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师擎 《党建文汇》2002,(16):45-45
免费赠品可索赔 商家为招徕顾客,常常打出“买一赠一”的招牌。消费者却发现有时获赠的产品既无厂家标志,也无商标,且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实,商家这种“买一赠一”的行为并不是民法上的无偿赠与,而是一种邀约行为。一旦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1):72-72
赠品电伤消费者 商场赔不赔?案例:某商场实行“买一赠一”促销,王女士前去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井获赠一个电饭锅。当晚,王女士使用该电饭锅日寸,触及外壳被电击,造成左手受伤.被鉴定为6级伤残。经质监部门检验,该电饭锅质量不合格。王女士找商场索赔.然而对方却以电饭锅系赠品为由,拒绝赔偿。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本文认为:《消》的立法宗旨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仍属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应由有关行政乃至司法部门加以制裁,不能由消费者来行使要求“惩罚性赔偿”的权利.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时事之窗     
五部门新规:虚构原价打折最高罚三万元由商务部、工商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从10月15日开始执行,按照新规,商家虚构原价打折招客、宣称全场促销等行为今后最高可罚3万元。《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新规明确了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清晰、易懂,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了解,此次颁布的许多规定对消费者非常有利,如商家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奖品、赠品的质…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7,(4):56-57
市民张先生来信反映,最近在长春市的一些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野广告:“高价收药.医保卡换现金”。打通广告上的电话笔者问:“我有医保卡,里面有一些钱,怎么兑现?”对方在电话里说:“到指定的药店,用医保卡买我要的药.如果是省卡按药品价格的7折兑换,如果是长春市卡按药价的7.5折兑换。”“到哪个药店?你都指定些什么药?”  相似文献   

6.
日本三越百货公司,针对顾客“降价没好货”的心理,利用“货币错觉”,实行“100元钞票买110元商品”的推销术,在一般商家普遍削价求售的经营淡季,却获得了成功。从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和打9折似乎都是10%的降价,但两者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上却有显著的差别。打9折法给消费者第一个直觉就是削价求售,而“100元买110元商品”,却易使人造成货币价值提高的心理:100块能买到原来110块钱才能买到的商品,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法之 《支部生活》2006,(10):38-39
中消协指出,超市强行对消费者封包、查验购物小票属违法,是典型的霸王规定,应停止其侵权行为。 所谓“封包”是指超市对欲进入购物区的消费者随身携带的超过了一定尺寸的包进行密封包装。中消协指出,消费者在商场收银处付款取得所购物品之时,已取得了所购物品的所有权。超市强行封包、查验购物小票是将合法购物、合法获得商品所有权的消费者视为偷窃超市物品的“嫌疑人”,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对于超市的违法行为,消费者要勇于说“不”,采取抵制行为,向工商和消协举报。  相似文献   

8.
《发展论坛》2001,(12):61-64,60
(题目后面括号内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要论开好局起好步实现新世纪的更大发展———新世纪寄语吴官正(1.1)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吴爱英(1.4)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陈光林(1.7)为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吴官正(2.3)切实做好新世纪第一年的宣传思想工作陈光林(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方略———学习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战略思想陈建国(4.3)加深理解“三个代表”自觉指导工作实践王修智(5.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9.
两袖清风的“牧牛人”———记和顺县畜牧局局长郭海明□本刊记者王淑英通讯员赵乃喜云龙脚下,清漳河畔,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但近年来,它却以养牛而闻名,这就是全国首批商品牛基地县———和顺县。目前,全县存栏牛7.2万头,年出栏商品肉牛1.6万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素有“消费者的天堂”之美称。初到美国,确实被这里众多的商场、方便的交通、丰富的品种、适中的价格和热情的服务所吸引。尤其是退换商品时所受到的礼遇,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然而,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误解甚至是欺骗行为,也使我对“天堂”多了几分警惕。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简介:商店或商场往往以打折的形式做促销活动,并声明"打折商品概不退换",很多消费者可能对此习以为常。某报记者曾做过相关调查,很多市民知道这个所谓的"打折商品概不退换"规则,并习以为常,似乎这个规则就是真理,也有不少市民因此遭遇"退换难"。吴女士就是众多权益被侵害的消费者中的一员。吴女士逛商场时发现一家品牌专卖店打折促销,部分服装3-5折,觉得是名牌服装且价格合适,遂购买了一件衣服,然而穿了没几天发现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虽然已经过去。但“3·15”的话题却被公众和媒体更加关注。它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因为生活中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和种种消费欺诈行为。不仅扰乱我们日常的生活,也败坏了社会公德,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二是因为各级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规范市场.对各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和规制。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尽管如此,消费者权益被不法侵害的现象仍然时有出现。前些天。一位姓曹的农民朋友诉说了他的遭遇:  相似文献   

13.
开发白城机械总厂的成功之路张延夫在整个“八五”期间:累计完成产值17844.5万元,是“七五”的5.58倍,年平均递增57.7%。实现利税1624.5万元,是“七五”期间的12.16倍,其中实现税金878.4万元,是“七五”期间的67.1倍。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前线》1982,(10)
今年以来,我国由于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比较丰富,在消费者中开始出现“储币选购”的良好局面。在市场上,消费者象过去那样见货就抢着买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了;不少消费者对商品往往是精挑细选,选不中意时,就把钱存到银行和信用社里去,等到有了称心如意的商品时再买。这种从“持币抢购”到“储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们桦甸市按照省委七届二次全会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广泛开展效益年活动,使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5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收入实现5698万元,同比增长11.9%;农业总产值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11.3%;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5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16.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7.5%,基本呈现出三产并进、速度和效益同步、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3,(9):62-62
“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元旦节期间,小王在某商场以折后650元的价格买下一双名牌运动鞋。第二天,他穿新鞋时才发现这两只鞋的长短居然相差1厘米,小王立刻赶往商场要求换货。公司经理指了指门口的一张店堂告示,上面赫然写着:“换季断码处理,售出概不退换!”小王一看顿时傻了眼。在朋友的提醒下,他来到当地消协投诉。最终在消协的调解下,商场给小王更换了一双运动鞋。  相似文献   

17.
信息     
国家将严查价格欺诈行为2006年元旦、春节和“五-”黄金周前后,国家将对商业促销价格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以降价(折扣)方式销售商品的,不如实标示降价(折扣)原因、降价(折扣)起止时间、原价、折扣幅度等相关内容,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博识文萃     
入世后实施新法规 老百姓受益知多少 在中国入世后第一年,数十项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章正式实施,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意味着老百姓将从中获益多多。 价格不再看不懂了 国家计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3种价格行为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这包括虚假优惠折价、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虚假折扣、虚假馈赠,以及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  相似文献   

19.
朱健  王磊 《发展论坛》2000,(3):46-48
一何为“暴利”?我国的《价格法》没有指明 ,它只是把“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列为经营者不得有的一种“不正当价格行为”。《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虽然明确了“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法律责任 ,但对暴利行为也没有加以具体规定。不过 ,国家计委曾于1995年1月25日颁布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 ,某一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差价率和利润率 ,分别不得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和平均差价率及平均利润率的合理幅度。只有生产经营者通过改善经…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今年九项工作重点全国计划会议提出2003年有九项工作重点: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管好用好国债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较快增长;3.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就业岗位;4.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5.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6.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深化投资、价格、粮棉流通和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8.培育和增强居民消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