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海金  朱磊 《理论月刊》2006,(10):119-121
科尔曼对环境政治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就是其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是生态危机得以产生的根源。防止和克服生态危机除应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外,还应该开展以确定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弘扬社群精神、扩大基层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与政治改造运动,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重要观点。科尔曼的环境政治观为我们认识环境政治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有助于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绿色社会,繁荣生态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2.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必然联系,展示了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内在统一的未来社会的图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梁富荣 《传承》2014,(10):88-89
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的继承、发展及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体系、世界生态社会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物质变换裂缝所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异化状态,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生态危机问题。借助物质变换裂缝,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和生态之间是整体性的对抗关系的结论。物质变换裂缝既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的切入点,又是剖析当代生态危机的理论基石。从物质变换裂缝的视角看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6.
祁志伟  雷霆 《前沿》2013,(9):142-143,15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危机向整个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现代社会生态伦理丧失导致的生态腐败及政治与环境利益链之间出现漏洞才是真正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周秀英 《长白学刊》2008,(6):104-106
生态危机之所以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因为它不仅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屏障,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政策与制度的残缺、人性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主要原因。因此,政策规范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政策基础;产权制度完善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据;人文素质提升是摆脱生态危机的人性条件。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9.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自然与精神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来自社会生态危机,正是有了“文明”,自然生态危机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寻求救治生态危机时恰恰用“文明”作为救治“手段”,表明人们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中。人文精神靠技术理性辨证地发展;技术理性在人文精神中物化、异化,目的、手段及其功利主其要素。自然技术化、社会技术化、人性技术化正是地球人类全面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