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涛 《前沿》2002,(6):44-4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固然应当以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构成作为基本的前提 ,但绝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分数导引所能奏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院校长期以来共同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素质教育是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他们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部题,创造性地适应环境。而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着重探讨通过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即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唯有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一语中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营创一种创新氛围,使未来的公安干警真正承担起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蓝少鸥 《前沿》2013,(14):19-20
教育创新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人,而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核心,本文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层次性和功能性上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伊乐 《前沿》2003,(10):133-134
我们以往沿用的美术教育方法 ,并没有创造一种让学生发挥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和氛围。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创造力并不否定基本功的训练 ,而是提倡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基本功的训练当中去  相似文献   

6.
娜日斯  王志宏 《前沿》2006,2(2):73-76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把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确立唯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青年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启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可以说是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当前对大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其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另一个就是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所谓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改革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新型人才的期盼,提出了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实施创造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有效地…  相似文献   

9.
张保权 《桂海论丛》2007,23(4):67-69
提高全社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全面加强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创造性思维的四个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是:保持反思与批判精神、正确对待思维异质性、扫除思维死角和正确对待非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施教者首先应打破条条框框,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个体意识,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非理性思维等;其次,施教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宽容失败。  相似文献   

11.
蔡欣 《前沿》2012,(19):160-161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丰富的思维想象力.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中详细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另外,要加强日常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进行探索思考,进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萍 《传承》2009,(14):146-147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尤为重要。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知觉促动创新、尊重直觉和个性表现这三个方面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3.
痕迹检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 ,正确诱导学生掌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痕迹检验的兴趣和引入必要的激励机制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能力目标要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思维是创造的核心,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注意渗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1.让学生说“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说“不”是一种诚实的、科学的求知态度,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具有批评性思维的特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然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尽管是“新”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中的个别观点或结论,…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已成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我们只有在科学的个性观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和实施个性教育,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个性的理论视角一个人有无个性或个性的强弱,总是以他有无创造精神或创造精神的高低为标准的。因而,从主体的角度来说,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个体活动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个性的主体性。独…  相似文献   

16.
高校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知识的更新与创造性的思维是高校教与学的关键。作为创新知识应离不开素质教育,高校应当培养出一大批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适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所谓“批判性”思维,是相对传统应试教育培养“海绵式”思维而言的。“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以及它的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它不仅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而且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独立地提出新的…  相似文献   

18.
痕迹检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正确诱导学生掌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痕迹检验的兴趣和引入必要的激励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有别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教育”。概括起来,创新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1.创新教育是实现思维本性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因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人的创造能力或创造性,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综合性素质,就个性心理发展而言,由核心到外围,由深层到表层,依次为创造性人格特征、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创造性人格特征即创造意识和创…  相似文献   

20.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而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采用新办法。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发散性思维,然后针对不同题目设计不同的训练要求,由简单、生动、具体到复杂和抽象,循序渐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形成学生的思维习惯。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列举砖头的用途 要求:突破砖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