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构建多种培养路径.努力做到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知行统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学习基本原理与研读马列原著相结合,培养彻底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学校培养和社会培养相结合,持久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组织培养和青年自我教育相结合,从注重外因和强化内因两个方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重点性的精英培养和普及性的一般培养相结合,全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胡杰 《青年论坛》2013,(1):26-31
培养和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充分认清和遵循青年成长以及教育的客观规律,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构建多种培养路径.坚持精英塑造与一般培养相结合,确保培养对象的全面性,培养出最为广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确保培养出蕴涵“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周利兴 《思想战线》2011,(Z2):354-356
当前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存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存在不重视;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存在不规范;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等问题。改进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需要从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对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系统的研究,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职业院校的联系和沟通,解决旅游职业院校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党政干部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执政党培养千千万万优秀的党政干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来源。归纳起来,共产党培养党政干部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培养的核心目标;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培养的价值归宿;三是始终提倡德才兼备的培养标准;四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式;五是把机制体制建设作为培养的根本保障。以上从培养目标、价值、标准、方式、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共产党培养党政干部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素质教育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培养和训练高素质的人民警察,是公安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公安院校素质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即强调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人才,强调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调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公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实践平台,探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确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意义、培养路径与评价体系,构建“课赛训导”融合培养模式,旨在解决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现实困境,培养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胡杰 《青年论坛》2011,(5):42-45
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和主要阵地,需要构建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激励机制,把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长。在探析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激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构建,即信息交流机制、原则双轨运行机制、激励效益评估机制和评估信息反馈机制的动态运行系统模式,激励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娜日斯  王志宏 《前沿》2006,2(2):73-76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把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确立唯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立忠 《桂海论丛》2002,18(3):16-18
江泽民在新时期提出从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增强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紧迫感 ,提出要落实好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掌握其基本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务须解决现行机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转变观念,树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理念;科学定位,聚焦创新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统筹布局,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机制;注重能力,完善多元化的研究生招录制度;优化结构,形成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体系;科学考评,改进研究生培养的评价方法;营造氛围,创设研究生培养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就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问题进行了战略思考,形成了许多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论述。他指出,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论述了培养和提拔中青年干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干部选拔标准,为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规划了具体途径。重温这些论述,对于新时期进一步搞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陈云等人的指导,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在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石,其培养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多途径、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培养格局。突出军队院校"主渠道、主阵地"培养,强化军事训练"任务型、整体式"培养,实行院校、部队、地方三方"互动式、互补式"培养,通过作战实验室和联合军演"模拟式、实战化"培养,推行轮岗代职"多岗位、交叉式"培养,利用国外军事资源"开放性、借鉴式"培养,在创新培养格局中不断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培养非中共领导干部和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是这一制度的根本要求。加强非中共领导干部培养,就是从实践上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非中共领导干部培养的性质、任务,对研究非中共领导干部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学科基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的必修课 ,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有利于思想道德熏陶和品格塑造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语文能力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一代新人 ,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党和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来之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 ,本文着重论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丹 《人民论坛》2013,(12):28-29
随着新阶段公务员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院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改变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理念和方式已迫在眉睫.文章旨在回顾十多年来公共管理者培养遇到的现实困境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者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年8月,公安部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确定了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书润 《前沿》2005,(4):143-146
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传播高深知识,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活动的产出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应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既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要求和本质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与科研相结合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科研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责任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但长期以来因忽视对责任感强度的认识,结果把培养笼统简单地理解为“强化”,致使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采取强化、提升、调控等对策培养责任感,是当前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温向莉 《前沿》2012,(22):199-200
广西师范学院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着规范的管理程序并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与基地的共建方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资源共享和科学研究等,最终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双方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