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秘密侦察手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使用的一项专门措施。随着犯罪形势的日趋严峻,秘密侦察手段在刑事侦查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并且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于使用秘密侦察手段取得证据的合法性,以及秘密侦察取证的方法、程序、注意事项等问题,却很少有统一的学术观点,在侦查实践中也因地域和部门的不同而各行其道。本文试图就秘密侦察手段取证的有关问题从法律和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侦办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关键和难点。计算机犯罪证据与传统证据形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但仍可将其归入书证和物证的范畴。因此,计算机犯罪证据具有证据能力。计算机犯罪证据的证明力并不强,必须与其他证据相配合才能定案。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与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侦察心理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在犯罪侦察中侦察主体进行心理战时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或标准。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合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机性原则、隐蔽性原则和应变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裴秋玉 《传承》2010,(18):140-141
司法机关要正确处理刑事案件,查明案件的事实,必须依靠有效的证据。当案件进入诉讼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工作就成为诉讼中关键一环。刑事证据收集的程序不合法,内容不全面,或在证据收集的量上达不到充分的程度都会影响到案件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刑事证据的收集工作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技术侦察手段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侦察对于提高控制犯罪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容易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为了保障人权和依法正当使用技术侦察手段,必须运用法律对技术侦察的使用加以控制。我国应以相关立法明确技术侦察的使用主体和使用范围,严格技术侦察的使用条件,科学设计技术侦察的启动和实施程序,明确技术侦察结果的法律效力,赋予被侦查人充分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司法机关要正确处理刑事案件,查明案件的事实,必须依靠有效的证据.当案件进入诉讼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工作就成为诉讼中关键一环.刑事证据收集的程序不合法,内容不全面,或在证据收集的量上达不到充分的程度都会影响到案件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刑事证据的收集工作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不仅是一个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完成侦查人员的“自向证明”,从而为“他向证明”奠定基础。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必须全面,要通过收集无罪证据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应重视客观证据的收集.以防止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出现翻供。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犯罪日趋增多,如何认定电子证据,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转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电子证据有五个特点:一是存在的客观性;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三是内容的隐含性;四是保存的脆弱性;五是形成过程的时空性。要收集、固定和转化电子证据,首先在事先应制定严密的步骤和方法,其次要依法进行,第三不要改变电子证据的原始状态,第四收集要及时。  相似文献   

9.
监察机关所收集的言词证据在查明职务犯罪案件中起着重要作用。言词证据之取、审、排是监察机关利用其在刑事诉讼适用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方面。监察机关收集的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出现一定空白,主要因《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定上存在不同。监察言词证据的规范化路径应满足言词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既真实又合法的标准;移送审查起诉阶段要将所有与职务犯罪相关的言词证据移交检察机关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则需经过审判机关对非法言词证据的认定与排除,其过程也必须符合严格的程序要求以及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普遍对技术侦察的实施条件和对象加以严格限制。技术侦察的对象局限于罪行严重或影响恶劣的犯罪嫌疑人,遵循重罪原则,实施技术侦察的条件要求符合最后手段原则、相称性原则;技术侦察的应用一般要求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其审批、实施有严格要求,对技术侦察所获证据材料的使用加以严格规定,既制约国家公权力,又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技术侦察的非法、歪曲使用和滥用对公民权利造成的侵害提供权利救济保障。我国的技术侦察需要严格的法制化,一方面要赋予技术侦察合法的依据,为技术侦察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要对技术侦察实施有效的监督,保障其不被非法、歪曲使用和滥用,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技术侦察的法制化,需要符合公法比例原则,遵循程序正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监督机制和当事人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赫楠  徐阳 《求索》2016,(4):46-50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采取申请启动与职权启动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将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行使,法官具有程序启动的决定权。作为申请主体的被告方必须提供相应线索或者材料以完成启动阶段的证明责任,并承担举证未能达到证明标准时不予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不利后果。启动阶段的核心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被告方的证明责任如何履行、证明标准如何把度以及证明方法如何实现。通过完善程序保障性措施提高辩方申请的有效性,明确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约束法官的裁量权,是建构启动阶段证明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安边防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打击偷渡犯罪,在侦办偷渡案件过程中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然而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着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忽视痕迹性证据的收集,缺乏对电子证据的收集能力等问题。因此,公安边防部门只有不断的增强证据意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挥痕迹性物证的作用,提高偷渡案件的证据收集水平,才能有效打击偷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犯罪活动猖獗,手段不断更新,日趋智能化、技能化、群体化;案件的侦破给政法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技侦人员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取犯罪证据,并加以综合利用,仍缺乏科学、客观、系统的研究。以至于在一些案件的侦破工作中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误入歧途,久侦不破。更有甚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冤假错案,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办案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理解不深,笔者认为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关键在于四点:一重证据、重调查、不轻信口供;二是收集证据的方式必须合法,严禁刑讯逼供;三是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四是证据要确实充分。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证据与其他证据一样,都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近年来,计算机犯罪、网络侵权等现象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的普遍社会问题,计算机证据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机证据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机关收集计算机证据的权限,收集计算机证据面临的困难三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5.
技术祯察是指司法机关借助现代技术和设备,审查犯罪嫌疑人、获取犯罪证据的一种专门侦查手段.毒品案件特殊性强,技术侦察手段的运用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显著成效.但技术侦察运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应当从立法体例、内容、证据效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本质是犯罪信息。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必须掌握灵敏的犯罪信息,才能克敌制胜。刑事侦察破案,从认识论来说,它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要完成这样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必须通过侦察和调查,为之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而刑事犯罪情报资料,也就是为从认识犯罪到揭露犯罪而提供可靠线索和依据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掌握和运用这种犯罪情报资料,就能够认识、揭露犯罪,抓获犯罪分子。当今,许多国家早已普遍应用电子计算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要求侦查人员须特别增强证据意识,除了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类证据外,更要及时有效地收集好其它间接证据,以求能达到对口供的印证和补证,从而更有效地证明犯罪。  相似文献   

18.
郭锐 《公安教育》2007,(5):28-32
<正>刑事搜查是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为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所采用的一项侦查措施,这项侦查措施在打击犯罪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项权力来自于法律的授权;在实践中刑事搜查权被滥用、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也为数不少,刑事搜查也需要限权,要受到一系列程序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具有的脆弱性、隐蔽性、高科技性、复合性、开放性、连续性等特点.要加强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的技术研究,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部门收集、提取、固定、识别、运用电子证据的能力.同时,要加快电子证据立法的步伐,构建切实可行的电子证据规则,为惩治网络赌博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手段.只有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相似文献   

20.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