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学习/劳动中遭受过性骚扰的女性占7.8%,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遭遇到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身体触摸以及不愿意接受的与性有关的要求。调查同时也发现,在遭受性骚扰的女性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比例非常低。文章以港台地区立法为例说明,除了观念方面的原因外,中国现行的规制性骚扰的法律过于原则概括,法律救济途径不通畅也是导致阻碍性骚扰受害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有关性骚扰的诉讼,立法惩治性骚扰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反性骚扰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反性骚扰专项立法的建议,并主张性骚扰定义宽泛化、强调对性骚扰重在预防;建议在一些法律的修订或者制定时增加反性骚扰的条款。文章还对专项立法出台前如何适用现有法律遏制性骚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性骚扰”这一用语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行,据《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一书释义,当一个人对女性提出不受欢迎的性需要,或想获取性方面的好处,或对其做出不受欢迎的性行为,使对方感到受冒犯、侮辱或惊吓,就已经构成了对女性的性骚扰,它是性歧视的一种形式。包括语言、身体接触以及暴露性器官等,也是性伤害的一种形式和性暴力延续的一部分。性骚扰会在生理、心理和感情上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199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辞海》,首次收入了“性骚扰”这一现象,其解释为:“性骚扰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用语。指在不…  相似文献   

4.
"针对妇女的暴力"的法律概念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涉及针对妇女暴力的几个法律行为入手,认为修法中虽用列举方式将针对妇女暴力写入法律,但却未对其进行法律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导致有关概念的不确定,立法时已经留下未来司法的障碍。同时指出,将这些概念纳入专门法,是妇女立法推动的路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方面是推动针对妇女暴力概念进入主流立法,如此才能保障妇女权益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5.
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生了十余起性骚扰诉讼案件,以职场中女性遭受男上司、男同事性骚扰为主。因中国私法尚未对性骚扰侵权行为予以调整,致使当事人被动迎合现有案由,法院也因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各自审理裁判。本文在分析几起典型的职场性骚扰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禁止性骚扰的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防止职场性骚扰的立法建议,以期对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去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尽管性骚扰已写进法律,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法律等诸多迷题,并未彻底破解。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复杂化,性骚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参照世界各国对性骚扰问题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在制定和修改民商法律时,正视性骚扰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是涉及人格尊严与人身权利的重要法律问题。综观中国有关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益的法律法规,发现尚缺少社会性别视角,亦缺少具体有效、操作性强的规定。已启动的立法举措具有立法视角与思路的突破,标志着性骚扰成为受社会与法律制约的行为,但性骚扰立法仍缺少系统科学立法模式的统筹。笔者认为应创建性骚扰立法模式,制定统一的反性骚扰法案,以预防与制止性骚扰。  相似文献   

9.
邓喜莲 《求索》2013,(3):206-208
时代变迁下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广泛的职业活动,来自雇主与男性同事的性骚扰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现有的三部反性骚扰的法律规范之内容,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立法滞后,藉此为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思路和依据,推进社会实现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中国性骚扰国家立法的现状,指出性骚扰地方立法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中所做的尝试,并对今后性骚扰地方立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概念的泛化、窄化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性骚扰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性骚扰的解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本文借鉴女性主义的视角和方法,认为性骚扰在中国出现的泛化和窄化问题是使得性骚扰问题难以解决的两大盲区,本文尝试探讨性骚扰的实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人权的视角下,性骚扰与强奸被认定为性暴力。性骚扰作为最新出现的性暴力,由女权主义的“对妇女的性骚扰”发展而来;而当今时代的强奸,则由古代的“强奸妇女”发展而来。无论强奸还是性骚扰,其发展方向都是走向“性别中立”。这有利于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Sexual harassment is a pervasive form of sexual exploitation that has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women. Although there is an increasing lit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o deal with sexual harassment situations, relatively little has been done either to address the diverse conditions that set the stage for harassment or to design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sexual harassment is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and to formulate preventive approaches. The func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organizations and the ways in which organizational climates contribute to harassment are discussed. The fostering of empowering climates is proposed as critical to prevention, and several dimensions of empowering climate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职场性骚扰属于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章所禁止的性别歧视行为。从规范法学的角度看,法院一开始并不接受性别歧视学说,后来因为逐步认定了性骚扰必然会涉及对受害人性别的选择这一事实,所以认为性骚扰属于性别歧视范畴。从法理学的角度,以麦金农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法学家建构了性与性别霸权的关系。同时,学者们认为司法上性骚扰的认定出现了"性欲主导模式",既存在规制过窄的问题,对无关乎"性"的性别骚扰过于忽视;又有规制过度的问题,反性骚扰话语与科层制反"性"管理话语相结合,对职场进行了过度管制。因此,有一种学说希望把性骚扰建构为维持性别刻板的工具。对于性骚扰到底错在哪里的追问,可以让我们反思侵权法模式与反歧视模式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做了一个概述。本文将性骚扰问题界定为权力问题,涉及一人对另一人不公正地行使权力。文章在回顾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如何首次承认性骚扰问题为非法的性别歧视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最高法院就性骚扰问题的一些判决。本文中还讨论了联邦反性骚扰法律中的关键法律问题,介绍了州性骚扰法律的发展,强调了性骚扰法律对美国女性的影响,并就中国最近颁布的性骚扰法律的法规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国性骚扰立法提出浅见。首先须准确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将公众场所性骚扰、女性对男性性骚扰、同性间性骚扰和非受雇性骚扰纳入性骚扰范畴;其次坚持以反性别歧视法为主的立法路径,明确雇主责任;最后应综合运用公法和私法手段,形成反性骚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