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邓喜莲 《求索》2013,(3):206-208
时代变迁下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广泛的职业活动,来自雇主与男性同事的性骚扰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现有的三部反性骚扰的法律规范之内容,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立法滞后,藉此为大陆地区反性骚扰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思路和依据,推进社会实现两性平等、消除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2.
日本职场性骚扰立法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随着性骚扰问题被正式写入中国法律,职场性骚扰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场性骚扰问题实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日本职场性骚扰立法和实践着重对雇用劳动者的雇主进行规制,强调雇主的义务和责任,为我们解决职场性骚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性骚扰是涉及人格尊严与人身权利的重要法律问题。综观中国有关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益的法律法规,发现尚缺少社会性别视角,亦缺少具体有效、操作性强的规定。已启动的立法举措具有立法视角与思路的突破,标志着性骚扰成为受社会与法律制约的行为,但性骚扰立法仍缺少系统科学立法模式的统筹。笔者认为应创建性骚扰立法模式,制定统一的反性骚扰法案,以预防与制止性骚扰。  相似文献   

4.
性骚扰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法律应当对其有所关注.从民法的角度看,性骚扰侵犯受害者的一般人格权,侵害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人应该获得损害赔偿,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做了一个概述。本文将性骚扰问题界定为权力问题,涉及一人对另一人不公正地行使权力。文章在回顾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如何首次承认性骚扰问题为非法的性别歧视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最高法院就性骚扰问题的一些判决。本文中还讨论了联邦反性骚扰法律中的关键法律问题,介绍了州性骚扰法律的发展,强调了性骚扰法律对美国女性的影响,并就中国最近颁布的性骚扰法律的法规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性骚扰问题早已脱离了国界的限制,成为全球共同打击的侵权行为。性骚扰产生的原因,以及又将呈现何种扩张趋势,我们需要关注。从自然生物理论、组织结构理论、社会文化结构理论、道德沦丧理论和经济分析理论五个层面展开分析,可阐释性骚扰产生的成因;从性骚扰在地点、对象和方式的扩张三个层面分析性骚扰的扩张趋势,可知性骚扰问题发展的严重程度。可见,对性骚扰问题的规制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性骚扰现象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大量存在。然而,世俗的眼光,生存的压力,尤其因为“性骚扰”特殊私秘性带来的取证难问题,让许多受害者选择了沉默。性骚扰方面的立法空白,更使得“性骚扰”问题陷入怪圈:性骚扰者胆大妄为,受害人难以启齿,问题越发被人忽视,越发为法律忽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性骚扰案件的相继开庭审理,性骚扰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对于性骚扰应该怎样界定、性骚扰案件的成因以及女性在性骚扰案件中的被害性及其责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理论界对此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思考,共同为这一社会顽疾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5,(8):5-5
“将禁止性骚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这说明性骚扰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令妇女对涉及‘性’的问题讳莫如深,现有法律的空白,又使得那些受到性骚扰的女性不敢声张,不愿诉诸公堂,助长了性骚扰者肆意妄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性骚扰随着性观念的变化和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增多也日益严重。性骚扰的女性被害人在心理、家庭、工作等多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性骚扰产生的主要责任在骚扰者,但有些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机关组织、被害者、非诉讼救助、法律手段等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打击、预防性骚扰,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民法人格权原理,分析已有关于性骚扰侵害客体的认识,指出所谓“贞操权”概念本身是男性对女性性压迫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体现,它与当今社会人格平等的精神相悖,无存在之必要;“性骚扰侵害名誉权”的认识会导致对被搔扰者人格的贬低和被“污名化”;用人格尊严权解释性骚扰侵害客体,难以有效救济被骚扰者受到侵害的权利。而从性骚扰行为的基本特征出发,自然人的性自主权是它侵害的直接客体。文章还指出,职场性骚扰侵害的客体不限于受害人的民事权利,它还会侵害到其作为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权和就业平等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中国性骚扰国家立法的现状,指出性骚扰地方立法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中所做的尝试,并对今后性骚扰地方立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人权的视角下,性骚扰与强奸被认定为性暴力。性骚扰作为最新出现的性暴力,由女权主义的“对妇女的性骚扰”发展而来;而当今时代的强奸,则由古代的“强奸妇女”发展而来。无论强奸还是性骚扰,其发展方向都是走向“性别中立”。这有利于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聚焦"社会建设",这昭示着我国政府职能即将开始一次真正意义的转型,它标志着以个人社会权利为中心的整体性社会建设的开始。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向社会公民权利回归的历程分析,总结浙江的现实经验,可以看出,培育与国家公共权力相对应并能与之进行有效互动、制衡的社会力量,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