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4):1-1
八年来,他穿着胶鞋,走遍了全镇的坡坡坎坎。为抢救百姓,他一次次和泥石流、天然气井喷等重大灾害面对面;为了百姓致富,他一次次跑项目、找工程;为了挟贫济困,他一次次掏空腰包,自己家里甚至靠借钱过年……  相似文献   

2.
梁阁亭 《党课》2013,(12):69-70
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常常被别的孩子一次次打倒在地,不甘受欺负的他迷恋上了拳击,骨子里的硬气激励他成为拳王阿里那样的传奇英雄。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职业拳击手之路,不服输的他曾创下5年内17次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但在1971年的一场拳击比赛中,他的脑部受到了致命重创。无可奈何,他含泪告别了拳坛。  相似文献   

3.
陈永红 《党史文苑》2008,(11):46-49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入,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  相似文献   

4.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生命     
陈兆安 《党课》2009,(3):106-107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平凡却伟大,普通但感人…… 我是在一次慰问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仪式上认识他的,他叫朱关辉,37岁,高挑的个头,白皙的肤色,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他也是来参加捐助的。重要的是他并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而是一个生命时间所剩不多的癌症患者的身份。未想到的是,我与他的这次谋面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6.
快40岁了,还是第一次从四季花开的南国来到了黄土高坡的大西北,他多少有些不适应。然而,这里醇朴热情的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用真情感动着他,吸引着他,使他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将一腔热情洒向了脚下这块热土。他,就是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张学勇。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育人故事——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课后按时来到办公室,因为他守信守时,老师掏出一颗糖奖给他。他又是惊喜又是羞愧地说:“老师,我错了。”于是,老师又掏出一颗糖,奖励他认识到了错误……学生是忐忑不安地去受训,得到的却是一次次意外的奖赏,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在这里,教育者一次次地发现并表扬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沮丧愧疚之时获得自尊,恢复自信,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6,(5):66-66
我和爱人是四川人,2002年,我们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他怀疑我对他的感情,经常对我打骂,最严重的一次他打伤我胳膊,在医院缝了六针,我提出离婚,他也同意。可听说在哪里登记结婚还要到哪里去离婚,我们回家一次开销比较大,我们能在北京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吗?  相似文献   

9.
袁任远千里寻党于允祺一次次碰壁,使他焦头烂额;一次次失望,使他进退维谷;然而,为了寻找党组织,穷困潦倒,没能阻止他迈出的步伐;别人的劝诱,没能动摇他坚定的信念。他--一位革命前辈踏上了一条坎坷的寻党之路……与党失去联系1928年,石门南乡农民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10.
王石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去日本,他买了一架具有最新科技的数码相机,相机很好用又使他很有面子,所以他很是珍惜。常常旅游的他,在一次航海中,相机因被巨浪打湿而损坏了。于是,他托朋友拿去日本修理。数日后,朋友回来,相机未修,被告知修理相机的价钱几乎和买个新的一样,他遂决定托朋友再去买个新的。朋友从日本又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11.
马继善 《湘潮》2012,(10):28-30
傅秋涛,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开国将领。人们熟知他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创造的一次战争传奇。在8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下,他率领的一支千余人的新四军皖南第一纵队,是唯一一支突出重囤的队伍:在此前不久的湘鄂赣边三年游击战争中,他创造的更加艰难的战争传奇,却鲜为人知。在三次大起大落.濒临绝境中,不是一次突围,而是三年漫长的突围。在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牺牲后,傅秋涛临危受命担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  相似文献   

12.
他17岁参军,20岁入党,在生产车间一线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1年。21年来,他从未休过一个病事假,从未有过一次迟到早退,从未有过任何违纪行为,从未有过一次事故发生。21年来,他坚持每个夜班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岗,累计献工2000余小时。21年来,他从一名普通泵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21年里他当了12年班长,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坚韧实干,实现着他的理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功无言     
孙士英 《世纪风采》2006,(10):47-47
有功,且是大功!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参加20多次战役、战斗,负伤5次,立功11次。尤其在朝鲜战场上,他是面对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用高射机枪打下敌机的第一人,时间是1951年7月16日。同时他创下了一个月内击落三架、重创一架敌机的辉煌战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被授予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他带着“音乐艺术人生”来到重庆,因此有了一次文化之旅。那一次,他让重庆大学的学子们感佩不已。2009年,他又带着一方印、一本书、一次展览、一堂讲座再次来到山城重庆。  相似文献   

15.
长沙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房地产交易管理所所长周新沙,被群众称为“平凡的奉献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曾七次荣获市、县级嘉奖,记三等功二次,五次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他热心为群众服务,甘当“傻子”。有一次,他帮一住户屋面换瓦,顶着毒辣的太阳辛苦了一上午,正在吃午饭时,天气突变,眼看就要下暴雨,周新沙心里“格登一下:糟了,住户掀开了屋面的房子怎么办?他放下碗筷,拔腿就往住户家里跑,一口气爬上屋顶,埋头干起来,等他盖好瓦,全身已淋了个透湿,高温后又突遭雨淋,他得了重感冒。有人对他说:“你…  相似文献   

16.
离开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到了财政部,这一年他60岁。在此前他执掌国家税务总局的4年中,中国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接过了这份越来越大的家业,他如何扮演“分钱者”和“埋单人”的角色?国内一位著名财税专家说:“接下来,真正考验新部长魄力的是他能否第二次直接参与并指挥中国的又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鸣 《廉政瞭望》2010,(11):34-35
2010年3月30日,吴晓辉站在法庭上,但这一次他不是以辩护律师的身份,而是接受法庭对他的审判。他说,有人要搞倒他。可事实上,搞倒他的正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杨如岭  李铁军 《求贤》2009,(9):37-38
在“迎奥运”和新一轮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中.他曾拖着受伤的臂膀昼夜奔波,不辞辛劳,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靓丽景观;在尘土飞扬的拆违现场,他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无违章社区:面对生活窘迫的困难群众,他慷慨解囊.帮他们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次疯狂敛财的过程中,无论是杜茂基单独侵吞公款,还是与下属合伙私分公款,他没有遇到半点阻力,下属们对他都是言听计从。在下属们眼里,杜茂基出手大方,精明仗义,就没他摆不平的事。所以无论是杜茂基独自侵吞公款,还是合伙私分公款,下属们对他都是言听计从,从未有半点疑义。  相似文献   

20.
和静钧 《廉政瞭望》2011,(17):60-61
前不久发生的伦敦骚乱,让很多人密切关注,在此事件中表示对警方“信心十足”的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提前结束假期。返回伦敦处理骚乱事件。这一次,比他之前处理过的任何一次骚乱还要棘手,但他还是坦然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