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代道德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大症候:道德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分离、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以及道德教育与德性远离。其原因在于:道德教育多是一种"你说我听"的模式,是一种"重知轻行"的模式,是一种"事实教育"的模式。解决道德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是:道德教育在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目的上实现受教育者通过知而指导行,在结果上落脚于受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探寻合乎德性的现实出路,培养良好的实践智慧,追求"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一种卓越体认。那么,走向情感的道德教育的智慧求解,应该厘清道德的相关基础,把握道德的内涵、起源和属性;揭示道德情感的深刻本质,判别情感与情绪以及阐释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探索情感的道德教育进路,解读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可以说,唤醒沉睡的道德意识,激发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提升个体的道德能力,让道德教育依凭情感、走向情感之维,这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发展性功能或价值取向已不是什么新颖的提法,如朱小蔓教授提出学校道德教育要从制约性向发展性转型,并认为发展性德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首先在人本身;人的发展包括德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使人的道德认知能力与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班华教授认为,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4.
因长期建基于存在内在局限的规则伦理学,我们已经习惯把道德仅仅看作社会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外在操纵,使道德教育呈现出一种去道德化和非人性化倾向,异化成规则灌输和训练等相应困境。透视德性伦理学拒斥规范伦理学的要旨,我们可以得知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对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要求,即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呼唤德性的塑造,是客服规则伦理之理论困境的现实需要,更是其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95后"大学生存在知行矛盾突出、道德功利主义与相对主义倾向严重以及道德观念模糊等问题。面对新形势,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突破传统范式,探寻新的教育路径,以培育德性品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以多维内容体系丰富大学生的道德内涵,以方式方法创新驱动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以绿色评价指引大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规范方面的整体性变革。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发生在文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发展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以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德性的本质与德育基本范式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离了德性内涵的德育是异化的德育,对德性本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的价值取向。人性与和谐品质是当代德性本质之伦理根基与内涵。德性本质的当代解读决定了德育基本范式在主体性人格向度、关系内容向度、过程整体性向度、方法实践性向度、目的意义向度等方面的应然选择样态。  相似文献   

8.
"范式"的产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在还原范式的产生过程及其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的前提下,梳理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用范式的几种研究理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要谨慎界定新内涵、冷静审视学科特性、聚焦社会转型和坚定中国国情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从托马斯·库恩创造性地使用"范式"理论以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就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使用。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开展了对"范式"的研究和运用。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已经从尝试引入范式概念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理论的起始阶段。今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应当朝着优化科学共同体、增强学科信念、完善理论和框架、厘清学科方法系统以及慎言范式转换这几个方面优化构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发展性精准资助,兼具保障性和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建构了针对贫困生的一种发展性能力德性。在以往的德性教育中,资助者优势视角居多,受助者主体性匮乏,资助关系并不平等和对等,资助的显性及隐性教育功能受到制约。基于高校教育大环境和资助育人大生态,应辨识德知、德性与德行,心理、情感与行为的关系,着力破解贫困生资助依赖、受助乏力等衍生矛盾,满足贫困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形成主体互动的良性资助关系。要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坚持资助与受助互为主体,摒弃片面的权利论与义务论,充分挖掘发展性资助的内在利益,保持资助能力提高与育人能力同步、受助能力提高与道德能力同步,围绕技业、职业、就业等方面,提高学生发展性的能力德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型。以"教育"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灌输和规范到注重引导和疏导的转型过程;以"管理"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外在控制,到注重内部关系的协调,再到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转型过程;以"服务"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现实政治服务,到为经济、社会、文化和人自身建设服务的转型,即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人"为本位的转型进程。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为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整的行为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网络原则、规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3.
郑志发  曹云生 《求实》2001,(10):61-63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灵魂"和"生命线"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形式.在当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和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将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实施,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通过突出和加强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而获得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赵文 《青少年学刊》2021,(2):8-12,7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制度约束和学校文化约束来规范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在实践中,要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约束从单纯的管制教育转向意义引领、矫治引导和自主选择,以便于大学生内化道德规范、厚植道德情感、固化道德价值,为其网络社会道德行为提供有效的判别尺度和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理性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因此以义务论和功利论为代表的规范伦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模式,以德性来调节社会关系的德性伦理要在市场经济建构面临着很大困境,除了面临失去过去理想  相似文献   

16.
吴广庆 《求实》2013,(2):81-85
库恩范式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因其理论的不足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本质上看,库恩范式是指拥有专属的"共同信念"的"科学共同体",取得了"公认的科学成就",从而规定了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模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和"可转换性"。在我国,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对此要谨慎客观对待。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统一,就要从当前中国实际出发,结合库恩范式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处理科学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上应遵循必要的准则和规范。本文对高校加强科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式课堂教学在大学转型性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能真正提升其教学的实效性,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哲学理论基础、教育思想基础、生命教育理念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构人本价值取向、智慧理性价值、德性文化价值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型体验模式,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探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石家庄市从1994年开始,启动“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工程,6年多来,坚持不懈,使市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规范和完善“三德”教育的内容,建立一整套“三德”教育体系,石家庄市先后出台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规范》、《市民行为规范》、《“三德”教育读本》等一系列道德建设规范,同时指导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制定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规范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