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第七届贵州人才博览会4月27日至28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聚才引才的"虹吸效应"引人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创造性、不间断地在每年春季组织召开大型人才博览会,到今年已是第七年。时序更替,不变的是贵州求贤若渴、重才惜才的"硬核"。人才博览会以超常规手段推进规模引才、高端聚才,展  相似文献   

2.
正要以超常规方式选拔三种人才,即"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体制外的成功人士、优秀分子,尚未被"潜规则"污染的人才。清乾隆登基后,见官员大都涉腐,遂接受"开科取仕,引进清流"的建议,官场生态有所改善。今天,我们选人也需要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以超常规的方式引进"清流"。  相似文献   

3.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3,(11):18-18
贵阳国家高新区提出以建设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优选优育、人才多样性和人才栖息环境工程,构建人才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人才城。目前,贵阳国家高新区已完成2013年人才需求目录,经过对区域内800多家企业人才需求摸底调查,急需各类人才657名。贵阳国家高新区提出以建设人才特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优选优育、人才多样性和人才栖息环境工程,构建人才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人才城。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07,(9):31-31
文山州按照"立足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引进紧缺人才,爱护激励现有人才,倡导社会尊重人才"的工作思路,紧扣"资源、项目、载体",深入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大规模培训人才工程、人才智力引进工程、本地人才盘活工程),全州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5.
林茂申  晏青 《当代贵州》2013,(11):22-23
本届人博会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园区、特色产业和关键技术以及"5个100工程"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在所需领域略有建树的高层次人才。3月28日至3月29日,以"五湖四海广聚人才,携手贵州后发赶超"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以下简称"人博会")在贵阳召开。本届人才博会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共有6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高层次人才岗位10000余个,580余名博士向大会投放简历、200余名博士到会洽谈,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决策部署,2009年初我省启动了海外引才"百人计划",4年来累计投入近2.3亿元专项资金,分4批资助引进23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9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提前完成了"用5到10年时间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既定目标。此外,全省还有117人入选国家  相似文献   

7.
政策吹风     
《先锋队》2011,(17):4
我省将开通高端人才服务"直通车"省委组织部前不久决定,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多项重点工程,到2015年,培养引进20名左右"两院"院士,选拔培养100名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晋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辽宁省决定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双千计划"。从2013年起,计划用10年时间遴选2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辽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暨"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相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3个层次7类人才研究制定辽宁"双千计划""1+7"配套意见。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贵州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第一资源。人才鸿沟是制约贵州发展、取得整体突破的根本原因。跨越"鸿沟"、补齐"短板",需要新思路和突破口。贵州人才工作需要跨越式、需要超常规,需要长期助跑之后的奋力一跃,需要多年积蓄量变的质变突围。  相似文献   

10.
在重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每年从各领域在岗人才中公开选拔认定一批本土高层次人才,形成外地人才与本土人才同步开发、并驾齐驱的局面。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30个配套文件,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工作转型升级。变"外引为主"为"外引内培"着力破解紧缺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培养难在重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紧扣培育云南各领域领军人才的目标,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为  相似文献   

11.
通化市针对"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面向域内外引进集聚一批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目前共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28名、重大科研团队33个。  相似文献   

12.
通化市针对"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面向域内外引进集聚一批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目前共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28名、重大科研团队33个。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2014,(3):20
为了从政策上吸引和激励高层人才来滇工作.我省从2004年起,先后出台系列引进人才相关政策,以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有效"。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近年来,云南省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在做好各类人才来滇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宽容的胸怀、优惠的政策,努力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创新引才政策实验室里,胡凯锋正忙碌地穿梭于各种仪器和玻璃器皿间。记者的突然来访,让他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单位对我们实验室的仪器平台  相似文献   

14.
人才智力已成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分析"十五"期间我省引进国外智力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人才竞争的新趋势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引进国外智力的主要任务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多数学校的应对之策是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超常规、大规模地培养、引进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结果是学校投入了很多,教师引进了不少,但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反思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面对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不足.个别培养与引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社会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报业的发展也同样,人才是报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媒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重拳出击千方百计出高薪引进了不少人才。然而也不难看出,报业这几年人才有"流"而难"留"。本文就报业人才的"流"与"留"谈点拙见。人才为何"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抓人才引进工作,在做好"选得准、进得来"的上篇文章的同时,还要做好"留得住、用得好"的下篇文章。要把人才引进工作当做一个系统工程,进一步摆上党委议事日程。人才引进中人选物色、综合考察、办理调入、转换角色、发挥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近几年我院的实践看,要搞好人才引进工作,党委应增强三种意识。一是要增强珍惜人才意识。就是要珍惜来之不  相似文献   

18.
李延军 《新长征》2013,(12):44-45
<正>近年来,延吉市站在人才兴市的高度,面向全国公开引进340余名高校毕业生,成立"80后"大学生党委,强化人才管理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80后"大学生能力素质,为加快提升延龙图在长吉图先导区中的开放前沿功能,加快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们江区域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推进三项创新,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格局延吉市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特别将大学生引进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通过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开通"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举措,使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  相似文献   

19.
冷珊珊 《求贤》2012,(10):30-31
自2008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天津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历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紧密围绕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将“高层次人才引进”确立为学校工作的重申之重,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用为本、做好服务”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引进平...  相似文献   

20.
党建短波     
《实践》2013,(7):34-35
阿荣旗实施"三大工程"构建人才工作"绿色通道"。一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阿荣旗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通过公开考试招录、高薪聘请、特殊津贴等形式,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在项目申请、福利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