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尚东涛 《探索》2005,46(2):165-168
自由个性是人在发展中实现着的一种人性。自由个性的发展,在时空的直接统一性上,归结向自由时间的运用。自由时间的增加或劳动时间的缩短,在特定劳动过程、人类劳动史和社会形式层面,直接或最终规定于技术。技术作为自由个性发展的空间,是技术内在着自由个性的显现。贯注着自由个性的技术的异化,不会对自由个性的发展构成反动,相反会使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获得着现实的可靠性。只有全力推动技术发展,才能真正开辟人的自由个性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现实道路,终结自由个性发展问题上的“幼稚态度”和“幼稚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人们根据所处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构想了许多理想人格。马克思从人与人建立社会联系的角度确立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产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与这三大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也经历了自身的不断变迁。  一农业文明时期 ,从其生产力来看 ,手工工具的历史功绩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但是由于人类只能利用体力劳动同自然界进行交换 ,因…  相似文献   

3.
沈晓阳 《探索》2002,1(1):55-58
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概念主要包括三层涵义普遍的个人、完整的个人、自由的个人。马克思思考“有个性的个人”的主要方法论原则包括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决定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有个性的个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关系决定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改变社会关系并因而进一步改变和完善人的个性的辩证过程。而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主要是个体与类的矛盾、劳动与异化的矛盾、自由与必然的矛盾。社会主义为这些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历史条件,并将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使这些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自由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被马克思看作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自由是人的本质与价值,探究发展着的人的本质和价值,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必要前提。西方学者与马克思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人的自由。其实:任何社会的终极自由仍然是个人的自由,自由应该是对所有意识形态的超越,要培养公民的个性与人格自由,使人的自由的促进作用得到发扬,使人的自由的消极作用得以减弱和避免。另一方面,我们应坚持政治学追求民主与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认识到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真正目标以及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主动地追求与实现个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媒介权力理论中,社会对于媒介权力有一个认同的基础,那就是媒介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当今媒介技术急速发展,媒介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媒介权力出现了逐渐远离传统媒介理论的趋势,媒介权力也开始了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同时也是现实个人作为主体进行自觉社会实践并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社会建设以满足现实个人的全面需要为其主体性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构建现实个人的“自由个性”为突出特征.从实质上讲,社会建设需要使现实的个人同时在能力增长和关系优化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其独特的主体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焦丽萍 《理论学刊》2001,3(2):29-32
个人与个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个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和产物 ,从实体意义和逻辑意义上得到了双重印证。个性自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终落脚点。个人是社会的个人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存在物才获得了无限发展的可能 ;社会是个人的社会 ,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组织形式和个人的存在方式 ;二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个性作为社会交往普遍化的结果 ,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个人存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 ,个性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吃”与“骂”:透视日常权力变迁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权力就是日常生活权力.就利益关系而言,日常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权力结构,一个处于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权力结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权力结构变迁中的一种现象.它表征着30余年来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历史地辩证地透视这一典型现象,揭示“吃”与“骂”的背后内蕴的必然性、历史普遍性及其社会进步性,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以家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现代家庭中 ,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平等、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 ,更多享受爱情、亲情的滋润。这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 ,也应防止过分强调个人需求与自由 ,放弃家庭责任的趋向。因此 ,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 ,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 ,与时俱进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以人为本马克思所设想的新的社会,区别于以前的社会形态,其根本点在于,“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94页)很明显,人们组成社会、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同上,第2卷第239页)人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性和社会相关性的自由以解释特权,在那里,对于个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认也引起了对于正义的含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杨艳 《学习论坛》2009,25(8):49-52
服务型政府通过对社会治理中权力、法律与道德的整合,借助政府自身秩序的建构实现社会秩序的供给与社会整合.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方面,独立人格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之间的充分信任,从而实现政府对社会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独立人格在自我不断实现和超越的生成过程中,也实现了政府组织的同一性,在其自我建构力获得自身意义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家的繁荣进步是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和内在动力.实现国家的繁荣进步不是舍弃个人的作用,而是无数个人自觉活动与相互关系的结果.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国家发展中实现,没有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历史过程,逐步趋向全面发展。他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广义地理解人的发展,应当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及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体现,又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社会进步互动的结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不断追求和推进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1)现代国家起源的历史或者法国革命。政治制度的自我颂扬——同古代国家混为一谈。革命派对市民社会的态度。一切因素都具有双重形式,有市民的因素,也有国家的因素。(2)人权的宣布和国家的宪法。个人自由和公共权力。自由、平等和统一。人民主权。(3)国家和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侯学华 《理论学刊》2012,(6):100-103
洛克是近代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从“自然状态”入手,论证了公民“自然权利”的正当性.自然法在执行过程中有诸多不便,“以法律保护自由”就成为政治自由实现的前提.从这一逻辑出发,洛克认为,法律与自由实则是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东,法律是自由实现的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边界内的自由才是政治社会中得到法律保扩的自由.这一思想受到美欧革命者的推崇,也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差异耐人寻味,双方在价值旨趣上虽然都强调“社会契约”对个性价值——自由、平等、财产、安全等“自然权利”的保护,但在具体路向上却各趋一途。在洛克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一种历史进步,因此,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有利于每个人在公共权力的庇佑下获得更大发展;最好的国家是能保障个人“自然权利”的政治制度,这当然非“人民主权”的民主政体莫属。而依据卢梭的视角,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向“社会状态”意味着人的“社会——理性”异化,所以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解决异化问题;最好的国家是符合社会“公意”并克服“众意”(人们出于私心而杂合的异化理性)的民主制度,只有它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民主权”国家。卢棱的学说强调克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8.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从产生之日起,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漫岁月,宗教不断地发挥着它们作用,成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也成为信徒们精神上的寄托,心灵上的安慰.马克思在谈到宗教的社会作用时曾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页)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在传入我国后,也曾多次被统治者利用,成为麻醉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  相似文献   

19.
所谓“阳光法案”就是强制公职人员申报和公示私人财产,任凭社会所有人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自由的议论、评说、揭发和举报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就是确保公共权力在由个人担当的过程中不被个人窃为已有,它是一付遏制腐败的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是要运用于社会结构的,“社会价值”的分配由社会结构来进行.他将由社会分配的社会价值(权利、自由、权力、机会)等称之为“基本善”.在关于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的观念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是为区分“最不利者”提供了标准,二是为它的“原初状态”中的主体提供了心理动机.但是,“基本善”理论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问题,遭到了施瓦茨、内格尔等学者的批评,他们促使罗尔斯对“基本善”作出回应,不断加以修正.罗尔斯的基本善理论不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立足于美国的民主社会模式,而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