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7月因佛教古寺柏威夏寺归属引发的柬埔寨一泰国边界紧张局势终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由于历史原因,柬泰关系特别是边界问题极其敏感和复杂,熟悉这方面的柬埔寨学者认为柏威夏问题无法单独彻底解决。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2.
2011年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柬泰因边境的柏威夏寺再起冲突。4日,柬泰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发生了近年来最严重的冲突,双方都动用了重型武器。5-6日,柬泰经过两轮会谈达成停火协议。7日,边境战火再燃。为平息冲突,柬方求助于联合国和东盟,泰国明确反对外部介入,重申通过双边机制解决争端。冲突使两国经贸损失达5000万泰铢(约166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4年6月发生在泰国境内的柬埔寨移民劳工外逃事件为切入点,对泰国、韩国的柬埔寨移民劳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国柬埔寨移民劳工的异同,认为泰国的柬埔寨移民劳工问题比韩国的更为严重,同时指出无技术或低技术的"3D"工作问题在当前的柬埔寨移民劳工问题中比较突出。本文探讨了目前柬埔寨移民劳工法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泰国与越南是暹罗湾的两个邻国。西贡政权覆灭之前,与泰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军事、经济关系。1975年越南统一后,于1976年8月与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上进行了贸易往来。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直接威胁泰国的安全,两国关系恶化,泰国对越南实行经济制裁,禁止贸易交往。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排除了两国关系主要的障碍物。同时越南又实行引进外资、发展外贸的对外开放政策。此时正值泰国经济迅速发展,外向  相似文献   

5.
(一)柬埔寨的民族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约有20多个民族,以高棉族为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境内主要少数民族有占、卜侬、老、泰等,人口约20余万人。此外,还有柬籍越裔和柬籍华裔,以及越侨、华侨等。柬埔寨各族从语言上分,可以归为三个语族和外侨外裔。1.孟—高棉语族。高棉人属孟—高棉语族。“高棉”,我国古书称吉蔑,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人口有600万以上,占全国人口大多数.所以,人们都习惯称自己的国家为高棉、自称高棉人.孟—高棉语族在公元前从北方沿湄公河向南迁移,在蒙河与湄公河的交汇处停留.而后分两支再向外移动,一支向东南沿湄公河下游流移,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为今天柬埔寨的高棉族.高棉族就是创造吴哥文明遗裔.高棉文化源远流长,高棉语文全国通用。吴哥石窟、柏威夏古寺等都是高棉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古迹。今天出土碑铭、遗留下来的文学、诗歌,保留下来的寺院及其  相似文献   

6.
泰柬关系中的历史恩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明 《东南亚》2004,(3):60-64
20 0 3年 1月 2 9日 ,柬埔寨首都金边发生大规模反泰骚乱。造成泰国驻柬使馆以及泰国在柬企业的财产、人员重大损失。骚乱严重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 ,不仅导致两国间的外交危机 ,甚至使两国间出现紧张的军事对峙。发生这场骚乱的起因却仅仅是柬埔寨一家报纸《吴哥之光》发表的一篇未经证实的报道。这篇报道称 ,颇受柬埔寨观众喜爱的一位泰国电影女明星在接受采访时说 ,柬埔寨吴哥窟应该属于泰国。① 不论报道真实与否 ,但其内容却深深触动了柬泰关系的敏感神经 ,进而引发了这场由抗议而演变成的骚乱。②一柬埔寨是东方的一个文明古国 ,历史…  相似文献   

7.
●3月5日,柬埔寨政府关闭同泰国800公里边界的所有关卡,禁止柬埔寨人到泰国购买日用品。柬埔寨总理洪森6日宣布,这样做是为了抗议泰国禁止国人到柬埔寨旅游的不平等对待,并为保护柬埔寨人在泰国扫毒行动中的安全。他说,除非泰国给予公平的合作和对待,否则柬埔寨不会开放边界。  相似文献   

8.
泰国与柬埔寨毗邻,1975年民主柬埔寨成立之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经济上有了贸易往来.1979年底在苏联支持下越南出兵柬埔寨,扶植韩桑林、洪森金边政府.从此以后柬埔寨分裂为两个政府,红色高棉、西哈努克、宋双三派为一方的民主柬埔寨部队同越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一向是佛教国家。1962年以后,缅甸革命委员会对佛教团体的活动作了某些限制,1975年以后,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的佛教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中南半岛上,可以说只有泰国的佛教一直保持着兴盛不衰的状态,它对泰国的社会生活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宗教问题与哲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学艺术等重要学科密切相关,是研究和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柬埔寨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和平、永久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虽然柬埔寨与泰国时为边境领土问题爆发冲突,但柬埔寨政府能稳妥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地区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冲突管理机制。这一机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柬泰冲突中东盟的无力表现则凸显了东盟冲突管理机制的困境。文章在四个方面提出提高东盟冲突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5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政策和援助情况,并对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ODA援助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泰国提前举行大选,为泰党赢得选举并联合小党派组建联合政府。前总理他信的妹妹、为泰党候选人英拉·西那瓦当选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由于特大洪灾的影响,2011年泰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新政府执政能力也经受考验。外交方面,泰柬边境冲突成为泰国本年度重要的外交事件,但两国关系随着英拉政府上台而开始出现缓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3~2009年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和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对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越南的FDI及新加坡对中国的FDI促进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中国对文莱、柬埔寨、菲律宾的FDI及文莱对中国的FDI促进出口贸易;中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促进进出口总贸易;泰国对中国的FDI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具有极强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90年代初由亚行牵头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柬、中、老、缅、泰、越六国共同建立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国际上一般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即把“大湄公河”作为澜沧江(中国境内云南段)和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段)的统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合作范围日趋扩大,机制也越来越多样复杂。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及云南省的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NGOs in Asian countries often experience fluctuations in funding because of the constantly shifting priorities of their international donors. Without domestic sources, Asian NGOs are forced to re-align their priorities with donor interests in order to compete for funding. In the case of advocacy NGOs, the resulting asymmetry in donor–grantee relations often leads to a crisis of legitimacy and deteriorat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NGO.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advocacy work, these NGOs must maintain a reputation for independence and legitimacy if they are to be influential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fluctuating international donor assistance to advocacy NGOs in Cambodia,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and offers recommendations for donors. While donors have spent significant resources on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advocacy NGOs in South-East Asia, funding trends usually und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grantees long before funding is ended.  相似文献   

17.
While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at elites often have incentives to pander to nationalist sentiment,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elite efforts to subdue popular nationalism, either to avoid domestic instability or international escal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different governments respond to nationalist protests and the resulting effects on the risk that interstate disputes will escalate to armed conflict. We argue that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nationalist protests tend to vary in patterned ways across regime types. Nationalist protests present particular dangers in weakly institutionalized democracies, where demonstrations often pose serious threats of instability but are difficult or costly for the government to subdue, tempting or forcing leaders to escalate to appease domestic critics. We illustrate the theory with four cases representing a range of regime types: Vietnam, Cambodia,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来说可谓是不平静的一年,5个次区域国家发生了许多事情:越南《反贪污腐败法》开始实施;6月,缅甸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而2008年宪法关于总统候选人或其配偶子女不得是外国人的规定成为她竞选总统的障碍,于是她在这一年走上了谋求修宪之旅;在泰国,2013年上半年政局稳定,下半年发生了反政府示威活动,2014年的泰国政局注定不会平静;柬埔寨首相洪森在7月28日结束的大选中再次当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