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朝鲜核问题的来龙去脉程玉洁广为世人关注的朝鲜核问题,经过当事国几年来反复会谈、协商和斗争及有关各方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进展。朝美双方在去年6月第一轮高级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5-12日第三轮朝美高级会谈期间,就核问题的解决达成原则协...  相似文献   

2.
朝鲜核问题的来龙去脉程玉洁广为世人关注的朝鲜核问题,经过当事国几年来反复会谈、协商和斗争及有关各方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进展。朝美双方在去年6月第一轮高级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5-12日第三轮朝美高级会谈期间,就核问题的解决达成原则协...  相似文献   

3.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是专门为解决朝鲜核问题而设计的,从2003年8月开始,六轮正式会谈创造了一个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的案例经验,使朝鲜免遭美国的打击,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迄今仍未得到解决,未来的出路是尽快说服美国、朝鲜回归六方会谈,在“谈”的过程中加强各方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共识。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朝鲜宣布发射卫星成功,继而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使多年有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成果可能化为乌有。朝鲜半岛危机的实质是美朝对抗,其走向取决于美国对朝政策能否作出根本性调整和朝鲜在美朝博弈中能否把握机遇。未来,美朝继续对峙、对抗趋于和缓和半岛发生重大事变这三种可能性都不排除。六方会谈机制对于各方来说,都是解决半岛危机不可或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朝鲜核试爆与重开六方会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核试爆是美朝新一轮较量的产物。朝鲜核危机的发展仍取决于美朝关系能否发生变化。重开六方会谈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望,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很小。朝鲜将实际成为“拥核”国家,朝核危机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六方会谈并不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形式,也是各方为应对和消除朝鲜“拥核”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的理想平台,并有可能进而成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合理载体。  相似文献   

6.
“六方会谈”暂时未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形成实质性的突破,但会谈毕竟为外交解决朝核争端打开了大门。从目前来看,各方如何切实履行会谈所形成的六点共识至关重要,但由于美朝双方的严重对立,六点共识本身还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美国能否调整对朝政策愿意通过妥协解决问题、朝鲜是否能真正意识到“六方会谈”机制对解决平壤的安全关切等问题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六方会谈”的进程。由于“六方会谈”已经启动,近期内朝核问题可能呈现出“冷危机”的态势。但朝核问题“拖下去”的前景仍然隐伏着巨大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正>十年前,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谈判和反复折冲,第四轮六方会谈终于达成重要共识,发表了著名的9·19共同声明。半岛核问题从三方会谈、四方会谈到六方会谈,直至2005年达成9·19共同声明,走过了一段充满波澜起伏的历程,各方都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与努力。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果、每一次进展、每一项共识,尤其是9·19共同声明,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8.
美朝核风波再起的实质是美国霸权与朝鲜生存权的又一次政治博弈,美朝核风波的实质看成是生存权与霸权的政治博弈。进而为此展开的六方会谈框架又成为一组多方政治博弈平台。在美朝核风波愈演愈烈、几近战争临界值之际,中国从维护地区安全出发,积极出面斡旋,经三方会谈而达成了六方会谈框架。六方会谈的达成意义重大,舒解了“战争临界”;彰显了“中国作用”;取得了可视化成果。不应否认,六方会谈框架存在某种不足,却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现实、最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第二轮朝核危机以来,中国积极斡旋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确立并巩固了“六方会谈”机制。通过“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虽然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了缓解紧张局势、协调各方立场和出色完成会谈各项任务的重要作用,但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仍取决于朝美是否能达成妥协。正因如此,中国应继续坚持“六方会谈”框架,规劝朝美并充分发挥韩国的协调作用,协调俄、日相关国家立场,制定好应对“六方会谈”失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鸣 《国际观察》2007,(3):65-73
2006年12月18日,六方会谈得以重启,但最后仍然无果而返.朝鲜半岛无核化到底能否实现?六方会谈是否还有进行下去的意义?核问题的发展趋势会使朝鲜半岛陷入何种动荡和危机升级的局面?我们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将以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朝鲜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相关行动、意图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就朝鲜核问题的发展态势做出大致的预测,进而为正确认识矛盾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寻找缓和与控制危机的良策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扬 《国际观察》2005,(1):53-59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发生以来 ,中美之间围绕着朝核问题展开了越来越频繁的互动。这是一种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关系。一开始 ,中国对美朝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是“静观其成” ;在美朝双方僵持不下时中国出面斡旋 ,促成了“四方会谈”;当“四方会谈”陷入僵局时 ,中国便与周边利益相关国家一起促成了“六方会谈”。很大程度上 ,可控的朝核危机对于中美之间关于安全合作领域交流机制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 ,也必须认识到中美之间存在的战略层次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朝核问题:进展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2007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真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还有很长的路。朝鲜能否并何时实现“完整、准确的”申报其核设施情况,朝韩关系发展走向及其对美韩关系的微妙影响,日本对朝鲜的立场和态度,都会对六方会谈的未来走向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六方会谈美朝态度变化探刮美对朝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期,美国一直对朝鲜实施遏制政策。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朝利用六方会谈这一平台,开始进行接触。在六方会谈中,美朝态度逐渐趋向缓和,双方谈判频率加快,在朝鲜弃核、美解除对朝经济制裁以及将朝从支恐名单中去除等重大问题上互有让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诉求等多种原因促成其态度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会有所松动,会实行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导的低度紧张政策。  相似文献   

