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标龙 《理论月刊》2009,(5):113-116
职务犯罪黑数是指在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被追诉的犯罪数量.控制职务犯罪黑数,尽可能地发现和惩罚职务犯罪,减少犯罪黑数,使潜在的犯罪人的犯罪风险增加,才能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控制职务犯罪黑数要求建立独立的和权威的职务犯罪侦查机构.在我国检察机关现行领导体制下,检察权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不利于控制职务犯罪黑数.我国只有建立检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控制职务犯罪黑数.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专业性、隐蔽性、多变性,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常常会在销售金额的认定、鉴定意见的效力、罪名的选择、食品安全犯罪的查处四个方面遇到困难,文章针对上述四个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丽  ;权大国 《人民论坛》2014,(12):137-139
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腐败犯罪,当前腐败呈现出易发、多发的现象,反腐败形势极为严峻,党和人民对打击腐败给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务犯罪侦查能力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惩治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能力,可以进一步解构为发现犯罪能力、揭露犯罪能力和证明犯罪能力三个要素,相应地提升职务犯罪侦查能力也应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腐败犯罪,当前腐败呈现出易发、多发的现象,反腐败形势极为严峻,党和人民对打击腐败给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务犯罪侦查能力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惩治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能力,可以进一步解构为发现犯罪能力、揭露犯罪能力和证明犯罪能力三个要素,相应地提升职务犯罪侦查能力也应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  相似文献   

5.
2005年对于中国检察机关来说,是惩治职务犯罪较有成效的一年。相继有一批国内重大影响的案件被彻底查处、起诉。让我们对骄人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痛心——其中最为典型的魏庆福、厉建中案件,两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科技专家,陨落黄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制造了个人的悲剧。事实证明,高科技人员实施的犯罪,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需要良好的预防措施。因而,加强对高科技人员职务犯罪的研究,充分认识其犯罪的危害,提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现有的治理力度已不能满足有效遏制该类犯罪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法律依据、当前刑事立法状况、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香港及内地检察机关相关经验之基础上,提出建立防惩并重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法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然而,公职单位监察缺位、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缺乏专门性规定等问题,造成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混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单位犯罪进行系统性分类,依据单位与自然人意志分离的归责理论,实现单位与自然人的责任分割及分案处理,厘清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边界。为实现“监察全覆盖”目标,应将公职单位纳入监察对象。针对非系统性单位职务犯罪,宜单独确立单位行政级别与地域管辖相结合的立案管辖原则,并在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基础上与检察机关实现有效衔接,构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案企业合规案件的监察调查程序,推动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王铃  王智 《民主与法制》2007,(1X):68-68
近日,记者从沈阳市检察院了解到,沈阳市两级检察院先后与税务、医药、建筑等八大行业、系统联手开展工作,会签《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此外,检察机关还结合查办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件,及时剖析犯罪原因、特点和规律,帮助发案单位建立预防措施,堵塞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9.
新政     
《创造》2010,(10):8-8
国家四部门:食品安全职务犯罪不得缓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9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强调:对于包庇、纵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瘸败分子,以及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收受贿赂、玩忽职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对于中国检察机关来说,是惩治职务犯罪较有成效的一年.相继有一批国内重大影响的案件被彻底查处、起诉.让我们对骄人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痛心--其中最为典型的魏庆福、厉建中案件,两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科技专家,陨落黄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制造了个人的悲剧.事实证明,高科技人员实施的犯罪,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需要良好的预防措施.因而,加强对高科技人员职务犯罪的研究,充分认识其犯罪的危害,提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1,(12)
红河州人民检察院位于自治州首府个旧,辖十三个县(市)基层检察院,全州检察机关现有检察院干警648名。全州两级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按照“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的检察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检察职能,全面加强法律监督,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各项检察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保障改革开放,维护边疆稳定,维护司法公正,促进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余年来,全州两级检察机关共受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主要是指检察机关结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整改、加强监督等措施,防范遏制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职能行为。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不仅是检察机关实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科学发展、扩大法律监督社会效果的应有职责,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内在要求,更是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2,(3):5-5
据新华网2月16日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16日起对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施全国联网。届时,有行贿犯罪记录者将被列入“黑名单”无处遁逃。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负责人表示,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政府采购和招标审查的必经关口,把有行贿犯罪记录者拒之“门”外,将大大降低工程建设领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几率,有效预防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4.
钟双喜  张珉 《人民论坛》2013,(12):140-141
文章分析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瓶颈问题,通过基层检察机关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创“双政”的活动模式,首次将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同层面、双轨道同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活动,形成多元性、长远性、全盘性的预防工作模式,以期达到“廉勤并举,贪渎同防”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办案,从检察机关的职能出发,根据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查和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为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当好参谋,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努力探索,他们提出的多项预防职务犯罪措施被各级党政组织采纳,有的已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6.
警察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使命,但现实情况是少数警察利用职务、职权之便进行着各种犯罪。警察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相比,其危害具有掩盖性、深远性、强大性、逆法性和多重性等特点。影响警察职务犯罪危害程度的指标包括:业务种类、职位级别、主观过错、犯罪时空、行为表现、危害后果。警察职务犯罪亵渎了国家赋予警察的神圣权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秩序,极大地影响了警民关系,疏离了人们对社会基本价值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今日广西》2010,(18):40-4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又病从口入”。近年来,食品安全警报频发,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毒奶粉再现”、“小龙虾”、“金浩致癌”等连串事件,更是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担忧。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对外公布《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有着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多元化、犯罪金额大额化、危害后果严重化、犯罪情节国际化等特点。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源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法制不完善、监督制约不到位、犯罪防治缺力度。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监督力度,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健全防范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林心熙 《文明大观》2003,(12):53-53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检察机关贯彻中央关于反腐败抓源头方针的具体行为,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改革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强化治本和源头防范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也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6):19-22
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以下称“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释”)。这个司法解释被称之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又一利器、严惩重处食品安全犯罪组合拳中的又一记重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