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任职以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以及对华关系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对这一政策调整到底能走多远以及这一调整背后的动因仍在探讨之中。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改变了菲律宾关于南海争端的利益认知,而这为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转向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菲下一步的南海政策目标将调整为如何更好地捍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  相似文献   

2.
南海政策"大转向"是杜特尔特政府最鲜明的执政特色之一,也是备受菲律宾国内非议的话题。然而纵观其四大策略,即坚定、灵活地处理"南海仲裁案"裁决,积极、稳健地推动中菲油气共同开发,全力推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以及维持对中国的战略戒备与必要威慑力,"原则坚定、方略灵活"的理念实际上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并在经贸、"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方面,获得了远多于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实利或主动权。因而,相关非议既无法准确反映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实质,也不能客观评价其成效,但是这也进一步折射了中菲关系的脆弱性,以及后杜特尔特时代菲南海政策的不确定性。重新释放菲律宾大国平衡外交的活力,充分兼顾菲律宾的安全与发展需求、管理国内政治压力,更好地适应南海博弈新态势,则是杜特尔特政府南海策略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自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美菲同盟迅速强化。美菲宣布将加快全面实施《加强防务合作协定》,菲律宾对美新开放四个军事基地,美菲制定双边防务指针,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实现联盟的现代化。美菲同盟的强化是小马科斯政府对杜特尔特时期外交政策的“再平衡”,也是美菲双方战略利益契合的结果。未来美菲同盟可能经历短暂的微调再逐步走向强化,但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差异、中菲关系的发展和美国战略资源的投入等因素会制约同盟的发展。美菲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也给中菲关系健康发展和解决南海与台海问题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4.
2020年,回应COVID-19疫情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的挑战成为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工作重点.疫情背景下,反贪及棉兰老和平进程等多项长期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尽管采取及时应对措施,菲律宾仍成为东南亚COVID-19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贪工作持续推进,清查了菲律宾多个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2020年新反恐怖主义法》的实施强化了菲律宾政府管控内部安全问题的能力.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多项宏观指标恶化,旅游和海外劳务等支柱产业受损严重;政府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然坚持推进"大建特建"项目建设;反垄断斗争取得初步成效.外交方面,国际主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仍就人权和新闻自由对杜特尔特进行抨击;美菲两国关系在年初一度恶化,但疫情暴发后合作紧密.中菲两国紧密合作,在抗疫、南海问题管控及国际事务合作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绕南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摩擦不断.2016年6月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出务实性、独立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这一政策调整是在菲律宾政府对华外交陷入僵局、国内南部恐怖组织与分离组织势力猖獗、国家社会经济亟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带有杜特尔特的实用主义外交迹象和个人特质.这一调整对南海争端及亚太战略格局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美菲同盟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奥巴马执政末期美菲同盟关系由密切变为冷淡;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菲关系得到改善,但双方之间的矛盾犹存。尤其是2018年底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引发轩然大波。美菲同盟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包括:两国领导人关系、各自利益的重心方向、国内局势需求、外交政策变化等等。目前,菲律宾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尚无结果,未来两国同盟关系的演变发展仍将充满变数,但总体是继续维系甚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7月 1日,菲律宾海军和美国海军在菲律宾以南的“危险水域”进行了一次联合海上巡逻.报道称,当天,美国“科罗纳多”号濒海战斗舰加入菲律宾“拉蒙-阿尔卡拉斯”号巡逻舰的行列,在苏禄海一带进行了打击海盗的巡逻. 3日,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担任主席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向中国共产党捐赠50万比索(约合1万美元),用于援助四川省茂县山体滑坡受灾民众.当天,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副主席、能源部部长阿方索·库西代表该党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递交了捐款.赵鉴华感谢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热心捐助,强调民主人民力量党这一善举充分体现了菲方的对华友好政策,体现了菲律宾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相信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菲关系深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13.
杜特尔特于2016年6月出任菲律宾总统以来,中菲关系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南海问题重新回到双边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反复磋商,通过双边磋商机制探讨南海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并取得了系列共识。两国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菲在南海油气勘探和开发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当谨慎乐观,合理预期,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单方面对中国启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强制仲裁程序,中国已多次对外宣示"不接受、不参与"之立场。强制仲裁实难解决南海争端。中菲仲裁案的管辖权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即便进入实体审理阶段,菲方亦无必胜把握。由于两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争端未被提交仲裁,菲方若败诉,可能在不违反判决的前提下提出许多法律理由将其持续在南海对抗中国的作为"合法化",中方若被判败诉亦可如此。判决并不具备解决中菲南海冲突及争端的法律效力,两国针对核心争端的各自立场及法律论点不会因本案判决受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倍政府重视构建与菲律宾的"强化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日本积极进取型外交推动下,日菲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安保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人文交流更趋活跃。日本积极发展对菲关系旨在提升自身地区内的政治地位,对冲"特朗普冲击"的消极影响;落实日本海洋战略,建立"海洋大国";以日菲关系牵制中菲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日菲关系的快速发展既是日本为达成国家战略目标而推动的结果,也是菲律宾政策回应的产物。菲律宾对提升日菲关系同样有所期待:增强外交弹性,提升国家影响力;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过度依赖;助力国内经济发展。受地区秩序调整、美国政策等因素影响,未来日菲关系仍将呈现不断强化态势,但不可能向结盟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月举行的菲律宾6年一次的总统大选首次引进了三轮美国式选前辩论,助推达沃市原市长杜特尔特高票当选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本文分析菲律宾大选时期的总统竞选组合、竞选政纲及其优劣势比较,三轮选前美式辩论如何助推杜特尔特当选总统;介绍杜特尔特在执政之后所面对的诸多难题与挑战,对杜特尔特新政府的政治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以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诸多领域加强了对菲律宾的援助,两国同盟关系不断强化并呈升温态势。美菲同盟强化间接推动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复杂化,促使中国重新思考地区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菲律宾遭受台风"洛坦"袭击向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致慰问电。习近平指出,中菲是友好邻邦,我们对菲律宾百姓遭受灾害、流离失所深感忧心,愿向灾区提供紧急救灾援助。2日,俄罗斯两艘军舰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南港码头,对菲律宾展开为期6天的访问。5日,据马来西亚海军的官方推特显示,中国海军"长城"号潜艇和"长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访问马来  相似文献   

20.
韩凝 《东南亚》2012,(2):46-51
本文梳理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菲律宾援助活动的沿革历程,指出国际开发署对菲援助政策的调整与菲律宾国家的发展和美菲同盟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框架下,国际开发署对菲援助的策略也有了调整,在援助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在援助机制上更加完善,在援助方式上更加注重多边化机制的利用,体现了美国“巧实力”的外交理念。这种政策的转变在促进菲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美菲同盟关系,有力地配合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