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硒-维生素E缺乏病又称白肌病。在国外发现较早,据B.A.(1955)报告,该病于1886年已在瑞典、挪威等国广泛流行。关于病因问题长期未获解决,许多学者认为白肌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特别是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能引起发病,也曾有人认为有生物因素的影响,如(1964)仍认为饲喂霉败饲料是主要病因。1957年Petterson,E.L.和Schwarz,K.等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证实,硒—VE缺乏不仅与畜禽的白肌病及许多重要缺乏病有关,而且也是人克山病的重要原因。硒—VE缺乏病的病因是复合性的,不是单一的营养物缺乏,不仅包括硒、VE和含硫氨基酸等的缺乏,而且还包括一些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一些元素的过多。在这些因素中,硒是首位的,且它的缺乏是由土壤和植物中硒含量过低引起。硒在体内是一种强氧化剂,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VE相互协同,对细胞膜性结  相似文献   

3.
住肉孢子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之一。住肉孢子虫寄生于家畜(马、牛、羊、猪、驼、鹿、犬、猫)、鼠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等动物,也寄生于人。我国青海、甘肃均有本病发生;新疆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10月对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山区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我国仔猪白肌病广泛发生,东北地区较为严重。1979年我们在微量元素病普查中发现该地区猪肝含硒量普遍偏低,北安县屠宰猪肝含硒量仅为0.11±0.026ppm(干重)。1980年我们在德都县的几个农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观察了仔猪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心电图描记、血液学检查和硒含量的分析。并对病猪的肝脏和骨骼肌进行了初步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5.
幼驴驹腹泻病在我县主要发生于3~40日龄的幼驴驹,危害严重,发病率95%以上,致死率达100%。长期找不到有效疗法。根据我县是人克山病高发地区,近年来克山病已确认系缺乏微量元素硒所致,我们分析幼驴驹腹泻病也可能是缺硒的结果,故决定根据病因应用亚硒酸钠进行治疗。结果:对初、中期腹泻的病  相似文献   

6.
硒与动物自由基代谢内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与动物自由基代谢内在关系的实验研究1)张世珍李建喜王兴亚齐志明李世平孟嘉仁王毓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朱瑗(甘肃省定西地区畜牧兽医站)近年来,随着对克山病及动物硒(Se)缺乏的病因学、发病学的不断认识,大多数研究工作证实,S...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与动物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蔓延。据初步统计人畜共患病为439种,其中传染病277种,寄生虫病162种。每年仅狂犬病就死亡15000人。我国人与动物共患病也流行严重,军兽大(1984)对全国28个省、市、区进行了调查,发现196种人畜共患病,其中传染病105种,寄生虫病91种。1981年全国就有7000人死于狂犬病,1979年全国有活动性结核患者达700万人。动物结核病更为严重,如哈尔滨市奶牛结核病感染率竟高达70%;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也严重地危胁着人畜的健康。造成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颇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边远地区缺乏诊断设施和检验手段,病料保存、送检困难,致使病性难以确诊,易造成疾病流行。急生产所急,为基层检疫创造条件,我们于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将导致家畜的肌肉营养不良性疾病,谓之白肌病;若发生于小鸡,有关文献称之为“渗出性素质症”,根据外观所见病理变化,我们称之为小鸡水肿病。我站硒缺乏疾病早在1959年之前就存在于奶山羊的羔羊群,并于1959年发生于小鸡群。而真正认识羔羊白肌病则是在1959年由侯从远等的研究所证实;小鸡水肿病则是在1964年由曹光荣的研究所证实。1962年开始使用国产化学试剂亚硒酸钠(Na_2SeO_3)对羔羊白肌病进行预防,并于1964年实验性地用于小鸡水肿病的预防,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硒是多种动物的必需营养素。硒过多和不足可引起四十多种动物,二十多种疾病和病变的发生。在我国自1955年吴信法氏首次报道了仔猪的白肌病以来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试验的报告。业已明确仔猪缺硒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肌肉运动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紊乱。但仔猪缺硒时免疫器  相似文献   

10.
自1907年Tyzzer发现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nm)以来,近70年内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认为它没有病原性。近年来,有关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日趋增多,证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近20种动物和人均可受侵袭,成为多种动物肠炎和腹泻的重要病原。 鸡隐孢子虫病,Tyzzer(1929)首次发现于美国。其后有日本(1975)、中国台湾(1984)、广东(1988)发生本病的疫情报道。本文就雏鸡在自条件下发生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白肌病乃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因缺硒和维生素E所致。文献介绍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该酶又是硒抗氧化作用的主要依据,硒缺乏后能引起酶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对肝、心和肌肉发生损害。笔者于1982年在上海市松江县发现哺乳仔猪白肌病,并对晋云县缺硒试验猪的病理组织学、心电图的变化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各县市,从五十年代起饲养乳牛,至八十年代初,尚未有过乳牛缺硒症的记载。近年来,以成年怀孕母牛为主的白肌病不断发生。经临床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和饲草分析,系硒和维生素E缺乏所致的白肌病。 (一)病因和发病情况的调查 该病主要发生于黄灌区各市县的乳牛。土种黄牛尚不见  相似文献   

13.
神奇动物     
会给人看病的动物 病了找医生,这是人生存的基本常识.可是你千万别以为惟有人类才有医生,其实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也能妙手回春,治疗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菌素药物在临床的日趋广泛使用,由某些抗菌素所致的腹泻和结肠炎,在人、畜均时有发生。在马属动物,尤以口服土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或“中毒”更为突出。为了引起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研究马属动物原发性盲结肠炎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83~1984年期间,分别对10例由于口服土霉素而导致急性腹泻的马属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同时对部分病马还做了血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以及肠内容物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5.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大巴山腹地,有野生脊椎动物300多种,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财富。为了查明疫源和有害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给人畜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与南充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于1982~1987年,对本地区疫源和有害野生脊椎动物作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动物系统解剖法观察病变,收集病料;以细菌学、血清学、免疫学和动物接种试验等方法确  相似文献   

16.
疥螨病是由疥螨属的疥螨(Sarcoptes scabiei)引起的慢性侵袭性皮肤病。疥螨的宿主特异性并不十分严格,经常接近患病动物的人或动物都可受到侵袭,所以有人认为各种动物的疥螨,可能都是变种。本文仓鼠罹病来源于野鼠污染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7.
新疆部分地区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发病动物表现以转圈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 ,故又称转圈病。绵羊感染李氏杆菌多与饲喂青贮饲草有关 ,故又称青贮病。据报道 ,本病在 2 0世纪 70年代前只在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羊群中散发 ,目前几乎在所有养羊国家都有发生 ,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1999年 ,法国报道了有关李氏杆菌污染食品而造成人感染与死亡 ,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近年来 ,随着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贮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8.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5年5月~6月,安西县三道沟乡,在进行过预防接种的户养猪群中,散发流行一种无名高热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为了查清病原,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观察。并采取死猪病料、病原学鉴定,分离到发碱—殊异(A—D)菌,由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确诊。并进行了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认为该菌是引起猪群无名高热病的一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新疆生物药品厂实验动物室饲养有日本大耳白兔1000只左右,于楼房内分层笼养。1998年5~6月,饲养人员发现有母兔流产,呈持续散发,经临床观察、实验室诊断和动物试验诊断为兔密螺旋体病。1发病特点兔密螺旋体病又称兔梅毒,是兔生殖器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