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最高法院通过Katz v.United States案确立了“隐私的合理期待”标准,以界定宪法第四修正案中刑事搜查的含义.该标准对我国技术侦查的界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适用前提上,应慎用技术侦查措施,将其作为最后的侦查手段;在适用案件上,应综合考虑案情复杂程度、涉案数额、可能判处刑罚等因素,界定技术侦查的启动条件;在适用对象上,应犯罪嫌疑人作为应当适用对象,将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与犯罪嫌疑人关系密切的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涉案的人员作为可以适用对象,同时排除对被害人、证人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在打击犯罪过程中经常使用秘密侦查手段,尤其针对毒品、贿赂等无特定被害人的犯罪行为.诱惑侦查则为秘密侦查方式之一,但时至今日,立法上仍没有清晰完整的表述,诸如我国对诱惑侦查的态度、关于诱惑侦查适用等.本文则针对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以及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展开论述,并对我国诱惑侦查立法与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务犯罪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技术化、现代化,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措施已难以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求。本文从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提出应在立法上明确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适用的范围、对象、条件、程序及技术侦查获取材料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4.
冲突与平衡:诱惑侦查与人权保障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河北法学》2006,24(5):123-128
诱惑侦查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等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我国立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却完全空白.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法治国家关于诱惑侦查立法经验,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或其他相关法律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侦查行为加以规定,并对诱惑侦查的适用主体、范围、对象、行为方式、程序控制等方面做出规定,以实现诱惑侦查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的秘密侦查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秘密侦查作为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特殊侦查手段,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操作的不透明性及神秘化倾向。必须研究秘密侦查措施的性质、存在价值、实施秘密侦查行为而导致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高度危险性,同时,我国法律对秘密侦查的规定有缺失;通过中外比较,探讨如何在立法上对秘密侦查进行授权,如何对秘密侦查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案件技术侦查适用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将技术侦查列为法定侦查措施,造成了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于法无据,而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贯彻检察工作的整体要求决定了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是必要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形式的立法,为技术侦查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技术侦查措施制度的构建包括适用的范围、条件、对象、程序及技术侦查材料的证据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务界和理论界对确认秘密侦查的合法性及其操作规范进行持续性呼吁之后,新刑诉法终于规定了秘密侦查的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但秘密侦查的实践运用状况到底如何却并未受到应有关注。本文以毒品犯罪案件的侦办为切入点,考察了作为秘密侦查措施之一的诱惑侦查在适用对象、适用原则、操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希冀对完善有关立法、促进实践  相似文献   

8.
技术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刑事案件的侦破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国外在刑事侦查中大量运用技术侦查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我国现有的技术侦查制度存在重大的结构性缺陷,必须通过立法对其适用范围、条件、对象、程序、监督审查等内容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9.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已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普遍认可并广泛运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常运用诱惑侦查的手段来破获案件,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缺乏相关的规定,使诱惑侦查的适用缺乏规范。鉴于此,应在研究诱惑侦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诱惑侦查的条件、程序、证明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全面构建我国诱惑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0.
侦查羁押适用误区分析——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逮捕和刑事拘留是一种诉讼保障手段,羁押是一种持续性的法律状态,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由权利的剥夺,应严格地采司法令状主义.在我国的侦查实践中羁押被大量地运用.目前侦查羁押在适用中走入了工具化、普遍化、违法羁押超期羁押严重的误区,认为侦查羁押适用走入误区的有侦查人员个体观念和行为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构造及立法缺陷等制度建构,以及刑事诉讼价值理念选择等方面的原因.侦查羁押适用中的误区损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及法治的严肃性,并影响了审判时的罪刑关系.要走出羁押适用的误区,必须从侦查人员个体观念、行为,刑事诉讼构造、制度构建、价值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处理侦查中疑难个案的指导理论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件侦查有时会难以为继,实践中往往采用“疑罪从挂”,目前的批评没有考虑到无明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的处理,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侦查条件论为立法和实践上解决疑难个案侦查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侦查法治化背景下,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处理疑难个案的侦查中止和侦查终止制度的适用领域、原则、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2.
张宁 《法制与社会》2012,(36):53-54
职务犯罪日益呈现技术化、高智能化乃至有组织化态势,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措施已难以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要.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但该规定过于原则,亟需我们对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基本原则以及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所获材料的管理、救济途径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目前立法却只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的决定权,没有执行权,这势必会降低技术侦查措施的功效。因此我国立法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技术侦查权,即包括决定权和执行权。  相似文献   

14.
王建明 《法律科学》2008,(3):156-163
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是实现侦查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桥梁。职务犯罪侦查措施具有程序保障、案件侦破、人权保障、遏制犯罪、惩戒教育等主要功能,其主要特征体现在适用主体的法定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限制权利的单一性、适用措施的强制性、适用效力的暂时性等方面。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已严重影响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更好地发挥强制措施的实际功效,应当结合职务犯罪侦查实际,大力加强研究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侦查机关技术侦查权,将技术侦查措施的授权从普通法律提升到国家刑事法律基本程序法的高度,体现了极大的立法进步。但从新刑诉法对技术侦查的具体规定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赋予了侦查机关较大的技术侦查权力,但却缺乏对这一权力足够的约束与制约,在具体适用上规定的也不够详细,细节上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测谎技术法律问题透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石平 《法学评论》2006,24(1):141-145
测谎在我国被日益频繁地适用于侦查领域,但立法上却几近空白。本文通过对外国测谎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研究,针对我国目前测谎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测谎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技术侦查作为一种独立的侦查措施规定于刑事诉讼法第二章第八节,使得技术侦查措施有了法律依据,显示了我国立法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重大进步。但是我国对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过于原则化,有必要对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种类、方式和违法技术侦查行为制裁等做出规定,以实现技术侦查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秘密侦查手段日益扩大适用,同时法治化状况低下,立法薄弱、执法混乱、司法无力,从而导致侦查效率与人权保障双重价值受损。目前秘密侦查立法已经纳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有必要就立法中的若干宏观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需要衡量目前秘密侦查的法律规范状况与成因,其次应当评估实践中手段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立法中的各种障碍及克服途径,最后有必要探讨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及疑难问题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对技术侦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第148条第三款内容分别就公安机关管辖的严重危害社会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情形进行了立法规范。其适用条件是"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相对来说,比较笼统而原则。为加强对侦查行为的规范及其制约,应在研究技术侦查措施适用必要性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应的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对于检察机关适用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做以明确规定,但是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通过以与国外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比较研究为视角,在借鉴国外关于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法律规定和侦查实践的基础上,应注意四个平衡点的把握:首先,在基本概念方面应做到对于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内涵外延的明确;其次,在实体审查方面应注重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条件的严格;再次,在执行程序方面应确保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过程的正当;最后,在公民权利方面应保障公民私人权利救济的实现,从而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适用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