14.
张琏瑰 《亚非纵横》2008,(5):29-32,37
六方会谈通过的《10·3共同文件》要求朝鲜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全、准确的申报,这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最为关键的一步。但美国布什政府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在美朝新加坡协议中未能坚持这一点。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政策不仅使六方会谈陷入僵局,而且还有可能使之误入歧途,使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异化为针对美、俄、中的核裁军谈判,在打破当前世界核秩序的旗号下为核扩散造势。  相似文献   

15.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它有明确的主题,有共同关心、需要讨论并处理的问题,但也存在缺陷。尽管如此,六方互动机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力,其前景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其中很快实现突破和很快失败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那就将能够形成某种安全机制,并进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方会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调停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调停者的公正和中立有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近期学界有新的观点,认为若调停者偏向冲突中的某一方,将更有利于缓解冲突。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作者认为调停者的偏向会影响冲突双方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最终结果。若冲突双方中一方有极度不安全感,且处于收益框架,认为谈判会有收获,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效果要比不偏不倚的调停效果好。若弱势一方处于损失框架,担心参与调停会危害国家生存,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调停效果未必更好。在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中,中国偏向朝鲜的立场可以使朝鲜信任中国,进而参与六方会谈,显然中国对六方会谈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的偏向立场虽然使朝鲜乐意参与谈判,但对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却难以取得成效,由于中国偏向朝鲜,朝鲜认为中国的支持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使朝鲜有恃无恐,美朝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终致使六方会谈难有进展。因此,调停者的偏向立场有利于推动冲突双方参与谈判,但不一定有利于冲突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六方互动机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 力。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进程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那就可能形成某种安全 机制,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究竟 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方会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六方会谈机制是以朝核问题为基本议题的多边主义机制。自2003年启动以来,它缓解了第二次朝核危机,推动了各方共识的达成和落实行动的展开,对国际和平、地区安全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实现均具积极意义。六方会谈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各方利益分歧和互信缺失,特别是美朝之间的战略博弈,阻碍了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会谈机制约束力弱、制度化程度低,无法保障承诺的落实甚至机制本身的运转。六方会谈机制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东北亚安全环境的变化、美朝之间战略意图的博弈和与会六方的态度。尽管人们对它能否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心存疑虑,但朝核六方会谈的存在和运行仍对东北亚地区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利用六方会谈平台,美朝开始接触,双方态度逐渐趋向缓和,谈判频率加快,在朝核问题、对朝经济制裁问题、从支恐名单删除等重大问题上互有让步。美国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诉求使然,同时与美国国内政治情况密切相关,而且美朝不达成共识六方会谈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也与朝鲜的核试验和对外政策有关。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会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20.
郭锐 《东北亚研究》2006,(1):21-24,30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举行了五轮,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的签署,为解决朝核问题确立了发展基线和方案框架。从深层次看,美朝核危机折射出两国在民族文化的源流、形成和结构上的大相径庭,这是造成朝核问题久拖不决、“僵持化”甚至“迟滞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民族文化角度而言,消除这一安全症结的关键是培植“共有理念”。解决朝核问题不能急于寻求突破,而应首先确立会谈的发展方向,稳步取得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