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实现充分就业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的和谐,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是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考核认证,促进社会成员知识的不断更新、技能的不断提升,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劳动者职业生涯构建终身教育提升能力的服务平台?只有获取实现就业的智力和技能支持,劳动者拥有与社会相适应的劳动技能,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09,(6):F0003-F0003
福鼎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工作要求,着力促就业、抓社保、保权益,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体系基本建立,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但现阶段劳动力总量严重过剩,长期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就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调,人力资源开发的低水平等,都使得我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存在巨大压力。我们必须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永文 《政策》2005,(10):36-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适应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下面,结合劳动保障工作,谈几点看法。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玉荣 《前沿》2002,(2):54-55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中小企业是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 ,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项统计显示 ,我国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就业率为 0 4 8∶0 6 6∶1,这说明用同样多的资金在中小企业中可以安置比大企业多一倍的劳动力就业 ,也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中小企业持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强 ,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促进充分就业方面还会发挥更大作用。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马莉方 《中国妇运》2011,(10):38-39,37
城乡妇女能否实现充分就业,自主创业能否得到有力推动,直接影响到个人、家庭乃至全社会的民生改善与和谐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把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很好地加以探索和推进,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促进创业就业,是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山西政报》2010,(17):61-6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充分就业是省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兴晋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倍受人民群众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5):40-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贫困毕业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在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生个人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13):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3.
要闻简报     
《今日浙江》2010,(14):6-6
赵洪祝: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 7月21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全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为目标,通过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增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退役士兵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骨干和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期,长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项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吉林省民营经济腾飞推进大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会上正式出台的《关于构建大就业格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充分就业良性互动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措施,体现出极具长春特色的大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维护和实现民生的重要手段。不充分的就业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政府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社会管理是其主要职能之一.政府承担着促进就业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失地无业农民数量不断增加,统筹城乡就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成都市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科学规划、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助、配套服务”的总体思路,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就业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的主要做法就是建立了六大机制,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一是建立了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运行机制,提出了实现城乡充分就业的目标,具体指…  相似文献   

18.
马永春 《群众》2023,(8):28-29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推动了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技术结构的升级,带动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新征程上加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必须发挥数字经济在就业促进和人力资源供给优化的作用,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 2 0 0 1年 ,全球就业论坛提出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是人们生存、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和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因此工作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1 995年举行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更是提出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各国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方面拥有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 ,以牺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0.
神州     
《就业与保障》2006,(9):49-51
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召开充分就业社区现场会,通过街道推荐、实际考评方式推选出符合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社区内95%以上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就业困难家庭得到就业援助,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社区内95%以上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