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清政府对天主教的弛禁,西南边疆教案频发.通过对此区域教案的分析,可以反窥近代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帝国主义列强关系为主线的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一系列特征,具体表现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关系,反洋教斗争队伍的变化及其性质的演变所反映出的帝国主义列强、官绅群体以及西南边疆各民族民众之间的关系,传教士利用本土教民直接参与军事侵略而引发民教冲突等,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觉意识在近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吴安臣 《创造》2011,(3):37-37
3月26日,上海金乡集团向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仪式在昆明举行。云南是我国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文化遗产及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民族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迫在眉睫。上海金乡集团积极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联系,希望能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金乡集团董事长吴黎明在捐赠仪式上说,经过数年的打拼,企业逐年发展壮大,一直心系云南的民族文化发展,目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所需投入的资金尚多,  相似文献   

4.
李正洪 《今日民族》2011,(11):10-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城市中少数民族人口呈迅速增长之势。民族分布更加广泛,城市民族构成更加多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深,民族关系趋于复杂,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与云南的近代化袁国友1937—1945年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民族生存权利的神圣的自卫战争—抗日战争,阻遏住了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日趋衰颓、沉沦的国运国势,重塑了中华民族在近代世界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从而使中国历史演进、发展到...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原创性理论,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推进的论断。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民族工作成就斐然并形成了“各民族亲如一家人”的“云南现象”。进入新时代以来,云南各民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抓住民族工作这条主线,以深化思想共识、共塑政治信念、科学发展同步、民族文化同彩等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举措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政治、物质、文化基础,进而不断铸牢云南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1,(8):29-32
建校初期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刚刚迎来和平解放的云南,民族工作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形势。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境外帝国主义的威胁同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较深,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为民族矛盾所掩盖。在边疆地区,境内外的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借机骚扰,破坏边境安宁,民族问题成了当时关系云南全局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9.
余申 《今日民族》2012,(10):13-14
共和国建立以来,云南和其他地方一样,民族关系经历了几次重要调整和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以共同阶级利益为凝聚力的民族关系,20世纪60~70年代的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文物保护:与时间赛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由云南省民委主办,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承办的《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在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这是迄今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方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的展示。除表意的实物外,一件件以古老文字记录并印证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和发展进程的古籍,散发出醉人甚至神秘的气息,让人不禁感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如此多姿多彩。原定于今年5月就结束的展览,因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反响,主办单位作出了延期闭展的决定,让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得以延续。云南民族博物馆谢沫华馆长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文化发展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对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分析了云南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文章认为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的宝贵资源 ,是云南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能够在西部乃至全国后来居上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繁荣的时期 ,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跃  王瑜  李超超 《思想战线》2004,30(2):103-108
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云南少数民族对老人的赡养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的,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养老传统,是一种民族习俗与外来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民族共性与族群特性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积极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紧密相关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经形成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主体民族的凝聚作用 ,具有三个特点 :融合性、扩展性和南北差异性。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应忽略对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中国北方游牧经济类型和南方农耕类型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决定了中国民族发展中的融合特点、关系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在70年的历程中,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遵循国家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民族高等教育70年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1949-1965年)、遭受挫折(1966-1976年)、恢复与初步改革(1977-1991年)、调整与优化(1992-2000年)、规模与质量并举(2001-2014年)、交融与创新(2015-至今)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与发展任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应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更精准的发展方式和更完善的结构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普及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王母与道教、彝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4):106-110
本篇文章在广泛收集道教和彝族文化资料基础上 ,论证了西王母作为彝族先民古羌人的始祖母 ,与彝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同时论证了西王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其逐渐为中原文化所吸收 ,特别是为道教吸收后 ,道教赋予了西王母新的形象和内容 ,并成为道教女仙之首。文章认为作为彝族先民古羌人的西王母不仅丰富了道教的内容 ,同时道教作为一种精神纽带 ,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民族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事业。习近平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找准关键、贴近实情、内容丰富、方式新颖、结构多样,共同构成了民族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向度。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要完善民族区域综合治理体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各民族和谐共生的网络生态,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19.
民族宗教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长期并存的边疆山区省,云南的民族宗教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云南乃至全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影响。文章在认真总结云南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取得显著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民族宗教问题对构建和谐云南的现实影响,并从民族宗教领域对构建和谐云南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对策建议,对全国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