布什认为,库工党是美、土、伊三国共同的敌人.2007年12月~2008年2月,土耳其战机多次空袭伊拉克北部库工党目标.美国要求土耳其考虑以非军事方式解决库工党问题.美国试图在维持伊拉克稳定、保护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和帮助土耳其解决库工党问题等方面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28日,尽管饱受争议、一波三折,阿卜杜拉·居尔终于在第三轮总统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而成为土耳其世俗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浓厚伊斯兰背景的总统。虽然根据土耳其宪法,总统仅仅拥有签署法律以及否决法案的象征性权力,但被视为土耳其世俗主义堡垒的总统职位一旦被伊斯兰主义者攻破,从而实现正义与发展党对总统、议会和政府的控制,这就意味着土耳其共和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8日,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阿卜杜拉.居尔(Abdullah Gull)在大国民议会举行的第三轮总统选举投票中获339票,超过半数而获胜,并在当日宣誓就职,出任土耳其共和国第11任总统。居尔为人谦和,工作严谨,在土耳其政界享有很高声望,并得到土耳其一些主要社团和工商界的广泛支持。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土耳其将继续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过程,同时加强土耳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阿卜杜拉.居尔,1950年10月29日生于土耳其中部的开塞利省。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到伦敦继续进修经济学硕…  相似文献   

10.
經过七、八个月的討价还价,美国和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之間的双边軍事协定,已于3月5日在安卡拉正式签字。这三个协定每个都包含有六項条款和一段序言。协定第一条規定在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受到所謂“直接或間接侵  相似文献   

11.
中俄毗邻地区跨国犯罪问题及中俄警务司法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俄罗斯山水相连。随着两国各领域关系的发展,经贸合作和人员相互往来愈来愈密切,跨国犯罪问题也严重困扰两国的警察和司法部门,尤其是在两国毗邻地区,跨国犯罪问题更显突出。近年来,中俄毗邻地区开展了跨国警务司法合作,预防和打击跨国犯罪,通过联合侦查、协助办案、共同办案、相互配合调查取证、越境追捕、快速遣返等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跨国犯罪,维护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提议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中方回应愿就此展开政府间研讨。本文在介绍有关中日FTA动议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一进程给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带来的传统与非传统收益,说明启动中日FTA进程的必要性,并结合阻碍谈判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前景及中国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14.
中非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合 《西亚非洲》2005,(2):55-59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中国为非洲国家的政治解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非洲国家也在许多方面给予了中国大力的支持。新世纪,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逐渐建立,中国与非洲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展望未来,中非友好关系将继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 ,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 ,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 ,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 ,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 ,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象 《西亚非洲》2006,3(6):53-58
从历史发展角度研读《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非关系新时期的开始,中非全方位合作是最大特点。西方媒体渲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纯属无稽之谈。从历史源头讲,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外交理念始终不同,文件的发表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外交理念的传承。中非传统友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充分弘扬,同时,也要汲取历史教训,以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升中俄经贸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对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睦邻关系的巩固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尽管近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给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中国应立足于中俄经贸合作的互补优势,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制约因素为积极动力,将中俄经贸合作提高到新的发展规模和层次。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经济复苏、东亚经济增长、世界形势多变的情况下 ,东盟在2003年比较活跃 ,成为亚洲舞台上的一个热点 ,不仅促进了东盟内部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合作 ,加强了与美国、欧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它的启动积极地推动了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一、东盟 :扩大合作 ,促进一体化2003年的世界并不宁静 ,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SARS”上半年肆虐东北亚和东南亚 ,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 ,东盟在各方面加强了内…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与中国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东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尽管各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呈现出差异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出现了冲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该地区许多国家摆脱了贫困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在东南亚各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压力、空气的跨国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造成的水资源破坏、热带雨林的锐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严重地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盟便开始有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官方合作,并取得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